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C及其盟友正在執行一項旨在奪回市場份額的長期戰略,盡管該組織正逐步退出減產協議,但一系列其無法直接控制的外部因素,正幫助油價維持在異常堅挺的水平。
有媒體分析認為,這一反常現象的核心在于,地緣政治風險、強勁的需求信號以及非OPEC國家供應增長的瓶頸,正在有力地對沖OPEC+增加產量帶來的下行壓力。據路透報道,市場對強勁需求的預期,已經超過了對OPEC+超出預期的8月份增產計劃的擔憂。
事實上,當OPEC+宣布將比預期更大幅度地提升供應時,油價不跌反漲。這不僅是因為部分成員國增產速度不及預期,還來自市場對美國貿易談判和地緣政治風險的持續憂慮。這些外部順風,為OPEC實施其長期戰略創造了有利條件。
對于OPEC為何改變策略,市場分析眾說紛紜。有人認為這是為了再次打擊美國頁巖油行業,有人則稱沙特在減產未能提振油價后已別無選擇。美油小幅上漲0.18%,現至66.15。
一場“漫長而淺”的市場份額戰
分析師普遍認為,OPEC此舉的首要目標是奪回市場份額。在實施了數年的減產并讓渡部分市場份額后,該組織中的主要產油國正尋求將其收回。
美國銀行大宗商品研究主管Francisco Blanch將此形容為一場“漫長而淺”的價格戰。他在一個月前接受采訪時表示:
“這不會是一場短暫而劇烈的價格戰,而是一場持久且溫和的戰爭。”
Blanch指出,這場戰役的主要目標,尤其是對沙特而言,是美國頁巖油。盡管美國頁巖油行業近年來韌性增強,但其較高的生產成本使其在油價下行時依然脆弱。
除爭奪市場份額外,OPEC策略的轉變也關乎其內部凝聚力。據Kpler分析師Amena Bakr撰文分析,由于減產協議的執行情況參差不齊,嚴格遵守協議的成員國需要看到其關切得到解決。Bakr解釋稱:
“為了恢復公平感,有必要制定一個有序、漸進地恢復產量的計劃,以避免出現‘各自為戰’的局面,那將導致供應淹沒市場。”地緣政治東風助推油價,非OPEC供應增長面臨瓶頸
當前的地緣政治環境正為OPEC的策略提供有力支撐。上月,隨著美伊談判可能升級的擔憂浮現,油價應聲上漲。此前,伊朗國防部長曾威脅,若無法就核計劃達成協議,將打擊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基地。
同時,美國國會針對俄羅斯能源行業的新制裁措施,也成為推動油價上漲的動力。
另一個對OPEC有利的因素來自其競爭對手。據媒體6月中旬援引高盛的一份報告指出,國際石油巨頭近年來在新油田勘探方面成果寥寥。自2020年以來,非頁巖油的新發現平均每年僅為25億桶,這一數字僅為2020年前三年年均發現量的25%。
盡管市場充斥著“石油需求即將見頂”的論調,但OPEC對未來的看法更為樂觀。OPEC秘書長Haitham al Ghais上月表示:
“石油需求峰值并未出現在地平線上。”
他補充稱,隨著全球人口增長,需求將繼續增加,OPEC隨時準備滿足必要的供應。
國際能源署(IEA)一直對石油需求持悲觀態度,并反復強調電動汽車銷量的增長。然而,美國的電動汽車銷售正面臨嚴重下滑,而歐洲的增長則依賴于補貼政策的可持續性。在這種背景下,即使需求真的見頂,后續也或將進入一個高位平臺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