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真、保質、保量是底線
作者 | 勝馬財經 馬成
編輯 | 歐陽文
電商狂歡節(jié)背后,名酒企業(yè)正掀起一場捍衛(wèi)消費者權益的攻堅戰(zhàn)。
近日,電商大促高峰期,五糧液集團官網發(fā)布《致五糧液消費者的告知書(三)》,披露了令人震驚的數據:自去年11月以來,五糧液聯合電商平臺取締售假店鋪261家,下架侵權鏈接達6431條。
更觸目驚心的是今年1月至5月的鑒定結果——在五糧液為消費者免費鑒定的1610瓶產品中,假冒產品達268瓶,假貨比例高達16.65%。這意味著消費者在電商平臺每購買6瓶五糧液,就有1瓶可能是假貨。
電商促銷背后的售假套路
本次告知書中,五糧液特別點名了近期在電商平臺涌現的 “光瓶第八代五糧液”產品。公司鄭重聲明:從未向市場銷售過此類產品,這些所謂的光瓶產品涉嫌假冒。
經調查發(fā)現,在多家電商平臺上,這類“光瓶品鑒裝”或“光瓶裝無禮盒”產品以200-650元/瓶的價格銷售,賣家多宣稱“正品假一賠三”、“接受任何權威檢測”。這與正品第八代五糧液官方售價約1000元/瓶形成巨大價差。在面對消費者咨詢時,有商家直言不諱地承認產品為“高仿”“精仿”,售假者正是利用消費者追求低價的心理設置陷阱。
五糧液在告知書中揭露了不法商家的三類欺詐性營銷話術:傳統電商平臺打著 “百億補貼、折扣促銷”;直播電商平臺打著 “限量秒殺、今日閃購”;即時零售平臺則打著 “限時折扣” 的旗號銷售假冒產品。
這些售假店鋪往往與五糧液無任何經銷關系。去年“雙11”前夕,五糧液在《告知書(二)》中就曾披露,在對消費者線上購買的148瓶產品鑒定中,發(fā)現假冒產品18瓶,假貨比例達12%。其中14瓶來自某大型電商平臺“百億補貼”頻道,占假冒產品總數的77%,這些售假店鋪均非五糧液公布的官方銷售渠道。
打假行動維護消費者權益
自2024年11月12日發(fā)布第二份告知書以來,五糧液與各大電商平臺聯手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打假行動。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已查實取締售假店鋪261家。
五糧液在告知書中表示,將持續(xù)加強免費鑒定服務,并呼吁消費者撥打 95195客服熱線,提供各類侵犯五糧液合法權益的信息線索,共同打擊違法侵權行為。
這并非五糧液首次針對電商平臺上的假酒亂象發(fā)聲。去年11月2日,五糧液就曾發(fā)布通告提醒消費者警惕某些電商平臺“百億補貼”上銷售的五糧液產品真?zhèn)螁栴}。
為保障消費者權益,五糧液在官網公布了49家授權電商店鋪,涵蓋京東、天貓、抖音、蘇寧、微信小程序、唯品會等主流平臺的自營店鋪及授權店鋪。
公司強調,消費者購買五糧液產品時務必索要發(fā)票等憑證,這是維權的重要依據。同時,消費者可通過五糧液官網查詢全國范圍內的專賣店信息,或使用“高德地圖”搜索“五糧液專賣店”,認準“官方授權”標識。
電商渠道與傳統渠道博弈
五糧液此次在“618”大促期間發(fā)布打假聲明,暴露了傳統渠道與電商平臺長期存在的矛盾,價格體系維護是酒企的生命線。
酒類分析師蔡學飛指出,隨著網購行為在消費者中的滲透率持續(xù)走高,電商已經成為酒類銷售的重要渠道。但客觀來說,目前主要以低價為導向的線上渠道仍然較為混亂,往往存在許多不規(guī)范的銷售行為。
“電商低價引流不僅沖擊企業(yè)建立的價格體系,而且白酒屬于食品,許多電商存在著以次充好、真假摻售等手段欺騙、誤導消費者,損害消費者利益,破壞了行業(yè)經營生態(tài)。”蔡學飛表示。
勝馬財經認為,電商平臺售酒在帶來方便實惠的同時,也一直存在假貨泛濫、價格混亂、監(jiān)管不力等痛點。但無論購買方式、渠道如何變化,保真、保質、保量永遠是商品交換不可逾越的底線。這場由頭部酒企掀起的打假風暴,正推動行業(yè)重建消費者信任,維護健康市場秩序。
END
勝馬財經誠意原創(chuàng),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