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周總理行蹤被泄露,國民黨喜出望外,一場罪惡的陰謀悄然展開......
1937年,日軍展開全面侵華,國共合作成為扭轉戰局的關鍵。
然而,國民黨內部卻暗流涌動,國民黨內部的頑固派,以蔣介石身邊的部分親日派和極端反共分子為代表,他們害怕國共合作壯大共產黨的力量,削弱自己的統治地位,更擔心失去對局勢的把控。
于是,他們企圖刺殺周總理,破壞國共合作的進程。
4月25日,周總理將要率代表團前往西安,這一消息竟然泄露了出去。
在國民黨甘泉縣黨部的操縱下,一場罪惡的陰謀悄然展開。
他們聯絡了兩股地方惡勢力。
一股是以哥老會大爺李青伍為首的武裝力量,哥老會在當地勢力盤根錯節,成員多為地痞流氓和亡命之徒,行事猖獗;
另一股是當地土豪紳姬延壽率領的民團,這些民團平日里欺壓百姓,為非作歹,與國民黨地方勢力相互勾結。
這群人選擇了嶗山這一險要之地作為伏擊點。
嶗山地形復雜,道路狹窄,兩側高山環繞,便于隱藏和設伏,他們精心部署,在道路兩側的山上埋伏了大量人手,配備了長槍、短槍等武器,準備給周總理一行致命一擊。
25日清晨,周總理率領的車隊如期出發。
當車隊進入嶗山地區,緩緩爬上陡坡,進入一個簸箕形山坳時,早已埋伏在此的敵人瞬間發動攻擊。
聽到槍聲,周總理迅速跳下車,沉著冷靜地指揮戰斗。
警衛陳友才為了掩護周總理,故意站在顯眼位置,模仿他的樣子射擊,將敵人的火力全部吸引過來。
敵人見陳友才身著黃呢子制服,面孔和身材與周總理相似,且指揮鎮定,認定他就是周總理,便集中火力向他射擊。
陳友才身中數彈,卻依然挺立,頑強抵抗,最終壯烈犧牲,敵人還在他的遺體上連捅二十多刀。
激烈的戰斗持續著,敵人的數量遠超我方,警衛戰士們在槍林彈雨中頑強抵抗,11名警衛戰士戰死。
在他們的掩護下,周總理、張云逸、孔石泉和劉九洲四人成功突圍。
四人走小路來到南三十里鋪后,周總理立刻聯絡了延安方面,命令騎兵部隊趕往現場支援,營救受困的戰士。
然而,已經太晚了,援兵趕到的時候,只看到遍地犧牲烈士的遺體,敵人跑的無影無蹤。
嶗山遇刺事件發生后,延安震動,邊區政府急令剿匪,不到一個月,就消滅了這股土匪。
而周總理也并沒有被刺殺嚇退,依然不遺余力,為兩黨合作抗日而奔走。
只可惜,犧牲的戰士們再也回不來了。
周總理永遠無法遺忘陳友才的犧牲。
1973年,周總理回到延安,一再要求去陳友才的墳上祭奠。
當得知陳友才的墳墓因戰亂損壞找不到時,周總理傷心落淚,臨行前還再三叮囑一定要找到陳友才等烈士的墳墓 。
于是,這年6月,當地政府依照總理的指示,為當年犧牲的烈士們重修陵園,立起了紀念碑,讓后人永遠記得英雄的事跡。
參考資料:
中國軍網《1937年,周恩來嶗山遇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