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第十五屆閩臺殘疾人文化周文藝演出上,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手語指揮老師黑虹戴著熒光手套,指揮著臺上的聽障舞者們翩翩起舞。
手語指揮老師戴著熒光手套指揮著舞者。人民網記者 王子鋒攝
為何要戴熒光手套?演出結束后,黑虹給出了答案:在舞臺燈光比較暗的情況下,這些聽障舞者看不清手勢,而這雙手就是指揮他們的“聲音”,所以就要帶熒光手套,做好指揮。
舞者之一的王可聞在黑虹指揮下,展示了幾個舞蹈動作。兩個人不僅配合默契,眼神里也充滿了信任。在王可聞看來,她和隊友們練習舞蹈最大的障礙就是聽力。“排練時我們常常手忙腳亂。尤其是新節目磨合時,摔倒是常有的事,但沒人喊疼,爬起來繼續練。”她用手語告訴記者。
“這群孩子練得久了,所以很有默契,有時候一個呼吸都是相互間的一個提醒。”黑虹說,他們用超乎常人的專注,把肢體語言打磨得精準而動人。
因為聽力受損程度不一樣,平時大家排練就靠黑虹和其他手語指揮老師的帶領,反復拆解音樂段落,去感知音樂節奏并深深烙印在肌肉記憶里。
當初,黑虹正是被這群特殊舞者的故事打動,舞蹈專業一畢業,便加入了這支隊伍,投身殘疾人服務事業。
從最初的“雞同鴨講”到用手語找到“共同語言”,如今,手語不再只是交流工具,更是舞蹈的一部分。
談及未來,黑虹堅定地說:“我會一直做他們的‘聲音’,讓孩子們成為照亮舞臺的星光。”
王可聞則同樣充滿期待:“我想用舞蹈證明,即便身體殘疾,也能創造更美好生活。”
在無聲的世界里,愛與堅持,就是最動人的藝術語言。
來源:人民網
記者:王子鋒
編輯:宣佳
審核:張雪飛、張競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