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6410字,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
制造業不僅直接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生產力水平,更是作為區別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見制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據上海產業轉型發展研究院、上海鋼聯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發布數據顯示,2025年5月,中國制造業供給指數(MMSI)為151.77點,同比下降1.17%,環比下降0.75%。(數據起點2014年1月指數為100點)。
能源方面,煉焦煤方面,煤礦被動減產疊加蒙煤通關恢復,供給持續過剩;黑色傳統淡季下成材消費走弱、鐵水見頂,需求隨之下滑,5月煉焦煤市場供需矛盾加劇,價格加速下跌。動力煤方面,煤炭供應充足,加之新能源背景下非電需求持續疲軟,供需偏寬松格局加劇,動力煤價格持續下跌。鋼材方面,5月鋼材價格小幅下跌,冷系更弱。1)5月鋼材自身矛盾較小,原料過剩明顯拖累鋼材價格。5月鋼材及鋼坯出口高增長(1-4月合計累計同比增加22.4%),有效緩解了國內的需求下滑,鋼材自身矛盾不突出。而原料端矛盾則較為突出,5月焦煤下跌7.9%,焦炭下跌3.3%,鐵礦下跌3.7%,鋼材成本下降2.3%,明顯拖累鋼材價格。黑色產業鏈定價邏輯已從“成材供需主導”轉向“原料過剩定價”的新階段。2)其中冷系品種更弱,跌幅明顯。5月冷軋產量同比增加1.7%,而需求無論是內貿訂單還是出口均轉弱(1-4月冷軋出口同比下降2.0%),冷軋庫存逆季節性累庫,出貨壓力較大。鍍鋅呈低產量、弱需求狀態,跌幅小于冷軋。
需求方面,1-5月房地產施工、新開工面積同比降幅收窄,房地產政策組合拳有一定提振作用。其他制造業下游行業來看,家電方面,夏季高溫天氣增加制冷設備需求,1-5月空調產量同比增長,后續“國補”政策持續發力,家電市場有望持續向好;工程機械方面,5月挖掘機內銷同比下降,主要原因是高溫多雨天氣影響施工進度,裝載機同比延續增長態勢;汽車方面,“兩新”政策持續顯效擴圍,疊加節日促銷氛圍濃厚、車企新品投放等利好因素,5月汽車產銷同環比均增長;5月中國船企承接新船訂單42艘64萬CGT,全球市場占有率為39%,蟬聯榜首。
一、5月鋼材產量增加、消費量下降
鋼鐵是終端制造業的重要生產原材料,以鋼鐵消費趨勢為觀測視角可以較為準確的判斷下游制造業發展狀況。5月鋼鐵供給指數為112.71,同比下降19.74%,環比下降0.41%。5月鋼材供需弱平衡。供應方面,2025年5月五大品種樣本產量增加,周產量均值為875.9萬噸,環比增加2.9萬噸;需求方面,五大品種樣本表消周均值在909.6萬噸,環比減少14.3萬噸;庫存方面,5月末五大鋼材總庫存1365.6萬噸,庫消比為1.49周,處于近四年最低水平。后期來看,供應端壓力仍存,需求端表現不佳,6月中高考及梅雨天氣影響施工進度,淡季需求特征顯現,鋼材產業鏈承壓。
5月國際原油價格呈下跌態勢。5月石油供給指數為62.32,同比下降23.70%,環比上升0.63%。上旬,美國計劃與更多國家達成新的關稅協議,市場對貿易爭端風險的憂慮減弱。疊加美國計劃補充戰略儲備,國際油價上漲。中旬,市場預期美國與伊朗可能就核問題達成協議,且IEA認為供應將略顯充裕,國際油價下跌。而后美國與伊朗的核問題談判仍存分歧,市場擔憂情緒再起。且市場對需求前景的預期有所改善,國際油價有所反彈。下旬,市場普遍認為OPEC+將在7月維持較大增產力度,擔憂供應增長風險,國際油價下跌。
5月有色金屬主要品種價格重心上移。5月有色供給指數為287.58,同比上升5.41%,環比上升2.44%。銅方面,銅價重心上移。中美關稅會談出現積極進展,中國出口下行風險及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得到一定的緩解,大宗商品市場整體風險偏好得到明顯提振,工業金屬銅的需求預期得到相應的修復,銅價修復至4月2日“對等關稅”之前的水平。鋁方面,5月鋁價價格重心上移,主要原因在于中美貿易摩擦緩和,鋁悲觀需求預期較前期有所改善;現實層面來看,電解鋁基本面運行穩健,鋁錠庫存保持去化。
5月化工行業景氣度有所下降。5月化工業供給指數為155.71,同比上升0.15%,環比下降4.82%。當地時間2025年5月10日至11日,中美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經貿高層會談并發布《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中美貿易局勢暫時緩解、關稅措施進入緩沖期、宏觀環境不確定因素下降,為化工市場帶來利好預期。但國內搶出口現象拉高成本,化工產品出口需求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約。1-5月,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9%,橡膠和塑料制品業增長5.4%,增幅均收縮。展望后期,宏觀環境仍有不確定性,疊加檢修季到來,化工市場生產熱度或下降。
5月煤焦價格呈現下行態勢。5月煤炭業供給指數為122.45,同比下降23.63%,環比下降2.99%。焦煤方面,隨著外圍宏觀擾動減弱,煉焦煤市場邏輯回歸產業基本面,自身過剩的格局在5月并未改觀,反而愈演愈烈。雖然5月下旬煤礦端產量有所減少,但更多的原因在于煤礦煤炭滯銷、庫存積壓導致煤礦被動減產,疊加蒙煤5月通關恢復,導致煉焦煤總庫存在5月再創近年來新高。而隨著5月黑色系傳統淡季來臨,成材消費轉弱,鐵水產量見頂回落,煤焦剛需下滑,市場預期進一步轉差,煤價開始加速下跌,甚至出現踩踏。動力煤方面,5月動力煤價格持續陰跌,終端日耗處于低位,即使進入迎峰度夏階段,但在新能源不斷增長的背景下,需求側增量有限,電廠耗煤難有超預期表現,加之非電需求持續疲軟,供需偏寬松格局加劇,同時國內煤供應充足,動力煤價格持續下跌。
5月汽車產銷環比、同比均增長。5月汽車供給指數為142.01,同比上升8.26%,環比下降0.13%。2025年5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64.9萬輛和268.6萬輛,環比分別增長1.1%和3.7%,同比分別增長11.6%和11.2%。整體來看,汽車行業延續良好態勢,“兩新”政策持續顯效擴圍,疊加節日促銷氛圍濃厚、車企新品投放等利好因素,5月產銷同環比均增長。此外,5月汽車出口55.1萬輛,環比增長6.6%,同比增長14.5%,出口增速有明顯提高,同樣拉動汽車產銷增長。新能源汽車方面,5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7萬輛和130.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和36.9%。新能源汽車產銷快速增長,其銷量達到汽車總銷量的48.7%,貢獻明顯。但近期汽車“無序”價格戰升級,行業盈利水平有所下滑,“內卷式”競爭迭起。為了“反內卷”,5月31日中汽協率先發布《關于維護公平競爭秩序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倡議》;6月3日,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正式發布《關于反對“內卷式”競爭促進汽車經銷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倡議》;工業和信息化部已明確表態支持反內卷行動,加大整治力度;17家重點汽車企業發表聲明,承諾對供應商支付賬期不超過60天。展望后期,在政府部門、協會和企業的協同發力下,汽車行業逐漸走上正向循環道路,形成健康有序的產業生態。
1-5月空調、洗衣機電產量同比增長。5月家電供給指數為180.30,同比上升0.92%,環比下降2.45%。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5年1-5月中國空調累計產量13490.9萬臺,同比增長5.9%;1-5月全國冰箱產量4071.3萬臺,同比下降1.5%;全國洗衣機產量4911.5萬臺,同比增長9.3%;全國彩電產量7549.3萬臺,同比下降4.9%。隨著夏季來臨,高溫天氣下廠家對空調等制冷設備排產計劃增長加,空調產量同比延續增長態勢。同時,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持續發力,疊加“618”網購促銷活動,5月份限額以上單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53.0%,創下顯著增長紀錄。展望后期,“國補”政策將繼續惠及消費者,后續還有1380億元中央資金將分批有序下達,家電市場有望持續向好發展。
5月挖掘機、裝載機銷量同比持續增長。5月工程機械供給指數為191.14,同比上升7.26%,環比上升0.18%。2025年5月份,挖掘機主要制造企業銷售各類挖掘機18202臺,同比增長2.12%;其中國內銷量8392臺,同比下降1.48%;出口量9810臺,同比增長5.42%;2025年5月份,裝載機主要制造企業銷售各類裝載機10535臺,同比增長7.24%;其中國內銷量6037臺,同比增長16.7%;出口量4498臺,同比下降3.31%。從具體銷售數據來看,5月挖掘機內銷同比由增轉降,主要原因是高溫多雨天氣影響疊加施工淡季,影響挖掘機需求。展望后期,基建投資保持一定增長利好下游需求,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帶動后續資金傳導,項目施工有望穩步推進,疊加企業布局海外市場、出口仍有需求,預計工程機械行業維持復蘇態勢。
5月中國造船業新接訂單量位居全球首位。5月造船業供給指數為202.16,同比上升3.94%,環比下降0.59%。克拉克森數據顯示,5月全球新船訂單成交量為71艘166萬CGT,較去年同期的366萬CGT下降55%,較今年4月的460萬CGT下降64%。其中,中國船企承接新船訂單42艘64萬CGT,全球市場占有率為39%,蟬聯榜首。截至5月底,全球手持訂單量為1.6344萬CGT,其中,中國手持新船訂單量達到9639萬CGT,以59%的市場占有率繼續穩居第一。綜合來看,中國船企憑借在散貨船、集裝箱船等主流船型的競爭力,持續鞏固領先地位。展望后期,我國船舶保持良好態勢,后續或致力于綠色轉型步伐和綠色新船型研發。
1-5月房地產施工、新開工面積同比降幅收窄。5月建筑業供給指數為76.35,同比下降13.18%,環比上升3.98%。2025年1-5月,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同比下降9.2%;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22.8%;房屋竣工面積同比下降17.3%。施工、新開工面積同比降幅收窄,竣工面積受到5月高溫多雨天氣增加及施工淡季影響,降幅擴大。銷售方面,1-5月份,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2.9%,降幅比上期擴大0.1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2.6%;新建商品房銷售額下降3.8%,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2.8%,銷售端同比跌幅擴大,表現趨弱。綜合來看,5月下旬開始,房地產政策組合拳密集落地有一定提振,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降幅有所收窄。但政策效應釋放仍需一定時間,展望后期,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要提升政策實施的系統性有效性,更大力度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預計房地產市場進一步趨向穩定。
5月建筑業PMI指數下降。5月建材供給指數為126.13,同比下降7.63%,環比下降4.99%。5月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1.0%,比上月下降0.9個百分點。5月地產表現偏弱,銷售端同比下降,施工進度較慢;但土木工程建筑景氣連續2個月環比上升,基建端有所改善,主要得益于政策端發力和財政資金發行提速。展望后期,建筑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52.4%,比上月下降1.4個百分點,仍保持在擴張區間,表明建筑業企業對后續發展有一定信心。但6月進入梅雨季,高溫多雨天氣疊加中高考或影響建筑業施工情況。后續需重點關注增量財政政策效果。
二、5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錄得49.5%,比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
5月統計局制造業PMI指數錄得49.5%,較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制造業景氣水平有所回升,主要得益于穩經濟的各項宏觀政策顯效發力,如5月7日央行等部門推出包括降息降準在內的一攬子金融政策措施,當月新投放信貸、新增社融獲得支撐。從具體分項來看,生產指數為50.7%,比上月上升0.9個百分點;新訂單指數為49.8%,比上月上升0.6個百分點。此外,中美關稅戰降溫后外貿企業訂單增長,進出口情況有所改善,5月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分別為47.5%和47.1%,比上月上升2.8和3.7個百分點,帶動制造業PMI指數上升。非制造業方面,5月份,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3%,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仍高于臨界點。其中,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1.0%,比上月下降0.9個百分點,房地產投資下滑拖累明顯;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2%,比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假期帶動居民出行,服務業景氣度增長。5月制造業從業人員指數為48.1%,比上月上升0.1個百分點,用工景氣度有所改善;非制造業從業人員指數為45.5%,與上月持平,表面企業用工基本穩定。
5月大型企業PMI高于臨界點,中小型企業PMI低于臨界點。從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和小型企業PMI分別為50.7%、49.3%,分別比上月上升1.5、0.6個百分點;中型企業PMI為47.5%,比上月下降1.3個百分點。
貨幣方面,5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325.78萬億元,同比增長7.9%。狹義貨幣(M1)余額108.91萬億元,同比增長2.3%。流通中貨幣(M0)余額13.13萬億元,同比增長12.1%。前五個月凈投放現金3064億元。
社融方面,2025年5月社會融資規模新增2.29萬億元,同比多增2247億元。政府債券仍是主要支撐項,5月政府債券凈融資1.46萬億元,同比大幅多增2319億元,延續前期同比多增的趨勢。而企業債方面,5月企業債券融資錄得1496億元,同比多增1211億元。政府債券和企業債券共同拉動新增社融連續第6個月同比多增,表明當前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在持續加大,是今年貨幣政策基調轉向適度寬松、加緊實施更加積極有為宏觀政策的具體體現。
信貸方面,5月新增人民幣貸款6200億元,同比少增3300億元。分項來看,5月居民短貸同比少增451億元,弱于去年同期;居民中長貸同比多增232億元,主要是受到降息政策的刺激帶動。企業信貸表現偏弱,企業短貸同比多增2300億元,企業中長貸同比少增1700億元,對5月信貸情況有一定拖累。整體來看,5月信貸表現偏弱,總量結構上以企業貸款為主,居民中長貸同比明顯多增,主要是按揭早償情況改善。近期債券對貸款的替代作用較為明顯,去年四季度至今年發行特殊再融資專項債,對應置換的貸款約有2.3萬億元,還原后5月末貸款增速在8%左右。短期看,融資平臺債務置換歸還銀行貸款,可能會影響信貸總量,但長期看有助于緩釋地方債務風險。
房地產方面,1-5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同比下降10.7%,降幅比上期擴大0.4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同比下降10.0%;辦公樓和商業營業用房開發投資同比分別下降16.3%和7.6%。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同比降幅擴大主要原因是5月房地產銷售端表現不佳,企業銷售回款因新房市場降溫進度緩慢。展望后期,中央部委于6月密集釋放政策“組合拳”,國常會召開會議著重指出要持續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表明穩定房地產市場是重中之重,預計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降幅或收窄。
基建方面,1-5月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長5.6%,較上期下降0.2個百分點。分項來看,水上運輸業投資增長27.2%,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26.6%,航空運輸業投資增長4.7%。5月基建投資同比增速回落,或與政府債發行前置、項目建設專項債發行規模較低、項目落地節奏緩慢有關。后續來看,新一輪政策性金融工具對基建項目有一定拉動作用,基建投資或仍保持一定增速。
制造業方面,1-5月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8.5%,增速較上期小幅回落0.3個百分點。具體來看,除了紡織業固定投資同比較上期增長外,其余制造業行業投資同比均下降,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速下降速度較快。制造業投資增速回落,主要原因是去年制造業投資在設備更新政策帶動下增速加快,因此當月小幅邊際放緩符合預期。展望后期,外部貿易環境波動下外需仍有不確定性,制造業投資增速或放緩,但設備更新擴圍政策仍有一定支撐作用,預計制造業投資仍保持高增速。
編輯:胡珊毓
審核:夏 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