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腫瘤醫療連鎖集團佰澤醫療正式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
來源|看醫界
在中國證監會官網發布關于佰澤醫療集團(Bayzed Health Group Inc)境外發行上市備案通知書一個月后,6月23日,腫瘤醫療連鎖集團佰澤醫療正式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上市首日,佰澤醫療上漲42%,收盤股價港幣6元,市值79億港幣,折合人民幣約72億。
據了解,佰澤醫療集團于2024年4月和12月兩度遞交港交所上市申請,招銀國際擔任其獨家保薦人。
佰澤醫療成立于2017年4月,是一家主要從事投資及提供醫療相關服務的腫瘤醫療集團。截至2024年6月30日,該集團經營及管理8家醫院,包括6家自有醫院及2家托管醫院,醫院網絡覆蓋北京、天津、安徽、山西、河南等地。
其中,6家自有醫院分別是:北京京西腫瘤醫院、天津石氏醫院、天津南開濟興醫院、太原和平醫院(三級)、合肥佰惠醫院和武陟濟民醫院(三級);2家托管醫院分別是:黃山首康醫院(三級)和太原市萬柏林區和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來源:官網截圖)
就業務發展方面,根據第二次遞交的招股書信息,自設立合伙企業基金及引不同的投資人后,佰澤醫療按照其長期發展策略透過企業并購以實現業務擴充。
2018年6月,佰澤醫療收購北京京西腫瘤醫院后,開始提供瘤“防-篩-診-治-康”全周期、全鏈條的醫療服務。自同年年底開始,為了進一步擴大集團業務,開始跨區擴張,后相繼于天津、安徽、山西、河南收購多家醫院,并于2020年完成自建天津石氏醫院。
據招股書,截至2024年6月30日,佰澤醫療運營體系內的8家醫院總床位數達1888張;體系內的醫院執業醫師數量達988名,技術、藥學及護理醫療專業人員共1455名,其他醫療專業人員共244名。
就業績而言,招股書顯示,過去的三個年度(2021-2023),佰澤醫療的營收分別約為4.62億元、8.03億元、10.7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52.4%;相應年度的毛利也在不斷增加。
同時,據招股書,該集團業績高度依賴旗下醫院經營。2021年、2022年、2023年年度以及2023年、2024年半年度,醫院業務收入分別為人民幣3.15億元、6.18億元、8.14億元、3.91億元及4.55億元,分別占同期總收入的68.2%、77.0%、75.9%、77.6%及79.7%。
此外,在上述時段內,佰澤醫療腫瘤相關服務產生的收入也在不斷增長,分別為人民幣1.77億元、2.43億元、3.45億元及2.15億元,各約占同期公司醫院業務總收入的56.3%、39.3%、42.4%、及47.3%。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在中國所有民營腫瘤醫療集團中,按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自有醫院的腫瘤服務收入計,佰澤醫療排名第四,相應的市場占有率為0.6%;按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早癌篩查中心數目計,佰澤醫療排名第一;按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胃腸鏡檢查病例數計,佰澤醫療排名第一。
招股書還顯示,自成立以來,佰澤醫療已歷經4輪融資,融資合計約人民幣7.44億元,投資后估值增至人民幣66.43億元。本次上市融資將主要用于強化腫瘤全周期醫療服務(包括采購醫療設備、聘請醫療專業人員)、武陟濟民醫院腫瘤中心大樓建設等。
腫瘤賽道跑出多家上市醫療集團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中國民營腫瘤醫療機構的收入已從2016年的189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498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21.3%,預計2025年將達到1071億元。
就市場規模而言,預計2025年我國腫瘤醫院放療市場規模將增長至809億元,2020-2025年,中國腫瘤醫療服務市場規模有望以11.54%的年復合增長率增至7003億元。
或許正是基于這樣的市場預期,近年來布局腫瘤的醫療集團不在少數,而在佰澤醫療之前,也已有多家腫瘤概念的醫療集團成功在資本市場著陸。
如2024年1月成功在港交所上市的美中嘉和,自2008年成立以來就一直篤定深耕腫瘤領域。
集團官網顯示,在腫瘤醫療服務方面,美中嘉和在中國擁有8家自有醫療機構,包括3家腫瘤醫院、2家診所、1家門診部、1家醫學影像診斷中心和1家互聯網醫院。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截至2022年12月31日,按自營或在管腫瘤醫療機構的數目計,美中嘉和于中國民營腫瘤醫療集團中排名第二。
公開財務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度,美中嘉和總營收分別為4.71億元、4.72億元、5.39億元,整體為增長趨勢。就醫院業務收入而言,美中嘉和2023年度所得收入同比增加46.5%至3.2億元,占總營收的比重為59.4%。
較早以放療業務起家的海吉亞醫療,也是國內腫瘤賽道上的知名連鎖集團。自2020年港股上市后,市值一度從150億港元一路增長至600億港元。
不同于美中嘉和定位高端,海吉亞醫療走的是“平民”路線,下沉到三四線城市。
自2009年開展業務以來,通過自建和收購等方式,截至2024年9月,海吉亞醫療經營或管理16家以腫瘤科為核心的醫院,其中包括4家三級醫院、12家二級醫院,覆蓋全國8個省、13個城市。
海吉亞醫療此前發布2023年全年業績公告,集團營業總收入40.77億元,凈利潤6.83億元,繼續保持高增速。其中腫瘤相關業務收入17.78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23.6%。
根據公告,2023年度,來自醫院業務的收入占該集團總收入比率達95.4%。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海吉亞醫療的醫院業務收入為38.90億元(門診收入13.51億元、住院收入25.39億元),較去年增加28.5%,剔除核酸檢測一次性影響后,同比增長35.4%。
海吉亞醫療還稱,未來,集團將繼續聚焦腫瘤這一核心業務,繼續擴大業務規模,積極并購優質醫院標的,通過投后整合提高標的醫院腫瘤醫療服務能力,持續加強本集團對腫瘤醫療的行業整合能力。
而A股上市公司盈康生命作為海爾集團旗下的大健康平臺,據了解,其提供以腫瘤全病程、全周期綜合治療為特色的“大專科、強綜合”的醫療服務。
數月前,盈康生命也發布2023年年報,公司2023年實現營收14.71億元,其中在醫療服務板塊實現營收11.49億元,截至報告期末,盈康生命經營及管理7家醫院,旗下僅四川友誼醫院(三甲)貢獻營收就達5.26億元。
2023年,盈康生命在腫瘤全場景收入約3.26億元,占醫療服務營收比重進一步提升至28%。
曾有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分級診療強基層的建設潮中,作為高發病、慢性病、大病的腫瘤醫療服務成為基層公立醫院短期內很難彌補的短板,因此也給市場化辦醫提供了一片藍海市場。
未來,或許會有更多的資本入場布局腫瘤醫療服務,或將有更多腫瘤醫療服務業務為主營的上市公司涌現,并將在市場上加速布局。(本文為《看醫界》發布,轉載須經授權,并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