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虛真人列子 御風(fēng)而行的仙人
《老子》、《莊子》、《列子》被譽為道家的三部經(jīng)典之作,然而列子的知名度卻遠(yuǎn)不及老子和莊子。有人甚至認(rèn)為列子是莊子作品中虛構(gòu)的人物,現(xiàn)存的《列子》一書可能是后人偽托之作。列子這一人物的確充滿了神秘色彩。
列子,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子之一,籍貫鄭國。列子為其尊稱,本名列御寇,亦作圄寇。因年代久遠(yuǎn),關(guān)于其生平的史料記載頗為稀缺。在道教史上,托名于列子的著作《列子》地位極為尊崇,與《老子》、《莊子》并稱道家三大經(jīng)典。
據(jù)《歷世真仙體道通鑒》記載,列子為春秋晚期鄭國人。由于其行事超脫世俗,在鄭國居住四十年之久,竟無人識其真容。列子所學(xué)乃黃帝、老子一脈相承的道家學(xué)說,曾向關(guān)尹子求教,后拜壺丘子為師,又先后向老商氏和支伯高子問道,并與有道之士伯昏無人結(jié)下師友之誼。

《莊子》中記載了列子與伯昏無人借射箭論道的故事。列子為好友伯昏無人表演射箭,他在手臂上穩(wěn)穩(wěn)放置了一杯滿水。隨后,他用這只手臂拉滿弓弦,逐一射出箭矢,箭無虛發(fā),皆精準(zhǔn)命中靶心。在射箭過程中,列子泰然自若,手臂上的水杯紋絲不動。伯昏無人評價道:“你這射箭,表演成分過重。我欲與你一同登上高山,立于險峻的懸崖之上,俯瞰萬丈深淵,那時你還能否如此射箭?”
于是,二人登上高山,站在懸崖邊緣,下方即是深不見底的深淵。伯昏無人背對深淵緩緩后退,直至部分腳掌懸空,然后邀請列子效仿。列子行至懸崖邊時,已不由自主地趴伏于地,冷汗直流至腳跟。伯昏無人這才平靜地說:“真正完美之人,能上觀青天,下探黃泉,翱翔于八方極遠(yuǎn)之地,而神色從容。如今你已驚慌失措,頭暈?zāi)垦#舸藭r讓你射箭,恐怕難以中的。”
列子不僅道術(shù)高深,人品亦極為高尚。某日,其弟子向他請教:“得聞大道之人,都能富貴嗎?”此問題看似簡單,實則難以回答。得聞大道者,人品固然高尚,但在紛繁逐利的人世中,品德高尚者未必能獲富貴。既然如此,追求大道又有何實際益處?列子沉吟良久,答道:“桀紂因輕道重利而亡國!”他并未正面回應(yīng),僅舉一反例。

不久后,列子以實際行動詮釋了這一問題。列子寓居鄭國時,生活極為貧寒,常面帶饑色。一日,家中迎來一位貴客——他國使臣,借出使鄭國之機,特來拜訪這位心儀的有道之士。使臣見列子雖貧困卻安貧樂道,對“道”孜孜以求,深受感動。在拜見鄭相子陽時,使臣質(zhì)問:“列御寇乃名聞天下的有道之士,在貴國卻如此貧困,您身為相國,不怕遭天下人恥笑嗎?”
子陽聞言震驚,待使臣離去后,急詢相府官吏,得知確有此事。子陽思忖,此乃博取禮賢下士美名的良機,遂命人備足糧食,裝滿數(shù)車,遣官吏送往列子家中。
官吏攜糧至列子陋巷,列子靜聽來意后,行禮辭謝道:“我未為國家效力,亦無尺寸之功,豈敢享用國家祿米?我亦不缺食。謹(jǐn)向子陽相國致謝,請將糧食帶回。”
官吏無奈,只得回稟子陽。列子歸家,妻子責(zé)怪道:“聞有道者之妻,夫榮妻貴,享盡榮華。然我隨你這位名聞天下的有道之士,卻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今子陽相國送糧彌補慢待賢士之過,你卻推辭,是我命苦,抑或你有他理?”

列子苦笑回應(yīng):“你有所不知,子陽并不知我乃有道之士,僅因受使臣批評,為博禮賢之名而送糧。況子陽在鄭國不得人心,我豈能收其糧而污我名?”
不久,鄭國平民揭竿而起,鄭相子陽被殺。
列子著作傳世二十篇,多屬寓言。經(jīng)劉向整理,僅存八篇。然后人所見,實為隋唐時人偽作。即便如此,《列子》因蘊含道家思想,在唐開元年間被尊為“沖虛至德真經(jīng)”。列子亦在天寶年間被唐玄宗封為“沖虛真人”,宋宣和年間再被宋徽宗封為“沖虛觀妙真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