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決策投顧 摘要:隨著中東局勢升級加劇全球避險情緒,國際油價應聲上漲。伊朗南部霍爾木茲海峽作為全球石油運輸咽喉,面臨封鎖風險,若航道受阻將直接沖擊海運供應鏈,或將顯著推升油運與原油價格價格。
1.中東局勢持續升級,引發油氣供應短缺擔憂
6月13日以色列對伊朗發動大規模空襲后,地區沖突態勢持續升級。雙方在隨后一周內多次相互襲擊,形成緊張對峙局面。這一背景下,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于6月21日聲稱美軍已打擊伊朗三處核設施,引發重大國際關注。伊朗外長扎里夫迅速回應,警告該行動將“帶來可怕后果”,凸顯沖突烈度進一步擴大風險。
持續的軍事對峙已對全球經濟產生實質性沖擊。國際原油市場反應劇烈,布倫特原油價格出現強勢拉升。截至6月20日收盤,油價報77美元/桶,較本月初飆升19%,創階段性新高。此輪上漲主要受中東地緣風險加劇影響,市場擔憂主要產油國供應鏈可能中斷。
與此同時,歐洲安全局勢同步承壓。以色列官方確認超過50個國家因襲擊威脅進入高度戒備狀態。德國總理肖爾茨在21日記者會上坦言國內反猶事件激增,并暗示存在恐怖威脅,印證了中東沖突的外溢效應正在向全球范圍擴散。約旦、法國等多個國家同期亦出現安全警報,形成區域危機與全球風險聯動的復雜局面。
2.伊朗約貢獻全球 3%原油日產量,作為OPEC“關鍵先生”
伊朗是位屬中東地區的重要石油國家,已探明石油儲量1580億桶,居世界第四位,目前原油日產量約330萬桶,我們認為一旦伊朗石油出口受阻,無論是部分減少還是全面中斷,都將打破全球石油供需的微妙平衡。而向后展望,若伊朗原油出口受阻,我們判斷全球
石油供求的平衡存在諸多發展可能,如伊朗受制裁加劇可能使得全球原油供給敞口收窄,再如OPEC內部也可能采取集體行動填補伊朗的供應缺口,美國等非OPEC產油國也可能趁機增產,無論“蝴蝶效應”如何發展,伊以局勢的后續發展都是牽動油價走勢的關鍵變量。
3.以色列和伊朗沖突,或對油運與油價產生顯著影響
1)伊朗原油出口下降風險。以色列對伊朗的襲擊目標已從核設備逐漸轉移至能源相關設備,伊朗原油生產及出口可能面臨風險。根據 Clarksons 統計,2024年伊朗原油海運出口量約 160 萬桶/天,占全球原油海運量比重 4%。若伊朗原油出口下滑,這部分進口需求可能轉向其他國家,利好油輪合規市場需求承接。
2)霍爾木茲海峽的影響。霍爾木茲海峽是全球最重要的石油運輸通道之一,連接波斯灣和印度洋,也是波斯灣石油出口(如沙特、伊拉克、阿聯酋等國)的唯一海上通道。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數據,2023 年途徑霍爾木茲海峽的石油運量為 2090 萬桶/日,占全球石油海運量比重達 27%。
雖然此前伊朗曾于2008年、2011-2012年、2018-2019年數次威脅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但封鎖從未切實落地。另一方面,原油市場曾為“威脅封鎖”發生巨震。2008 年伊核危機高峰時,伊朗快艇與美國軍艦多次發生海上對峙,彼時市場高度擔憂霍爾木茲海峽封鎖風險,摩根士丹利預測油價或觸及150美元/桶。2008 年7月3日,布倫特原油觸及146美元/桶高位,較當年年初+49%。若伊以沖突引發伊朗局勢巨變,本輪全球油價的震蕩周期或將遠超預期。
4.油氣與油運行業投資邏輯與個股梳理
以色列對伊朗發動空襲,中東局勢升級引發全球避險情緒升溫,國際油價應聲上漲。作為全球最重要的石油運輸要道,位于伊朗南部的霍爾木茲海峽航道受阻風險提升,擾動全球海運供應鏈。航運板塊或繼 24 年紅海事件后,啟動新一輪上漲。其中,國際油運受中東局勢影響顯著,運價有望在當前低基數上跳漲。相關個股:中遠海能、招商南油、招商輪船。
據摩根大通,若沖突升級為包括霍爾木茲海峽關閉在內的地區性戰爭,油價可能飆升至 120-130 美元/桶。而根據歷史經驗,油價反彈上行階段,石油開采板塊往往可以實現優異的相對表現。相關個股:中國海油、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等。
風險提示:能源通脹造成全球經濟放緩,地緣政治風險,能源進口受阻,相關歷史經驗失效。
(分享的內容旨在為您梳理投資方向及參考學習,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作為買賣依據,您應當基于審慎原則自行參考,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