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最著名的10首七言絕句,從《江南逢李龜年》到《贈花卿》,你會幾首?
小竹詩詞背后的故事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杜甫的這首《絕句》以清新明快之筆,勾勒出一幅絢麗多彩的畫面。前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黃、翠、白、青,色彩鮮明,黃鸝鳴柳,白鷺飛天,動靜結合。后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從近景到遠景,窗中可見西嶺積雪,門外停泊遠行船只,時空交錯。此詩短短二十八字,卻描繪出豐富的意象,盡顯杜甫七言絕句的深厚功底與獨特魅力,讀來韻味無窮。
《江南逢李龜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這首詩是杜甫七言絕句中的精品。詩人以回憶起筆,“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述說著往昔與李龜年在達官貴人府邸頻繁相見、聆聽其美妙音樂的情景。而后“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如今在江南美景中,卻在落花飄零之際重逢。以樂景寫哀情,通過今昔對比,深刻地傳遞出時代滄桑與個人身世的感慨,余味悠長。
《贈花卿》
唐·杜甫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杜甫這首七言絕句構思巧妙。首句“錦城絲管日紛紛”,描繪出錦官城每日絲竹管弦熱鬧紛繁之景。“半入江風半入云”,生動地寫出樂曲隨風飄蕩、悠悠入云的美妙意境。后兩句“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以夸張手法贊美樂曲之美,暗示花卿僭用天子音樂的逾禮之舉,含蓄委婉,盡顯杜甫七言絕句用語精妙、寓意深刻的特色。
《江畔獨步尋花·其六》
唐·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此詩是杜甫七言絕句的佳作。詩的前兩句“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描繪黃四娘家繁花似錦,花朵繁茂壓彎枝椏,極言花之多。后兩句“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蝶舞鶯啼,充滿生機活力。詩人用細膩筆觸,勾勒出一幅春日繁花、蝶戲鶯啼的歡快畫面,將生機盎然的江畔春景描繪得栩栩如生,彰顯其七言絕句的高超表現力。
[5]
《漫成一首》
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
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杜甫此七言絕句營造出獨特氛圍。首句“江月去人只數尺”,寫出江月與人近在咫尺的親近感。“風燈照夜欲三更”,點明時間,營造靜謐氛圍。“沙頭宿鷺聯拳靜”描繪沙灘上鷺鷥安靜棲息,“船尾跳魚撥剌鳴”又以魚躍打破寂靜。動靜相襯,以動寫靜,盡顯杜甫七言絕句對意境營造和動靜處理的精妙,讀來如臨其境。
[6]
《戲為六絕句·其二》
唐·杜甫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這首詩體現杜甫七言絕句的深刻思想。詩開篇表明“王楊盧駱當時體”,肯定初唐四杰作品的時代風格。針對“輕薄為文哂未休”的現象,予以批判,指出批評者“爾曹身與名俱滅”,而四杰之作如江河萬古長流。此詩以簡短文字,展現杜甫對文學傳統的尊重與對正確文學批評觀的倡導,彰顯其七言絕句的思想深度與藝術魅力。
[7]
《絕句漫興九首·其一》
唐·杜甫
眼見客愁愁不醒,無賴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開深造次,便教鶯語太丁寧。
該詩是杜甫七言絕句中的獨特之作。詩人直言“眼見客愁愁不醒”,點明自己憂愁難消。“無賴春色到江亭”,將春色擬人化,埋怨春色無賴,不顧詩人憂愁來到江亭。“即遣花開深造次,便教鶯語太丁寧”,埋怨花開急促、鶯語煩擾,以樂景襯哀情,深刻體現詩人客居他鄉的愁緒,凸顯杜甫七言絕句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高超技巧。
[8]
《三絕句·其一》
唐·杜甫
前年渝州殺刺史,今年開州殺刺史。
群盜相隨劇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
杜甫此七言絕句反映社會現實。詩以直白語言描述“前年渝州殺刺史,今年開州殺刺史”的亂象,指出“群盜相隨劇虎狼”,盜賊比虎狼還兇狠,“食人更肯留妻子”,深刻揭露盜賊的殘暴。此詩以簡潔有力的七言絕句形式,反映當時社會動蕩、民不聊生的現實,體現杜甫詩歌關注社會、憂國憂民的特質。
[9]
《存歿口號二首·其一》
唐·杜甫
席謙不見近彈棋,畢曜仍傳舊小詩。
玉局他年無限事,白楊今日幾人悲。
杜甫這首七言絕句飽含深情。前兩句“席謙不見近彈棋,畢曜仍傳舊小詩”,通過對席謙久未相見、畢曜詩篇仍傳的敘述,表達對友人的懷念。后兩句“玉局他年無限事,白楊今日幾人悲”,以“玉局”“白楊”意象,感慨人生無常,昔日歡樂不再,如今只剩悲傷。此詩情感真摯,體現杜甫七言絕句抒情委婉深沉的特點。
[10]
《少年行二首·其一》
唐·杜甫
莫笑田家老瓦盆,自從盛酒長兒孫。
傾銀注瓦驚人眼,共醉終同臥竹根。
這首詩是杜甫七言絕句的別樣篇章首句“莫笑田家老瓦盆”,勸人莫要輕視田家老瓦盆。“自從盛酒長兒孫”,點明瓦盆承載著家族傳承。“傾銀注瓦驚人眼,共醉終同臥竹根”,即便用銀壺向瓦盆注酒,最終大家一同醉臥竹根,體現質樸的田家生活情味。此詩以田家生活為題材,凸顯杜甫七言絕句貼近生活、質樸自然的風格。
詩詞背后的故事
歡迎來到“詩詞背后的故事”,一個帶你穿越時空,探尋千古風華的詩意之旅公眾號。每一首詩,每一闕詞,都是歷史的低語,情感的流露,它們承載著詩人的悲歡離合,時代的滄桑巨變。
編輯:李順萍 李錦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