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要畢業了,包了15000個餃子送他們,希望他們記得學校也有'媽媽的味道'。"延邊大學食堂阿姨劉曉梅在畢業典禮上的這番發言,讓無數網友瞬間破防。這位總愛在打菜時多添半勺的朝鮮族阿姨不會想到,自己對學生最樸素的牽掛,竟在互聯網掀起一場持續月余的流量風暴。
阿姨走紅后的第三天清晨,食堂監控拍下令人錯愕的畫面:清晨五點,已有舉著自拍桿的網紅蹲守在西區食堂門口。當劉阿姨像往常一樣提前到崗準備早餐時,瞬間被二十多部手機包圍。"家人們看?。∵@就是全網最暖食堂阿姨!"某百萬粉主播的吆喝聲驚得阿姨打翻了調料罐。據校方統計,高峰期每天有近百名"探店博主"涌入,導致食堂不得不臨時啟用教職工通道。
這場荒誕的"打卡運動"很快衍生出產業鏈。校外打印店推出"阿姨同款工作服"租賃服務,某MCN機構開出50萬簽約價碼,更有甚者將阿姨窗口的剩飯包裝成"網紅盒飯"兜售。最令學生們憤怒的,是某主播連續三天偽裝成貧困生,反復排隊領取免費湯飯拍攝"感人視頻"。
"阿姨根本不會用智能手機!"學生志愿者小金指著手機上21個高仿賬號苦笑。這些賬號不僅盜用阿姨照片,還偽造"直播帶貨"片段。記者調查發現,某售賣辣白菜的"延大阿姨旗艦店"實際注冊地在廣東,客服對話仍機械回復"孩子要吃飽啊"。
為遏制亂象,學生們自發成立"反詐小組",計算機系開發出AI識別系統,已成功舉報387個侵權賬號。而阿姨的實名賬號由校宣傳部代管,每條視頻都標注"官方唯一賬號"水印,這種"高校為食堂員工維權"的案例尚屬全國首例。
"現在打菜手都在抖。"阿姨向記者展示手機里2000多條未讀私信,其中不乏求婚、認親的荒唐信息。其住在龍井市的兒子被迫關閉理發店,因每天有網紅去"偶遇"。心理學系師生已為阿姨開展十次心理疏導,診斷顯示其出現輕度焦慮癥狀。
令人唏噓的是,走紅后阿姨窗口的免費加菜服務被迫取消。"有人一次打八份飯拍視頻,真正需要的同學反而吃不上。"食堂主任搖頭道。該校不得不出臺《校園拍攝管理辦法》,劃定專門的網絡直播禁區。
晚九點的食堂后廚,阿姨仍在清點明天要包的餃子餡。"畢業班孩子說想吃酸菜餡的。"她堅持每天親手寫20張鼓勵便當貼,這是她與學生們心照不宣的約定。窗外,學生護校隊正在勸離偷拍者,墻上"禁止商業拍攝"的告示已更到第三版。
這場流量狂歡暴露出當代社會的集體癔癥:當純樸成為稀缺品,人們便瘋狂消費這份稀缺。但或許正如那15000個餃子所昭示的,真正的溫暖永遠藏在日復一日的尋常煙火里,而非轉瞬即逝的流量泡沫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