夏日游泳本是樂事,但若耳朵進水處理不當,可能引發外耳道炎(俗稱游泳耳),嚴重時疼得難以入睡。其實不僅游泳,洗澡進水、掏耳不當都可能誘發。
一、為什么耳朵進水會疼?
耳朵進水主要影響外耳道——這是一條從耳道口延伸到鼓膜的圓筒形管道。正常情況下,耳道內的耵聹(耳屎)能維持耳道干燥和弱酸性環境,形成“皮膚-耵聹屏障”,抑制細菌和真菌生長。但進水后:
- 屏障破壞:耳道皮膚被水浸泡,角質層受損,屏障功能下降;
- 環境改變:耳道變得潮濕、偏堿性,微生物趁機滋生;
- 炎癥反應:細菌或真菌感染引發外耳道炎,出現疼痛、瘙癢、流膿等癥狀。
二、耳部感染可能伴隨以下危險信號,需立即就醫:
- 全身癥狀:高燒、寒顫、乏力;
- 局部癥狀:耳部周圍腫脹、耳道大量流膿、聽力驟降;
- 特殊人群:12個月以下嬰兒雙側耳痛、糖尿病或免疫低下者。
三、如何預防外耳道炎?
1. 游泳與洗澡的正確姿勢
- 避開風險:血糖控制不佳、中耳炎流膿期間、耳道破損時避免游泳;
- 及時清理:游泳或洗澡后用干凈棉簽輕擦外耳道口,保持通風;
2. 別讓工具傷了耳朵
- 不要經常掏耳:棉簽、挖耳勺等會破壞耵聹屏障,還可能擦傷耳道皮膚,誘發感染;
- 減少刺激:避免長時間佩戴入耳式耳機、助聽器等封閉耳道的設備,使用后及時清潔消毒。
3. 其他預防要點
- 遠離煙霧:二手煙會增加兒童耳部感染風險;
- 疫苗接種:按時完成兒童疫苗接種,降低感染幾率;
- 及時治療:濕疹、助聽器過敏等問題需盡早處理,避免引發耳道炎癥。
- 孩子6個月后盡量避免使用安撫奶嘴。
四、感染后如何處理?
1. 自我護理
- 緩解疼痛:使用撲熱息痛或布洛芬(兒童禁用阿司匹林);
- 清潔耳道:用棉球輕輕擦拭分泌物,避免深入掏挖;
- 保持干燥:避免水進入耳道,感染期間禁止游泳。
2. 專業治療
- 清潔耳道:
清除耳道內的耵聹、皮膚脫屑及膿性物質,有助于滴耳液更好作用于炎癥部位,幫助恢復。
- 細菌感染:抗生素滴耳液;
- 真菌感染:抗真菌滴耳液或酒精+白醋混合液;
- 腫脹處理:耳道腫脹嚴重時,醫生可能放置紗條輔助藥物滲透。
- 口服藥物:嚴重感染或擴散至耳道外時,需口服抗生素,需遵醫囑使用。
3. 特殊情況處理
- 癤腫或膿腫:醫生可能刺破排膿,避免自行擠壓;
- 聽力下降:若清理耳道后仍未恢復,需進一步檢查是否累及中耳或內耳。
兒童耳部感染更常見,若12個月以下嬰兒出現耳痛、發熱,或反復感染,務必及時就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