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魚缸中的活魚在暫養過程中,為應對高密度環境、運輸損傷和疾病風險,常需依賴多種藥物維持生存。這些藥物有的雖然是合規使用的消毒劑、水質調節劑,但用量上往往過度,也會造成對魚體的污染。然而,也不排除有些超市使用違規禁用的高風險化學物質。以下是主要藥物類型及其作用、風險:
一、合規使用的常規藥物
1.消毒殺菌劑
-碘制劑、氯制劑(如漂白粉):用于殺滅水體中的細菌和病毒,預防爛鰓、赤皮病等常見疾病。
-過氧碳酸鈉(魚浮靈):作為急救增氧劑,快速提升水中溶氧量,避免魚群因缺氧死亡。但過量使用可能導致魚體鉛、砷超標。
2.抗寄生蟲藥物
-敵百蟲、高錳酸鉀:用于殺滅體表寄生蟲(如錨頭鳋、魚虱)。高錳酸鉀需現配現用,避免氧化失效。
3.水質改良劑
-益生菌制劑:調節魚腸道菌群,增強消化能力和免疫力。
-鹽度調節(鹽水):通過滲透壓變化抑制寄生蟲,并促進魚類黏液分泌,修復體表損傷。
二、違規禁用的高風險藥物
以下藥物因毒性強、殘留高,被禁止用于食用魚,但個別商販仍違規使用:
1.孔雀石綠
-用途:防治水霉病、鰓霉病,效果顯著。
-風險:強致癌物,殘留于魚肉中難以分解,長期攝入危害人體。
2.硝基呋喃類(如呋喃唑酮)
-用途:治療腸炎、爛鰭等細菌感染。
-風險:代謝物與人體蛋白結合,可能誘發基因突變。
3.氯霉素
-用途:廣譜抗生素,抑制嚴重感染。
-風險:破壞人體骨髓造血功能,可致再生障礙性貧血。
中醫農業生態制劑可以作為魚飼料添加劑,也可以單獨使用,能夠替代全部化學藥品,而且對魚體沒有任何污染殘留。
中醫農業生態制劑在超市魚缸中具備以下功效:
(1)維持魚類健康生長,并且提升魚肉口感;
(2)凈化水體,顯著減少環境病蟲害和化學制劑危害;
(3)增強魚體的抗病力以及抵抗凍害、熱害等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