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金融發展史,就是一部金融開放史。
在剛剛結束的2025陸家嘴論壇上,有兩個熱詞,一個是穩定幣,另一個就是金融開放。前者方興未艾,后者一以貫之。而穩定幣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金融開放過程中要面對的新事物,既競爭也合作。
事實上,此次金融監管部門的“一把手”集體出席,釋放不同重磅政策信號,但金融開放是彼此的交集。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下,在世界地緣局勢波詭云譎之際,堅定金融開放,積極金融開放,不僅是戰略定力的表現,也是戰略自信的表現。
流水不腐,為有源頭活水來。
開放式A面
在論壇上,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云澤表示,剛剛批準了友邦人壽和荷蘭全球人壽在上海籌建保險資管公司。
無獨有偶。在去年10月的北京金融街論壇上,李云澤同樣宣布,批復法國巴黎保險集團聯合德國大眾汽車金服海外公司,在京設立財險公司,批復美國保德信保險公司在京設立保險資管公司。
這樣的開放故事,屢見不鮮。日拱一卒,久久為功。
目前,外資銀行和保險機構在華總資產超過7萬億元。全球50大銀行有42家在華設有機構,40家最大的保險公司近半數已進入中國。八成全國性銀行通過引入境外戰略投資者,提升了公司治理效能和經營管理水平。
與此同時,李云澤也向外資金融機構發出“邀約”,銀發經濟方興未艾,養老金融大有可為。保險公司在養老金產品、醫養結合等領域有非常多的發力點,而外資憑借專業性和全球化服務能力,可以分享極大紅利。
可以說,開放合作是金融發展的時代主題,而金融開放也一直走在我國對外開放的最前沿。金融開放,始終是中國融入全球經濟體系和推動自身金融改革發展的強大引擎。無論外部環境是否朝著保守主義和保護主義“退化”,都應以我為主,堅定對外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因為這不僅符合中國的利益,也符合世界的利益,相互依賴和競爭合作,本來就是全球經濟長期增長的共識。
當然,金融開放是漸進的、動態的和拾級而上的。李云澤表示未來將穩步擴大制度型金融開放,推進規則、管理和標準體系建設,提供透明、穩定、可預期的政策環境。制度型開放是高階的開放,從此前的政策性開放和市場型開放邁向制度型開放,既是金融對外開放的成果,也是目標;既是深水區開放,也是高質量開放。
開放式B面
金融開放,不僅是“引進來”,也意味著“走出去”。金融開放是雙向的,全球市場自然是比一國市場更廣闊的“舞臺”和“擂臺”。
在論壇上,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宣布了八項金融開放措施。在演講中,大家敏銳捕捉到了潘功勝首次提到穩定幣,也對將在上海設立數字人民幣國際運營中心給予熱烈關注和討論。
在陸家嘴論壇上,潘功勝在談全球金融治理時提到,新興技術在跨境支付領域加速應用。區塊鏈和分布式賬本等新興技術推動央行數字貨幣、穩定幣蓬勃發展,實現了“支付即結算”,從底層重塑傳統支付體系,大幅縮短跨境支付鏈條,同時對金融監管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戰。智能合約、去中心化金融等技術也將持續推動跨境支付體系的演進和發展。
毫無疑問,數字人民幣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抓手,也將在未來與穩定幣一道形成國際競爭的數字貨幣。設立數字人民幣國際運營中心一事,不僅是推動跨境支付和跨境貿易的因應之舉,同樣也是強化數字人民幣和人民幣國際化的“主動出擊”。
過去一個月,穩定幣破圈,成為“言必稱希臘”。從circle在美IPO大獲成功,到國外金融巨頭紛紛入局,以及國內螞蟻、京東等大廠明確表態要申請穩定幣牌照,對穩定幣是否將扮演“DeepSeek時刻”,市場莫衷一是,但不敢小覷。
但很多人已經看到,穩定幣有可能導向美元化,盡管美元穩定幣面臨著自身的矛盾張力。面對這種趨勢,需要中國在金融開放中積極應對,一方面,繼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繼續推進數字人民幣國際化;另一方面,加密貨幣日益與金融活動貼合在一起,對此不能視之不見,而應該見招拆招,保持主動性和靈活性。
撰文:玖亓校長
編輯:一諾
設計:曉瀅
校對:安文
審核:曦曦
出品:新時代保險研究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