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創團·筱恬
高考結束了。即將到來的填志愿環節,注定又會讓無數家長操碎心。
如今的就業大環境,想必大家都有目共睹。很多人都說,要是志愿沒填好,以后飯碗都不好找。
于是大家都在謹慎考量、反復斟酌,一心想給孩子挑個有就業前景的專業和學校,只求畢業后能順利找份好工作,不枉這么多年的努力。
正因如此,近年來“高報”(高考志愿填報)行業異常火熱。不久前宣布退網的張雪峰,更是創造過直播間里單日流水破億的奇跡。
前幾天,我還在網上看到了這樣一個“保就業”的志愿填報門道:
“第一個選擇,以后打算做公務員,選法學、漢語言文學、馬哲。
第二個,做銷售。選你能報上的最好的大學里最冷門的專業。然后大學也不要花太多時間在讀書上了。進大學以后保證畢業的前提下,全身心開始做小生意跑兼職,做自媒體,盡早接觸社會,你大學畢業的時候很可能就不需要找工作了。”
身為一個媽媽,每當刷到這類帖子時,我都會多看幾眼。畢竟,任何可能幫助孩子少走彎路的建議,我都想參考。
可細想一下,我又難免心存疑慮——
這靠譜嗎?
是啊。普通孩子一沒資源二沒背景,靠著這些“速成”的志愿寶典,就可以增加今后找到工作的概率?
現實哪有那么簡單?
那天在網上看到一位大學生博主的視頻,標題起得讓人揪心:
“985本碩考證王,畢業季零offer,學歷無用還是我無用?”
博主是985本碩,本科學的是新聞學,研究生保送法律專業,大學期間考出了很多證書:法考、教資、英語四六級、普通話二級、計算機二級……同時還輔修了金融學雙學位,履歷可謂相當漂亮。
然而,研究生畢業求職時,她卻屢屢碰壁,不僅很多簡歷投遞后杳無音信,考公也多次下岸,這讓她無比挫敗。
鏡頭前,她沮喪地喃喃自語:“我真的無比討厭現在的自己……”
過去19年的學,白上了。所以,到底是哪個環節出錯了呢?這位博主的困惑,同樣也是我們每一位家長焦慮的根源——
就怕苦心雞娃,好不容易把孩子送進了不錯的大學,到頭來還是“畢業即失業”,成為“爛尾娃”!
那么,現在的用人市場究竟想要怎樣的畢業生?
不久前,我因為機緣巧合做了一回“招聘甲方”。在這個過程中,我仿佛窺見了答案的一角。
事情的起因,是我打算給女兒找一個暑假陪讀的大學生,于是便在某個平臺上發了需求貼。
很快,我便收到了許多年輕人的私信。他們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就讀的學校既有二本院校,也有我們當地最好的一所雙一流211大學。
幾番溝通和試課后,我確定了最終人選。但這位同學并不是履歷最優秀的那個,也不是學歷最高的那個,更不是報價最便宜的那個。
她是來自我們這兒一所普通大學的大三學生,乍一眼看可謂“平平無奇”。但正是這樣幾個方面,讓她徹底打動了我:
1、溝通真誠
這位同學找到我時,發的第一句話就讓我印象很好:
“您好家長,我是某某大學某某專業的大三學生,女生,此前家教經驗豐富,請問您還需要暑假陪讀嗎?”
禮貌得體,不卑不亢,還把自己的情況作了整體介紹。
再對比其他學生發的開場白,很多讓我哭笑不得。
有的沒頭沒腦但一驚一乍:“還要陪讀嗎??!!”
有的過于直白讓我很尷尬:“這邊是什么價格啊?”
還有的禮貌有余但顯得業余又沒氣場:
“阿姨您好……”
“姐姐請看看我!”
真誠而舒服的溝通方式,真的可以大大加分,幫助自己在眾多候選人當中得到更多的關注。而這,體現的是情商。
2、懂得爭取
其實在此之前,我已經約了一個有意向的小老師上門試課,所以一開始是拒絕她的。
對此,這位同學的回復也很到位:“好的,沒關系。后續如果您還需要家教老師,可以聯系我。”
相比其他學生的已讀不回、或者是只回復一個“好”字,顯然她已經成為我的候選人清單里優先考慮的對象。
面對不太順利的局面,懂得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同時不忘給自己爭取機會。這體現的是逆商。
3、準備充分
這位同學的試課同樣讓我暗暗稱道。
上門之前,她主動向我了解了女兒的學習情況,還讓我拍了不少娃的作業和考卷照片發給她。
講課過程中,她非常認真,女兒評價:“這個老師講得很清楚,很有耐心。”
而在課后,她又及時跟我反饋了這節課的內容和女兒的表現。
種種細節都讓我感受到了她的細致和專業。而能夠把一件事做到令人滿意,離不開實力。這體現的是智商。
有意思的是,這一次我在平臺上找老師的同時,也看到很多大學生發帖吐槽家教兼職難,生源不好找。
體驗過“甲方心態”后,我感觸頗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應聘家教其實也是求職的一個縮影,同樣有甲方設置的門檻,同樣需要PK、存在競爭。
但其實,需求一直有,從來都不缺。誰愿意多用心一點、準備更充分一些,機遇就會多眷顧一些。而相比之下,學校和專業反倒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這段親身經歷,讓我想到作家粥左羅分享過的一個故事。
有一個親戚家的學霸妹妹,從小成績就好,一路從重點小學考進985高校,年年都能考進年級前三,拿到獎學金。
可就是這樣一個優等生,卻不會做家務,不會跟人打交道,生活常識和交際能力接近于零。
別人委婉提醒女生家長,馬上就是大學生了,要注重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以防將來和社會脫節。
可她母親卻反駁道:“大學還是要以學習為重,其他的事不用她操心。”
從小到大,她的父母一直覺得成績是最重要的,對女兒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只要好好學習,其他都不用管。”
久而久之,這個女生的世界只剩學習,對其他事務一概不聞不問,能力自然也越來越差。
這樣的學霸,在求職時注定會有接近完美的履歷,但她能成為最終的勝出者嗎?這要打個大大的問號。
不禁深思——如今是AI時代,教育也在不斷改革。未來是怎樣的形式,我們誰都無法預料到。
這種情況下,要想孩子今后有體面的工作、發展有出息,雞娃的思路和側重點已經變了。
在抓成績之前,先抓好以下幾個方面,才是關鍵。
1、良好的身心素質
這個不用多說。一個健康的身體,能幫孩子抵御各種疾病侵襲,笑到最后,才是成材的最大本錢。
心理素質也一樣。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遇到挫折能扛住,樂觀去面對、積極去解決。這樣的孩子,具備了逆風翻盤的能力,人生風浪擊不垮他。
所以,很有必要讓孩子堅持一項體育愛好,讓他們在渾汗如雨的運動過程中強健體魄、強大內心。
2、較強的獨立能力
包括會做飯、會自己照顧自己、良好的適應能力……
這些是孩子立足社會的基本保障,保證了未來在任何環境中都能養活自己。
正因如此,我們做家長的要敢于放手,讓孩子學會自己來。
3、得體的待人之道
蔡康永在《說話之道》中寫到:“你越會說話,別人就越快樂;別人越快樂,就會越喜歡你;別人越喜歡你,你得到的幫助就越多,你會越快樂。”
我們畢竟生活在人情社會,讓孩子多點“眼力見”、會“來事”一些,其實是有意義的。
當然,這絕不是說要讓孩子嘴巴抹蜜、巧舌如簧,而是學會得體的表達方式,社交時讓對方舒服。這其中,真誠永遠是必殺技。
4、保護天賦,放大特長
管理學上有個觀點:補短板不如放大優勢。
放到教育上也一樣。
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閃光點,順著優勢去引導,孩子就會進入“優秀—自信—努力—更加優秀”的良性循環,更容易在有天賦的領域取得突破。
孩子未來能過得體面、安穩、幸福,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
但我們要知道的是,無論是為孩子規劃完美的升學路線、幫孩子擁有出色的履歷、亦或是參考再多的“填志愿秘籍”來獲取所謂的求職捷徑,這些頂多算是“術”。
但真正的“道”,其實是打造孩子本身的“不可替代性”。
這種核心競爭力,才是讓他們最后脫穎而出的王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