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常決策引發行業關注
6月23日,胖東來創始人于東來在直播中宣布關閉包括生活廣場、人民路店、五一路店在內的多家門店,并強調這些門店"經營狀況良好"。這一反常態的決策迅速引發熱議——在實體零售業普遍追求規模擴張的背景下,主動關閉盈利門店的做法,被業內視為胖東來戰略轉型的強烈信號。
二、關店邏輯:從"規模優先"到"品質革命"
1. 老店的"天花板效應"于東來在直播中直言"品質跟不上"是關鍵原因。這些被關閉的老店多位于舊商圈,受限于建筑結構、動線設計等硬件條件,難以承載胖東來近年來推行的"沉浸式體驗"標準。例如人民路店僅3000㎡的營業面積,已無法滿足其新增的現制烘焙、鮮花工坊等體驗業態的空間需求。
2. 消費升級的倒逼胖東來客群正從"性價比導向"轉向"品質服務導向"。2024年用戶調研顯示,其核心客群對"環境舒適度""服務響應速度"的關注度同比提升27%。而老店因電梯窄、停車難等問題,在鄭州新開業的"天使城"(單店日均客流超5萬人次)對比下更顯落差。
3. 供應鏈效率的瓶頸據知情人士透露,部分老店的冷鏈配送仍依賴第三方,導致生鮮商品損耗率比新店高2-3個百分點。這種"小散弱"的供應鏈體系,與胖東來正在構建的"中央廚房+區域倉配"模式形成沖突。
三、戰略升級的三大方向
1. 業態迭代:從超市到生活方式中心胖東來近兩年新開門店均采用"超市+餐飲+服務"的復合模型。以許昌金匯店為例,其40%面積用于現制餐飲、親子體驗等場景,商品毛利率較傳統超市提升8-10%,印證了業態升級的可行性。
2. 數字化深水區突破內部文件顯示,2024年胖東來將投入1.2億元升級智慧零售系統,重點打造"線上商城+30分鐘達"的即時零售網絡。關閉小型門店正是為集中資源攻克這一戰略目標。
3. 區域密度優化關閉市區分散小店的同時,胖東來在鄭州東區、航空港區等新興商圈加速布局2萬㎡以上的旗艦店,形成"一城多核"的網格化覆蓋。這種"舍小保大"的選址策略,與Costco的倉儲店擴張邏輯高度相似。
四、行業啟示:零售業進入"精耕時代"
胖東來的選擇折射出實體零售的新生存法則:
- 單店質量>門店數量:永輝超市2024年也關閉了37家2000㎡以下門店,轉向"精品店+倉儲店"雙模式
- 體驗即護城河:大潤發M會員店、盒馬鮮生均在擴大體驗業態占比,驗證"場景消費"的溢價能力
- 戰略耐性決定成敗:胖東來敢于放棄短期收益換取長期競爭力,這種"慢哲學"在浮躁的零售市場尤為珍貴
結語
胖東來的關店不是收縮,而是一次面向未來的"主動進化"。當零售行業從跑馬圈地進入價值深耕階段,這種以消費者真實需求為圓心的戰略調整,或將為實體商業轉型提供新的范式。正如于東來在直播中所說:"砍掉過去的成功,才能長出明天的生命線。"這場看似矛盾的商業抉擇,恰恰揭示了零售業高質量發展的本質——唯有不斷自我革新,方能持續創造不可替代的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