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物流智能化趨勢下,無人駕駛技術成破解傳統貨運痛點關鍵,預計無人貨運市場將會高速增長。
卡爾動力作為滴滴系企業,“技術+場景”業務邏輯正在得到驗證,目前卡爾動力已獲多輪融資,業務商業化初步落地。
但同時,無人駕駛行業規模化仍需時間,企業出海可能面臨技術、成本、政策等挑戰,公司仍需協同推進技術、政策與生態。
找到組織,形成綁定,是渡過前期的重要階段,產業鏈上下游都需要互相給機會。
搜索添加芯流微信Andrew_7251,深入交流更多汽車行業新進展。市場與項目咨詢、人才服務、決策研判,添加Aristodemus0403。
以下為正文:
01
滴滴系新勢力的破局之路
卡爾動力成立于2021年,脫胎于滴滴自動駕駛事業部,專注于人工智能突破和無人駕駛卡車產品自研。
全球物流行業智能化轉型的浪潮中,無人駕駛技術低人力成本、高工作效率的特點成為破解傳統貨運痛點的關鍵鑰匙。
在此背景下,卡爾動力憑借“技術+場景”雙輪驅動,近年來發展迅速。
值得一提的是,卡爾動力的核心團隊繼承了滴滴出行的智能調度與數據優勢,滴滴積累的海量用戶數據為公司AI訓練提供重要數據,此外,公司還能充分利用滴滴的產業協同資源,快速接入物流園區、貨運平臺等關鍵場景。
目前,公司已經成功構建了無人駕駛卡車軟硬件系統全棧開發能力,并研發了創新性的混合智能HybridL5方案,解決了自動駕駛面臨的長尾問題以及運營挑戰。
融資層面,卡爾動力2023年獲得鄂爾多斯市國投集團多輪高額投資,累計融資超13億元,投后估值突破120億元。地方政府與產業資本的深度綁定,對卡爾動力在獲取路權、物流園區接入等關鍵資源時具備顯著優勢。
業務布局上,包括卡爾動力在內的無人貨運廠商基本都遵循“封閉場景商業化-半開放場景規模化-開放道路常態化”的漸進式路徑。
公司早期聚焦于鄂爾多斯煤炭運輸場景,隨著技術成熟,其業務逐步擴展至冷鏈、危化品等10類貨物形態,覆蓋華北、西北7個城市的20家頭部客戶,包括中通快遞、福佑卡車等知名物流企業。
截止2025年,華北、西北地區L4卡車編隊運營里程突破2000萬公里,運輸貨物達2億噸公里,且事故率僅為傳統卡車的1/20。
目前,卡爾動力的業務已覆蓋全國7個城市、超過20個物流體量過億的客戶。截至2025年3月,卡爾動力已經累計突破L4級自動駕駛編隊運營里程2000萬公里,L4級自動駕駛大宗商品運輸2億噸公里。
02
規模化、出海仍需時間
盡管近年增長迅速,整個無人駕駛行業規模化落地仍面臨諸多困境。
核心矛盾集中在技術成熟度、成本控制與政策適配性上。
技術層面,L4技術仍面臨海量corner case,模型也需要更多的路程數據迭代才能達到標準。卡爾動力雖然目前有2000萬公里里程,但在特定場景上的經驗會更豐富,且KargoBot Space 依然預計2027年才能實現量產,需要更多的時間和資金投入。
其次,硬件成本雖因L2/L3級自動駕駛硬件的量產而下降,但L4級系統因為自動化程度更高,硬件配置、設計與L2/L3存在較大差異,單車成本依然居高不下。
此外,行業標準化進程緩慢,不同企業的技術路線尚未形成統一標準,產業鏈協同效率仍需提升。
高研發壓力勢必是行業規模化前的常態,這對中短期商業化能力提出了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卡爾動力宣布將KargoBot Neutron開源,雖然對行業而言意義非凡,但可能也意味著短期內收入增速放緩,技術優勢壁壘更不顯著,對公司現金流造成壓力。
出海方面,盡管毛利更高,市場份額更廣闊,但歐美等地技術審查相對嚴格。中國自動駕駛法規仍以試點為主,全國性路權開放滯后于美國12個州的商業化許可。
盡管卡爾動力在國內具備一定的政策性優勢(如卡爾動力在2025年獲得北京無人化道路測試許可,成為國內首個在四地實現多區域測試的企業),但若貿然出海,可能面臨技術、商業許可等多方面挑戰。
此外,無人駕駛的核心部件如激光雷達等隨著國產化、行業發展,成本雖明顯下降,但高端芯片依然主要依賴進口,成本居高不下,且受到中美關系等外部影響,波動很大,無人駕駛設備之外,車路協同基礎設施覆蓋率不足仍在制約系統性能。
03
競速仍然激烈
無人貨運市場,國際頭部往往具備更豐富的訓練數據和技術優勢,甚至部分企業已經建立起穩定成熟的盈利模式。
以Waymo Via(美國)為例,其依托谷歌母公司的算法與傳感器研發能力,已在北美干線物流中實現無安全員測試,2024年完成 5,600 英里跨州運輸,單車日運營里程達 1,000 公里。
截至2024年10 月,Waymo每周付費訂單數突破10萬單,較去年增長十倍,在品牌認可度上競爭力較強。
另一家Kodiak Robotics(美國)專注于干線物流場景,最新幾代產品支持快速維修與傳感器校準,部分產品可適應高溫多塵環境。
公司2024年在德克薩斯州帕米亞盆地實現客戶自有車輛的全無人駕駛運營,完成100車次砂石運輸,還計劃于2025年在佛羅里達州擴展運營網絡,目標覆蓋全美 75% 的貨運走廊。
Kodiak 可能會在特定場景(如礦區、高速公路)搶占一部分國產廠商在北美市場的潛在客戶。
本土方面,公司大多在布局產業鏈協同和適配場景。
舉例而言,國產廠商嬴徹科技已成功構建了全棧自研的L3/L4級軒轅系統,在節油算法、運輸能耗上也都有已被市場驗證的技術優勢。
公司與東風、重汽合作量產 L3 級自動駕駛重卡,2024 年累計運營里程超 1500 萬公里,并服務京東、德邦等頭部物流企業。公司還計劃2025年部署2000輛無人駕駛車輛,覆蓋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圈。
拼技術量產、物流客戶資源的戰斗很考驗價格和運營手段,稍有不慎,市場份額就會分流。
此外,小馬智行也在持續發力,融資規模上,小馬智行遠超卡爾動力,融資規模超過 10 億美元,并躋身獨角獸行列 ,已在多個城市開展了 Robotaxi 和自動駕駛貨運等業務試點。
干線物流場景,L4級自動駕駛卡車已開始在京津塘高速等路段進行商業化試運營。通過編隊行駛模式,后車可以完全取消駕駛員,使運輸成本降低35%以上。這種模式特別適合快消品等標準化貨物的長途運輸,小馬智行等企業已經通過此類服務獲得實際營收。
04
尾聲
在第八屆新能源商用車產業大會上,白犀牛副總裁王瀚基指出,當前無人車在物流生態鏈條中主要承擔無人運具功能,而未來物流行業的倉儲、檢驗、運輸、配送等全場景,都需要無人車持續開拓并推動模式變革。
這意味著,物流行業的智能化升級已從單一運輸環節向全鏈條滲透,無人車的應用邊界將不斷拓展至供應鏈各節點。
對于卡爾動力等廠商而言,行業規模化落地仍面臨中短期的生存挑戰,出海是個充滿不確定性的選項。
找到組織,形成綁定,是渡過前期的重要階段,產業鏈上下游都需要互相給機會。
搜索添加芯流微信Andrew_7251,深入交流更多科技行業新進展。市場與項目咨詢、人才服務、決策研判,添加Aristodemus0403。
- XINLIU -
喜歡就獎勵芯流一個“”和“在看”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