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封神2》公映的時候,眾多媒體對那爾那茜一頓狂捧,筆者當時就有點納悶,沒見過媒體對一個沒多大名氣的女演員如此吹捧,所以猜想也許與“干爹”有關。之后,隨著那爾那茜的神操作,大家逐漸看明白,這事與“干爹”無關,而與“親爹”有關。
2025年6月21日,內蒙古自治區聯合工作組就近日輿論關注的演員那某某茜初步核查情況進行了通報。針對那某某茜高考報名問題、上海戲劇學院內蒙古委培班設立問題、高考錄取問題、委培違約問題作了通報說明,表示針對調查中發現的相關問題,聯合工作組正在進一步深入核查,并將根據核查結果督促啟動相應處置程序,依法依規對涉事人員嚴肅追責問責。同時,舉一反三,完善制度,加強管理。
這是有關部門首次對那爾那茜事件的反饋。至于能挖到哪步,揪出“老鼠”還是“老虎”,廣大吃瓜群眾就坐在小馬扎上慢慢看吧。
回看那爾那茜的這場爭議,從教育特權到家族背景,從媒體沉默到資本護航,每一個環節都像是一場精心編排的戲劇。她站在舞臺中央,聚光燈下笑容依舊,而觀眾席上的我們,卻只能在猜測和嘆息中尋找真相。
那爾那茜的故事,或許只是冰山一角,但它足以讓我們反思:當“數學10分上985”成為現實,寒門學子還能信“努力改變命運”嗎?或許,答案就像網友說的:“認清現實,放過自己—有些人的起跑線,是你一輩子到不了的終點。
這場爭議早已超出個體案例,直指社會對“規則是否公平”的深層焦慮和階層固化的擔憂。
唐朝詩人劉禹錫在他的七言絕句詩《烏衣巷》中寫道: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首詩是圍繞東晉時期兩大頂級門閥世族王謝兩家抒發表達的。
王,指的是山東瑯琊王氏王導;謝是陳郡(今河南太康)謝氏謝安。此二人是東晉的開國元勛、奠基人,也是站在權力頂峰的人,一個把持朝政,一個把持軍隊,有王謝共天下之說。皇室都要讓他們三分。
烏衣巷,東晉時是高門士族的居住區,王謝兩家就住在這里。朱雀橋橫跨南京秦淮河,是從市中心通往烏衣巷的必經之路。舊日橋上裝飾的銅雀重樓就是謝安建的。
劉禹錫借地借景懷古抒情,雖主要表達的是王謝兩大家族的輝煌已成過去,但從詩詞中,特別是最后兩句中依然還是能讓人感知到兩大家族曾經的高貴。
兩家通過與王室包括彼此的聯姻、舉薦、師承,所構建起的龐大關系網,尤其是王氏家族成員出仕比例高達72%。家族勢力的強大與昌盛,自然會造福與庇護于后代。如王羲之、謝靈運,兩位在歷史享有盛名的人,都是兩大家族的后代。謝靈運不僅在文學上才華橫溢,對儒釋道也都很精通,年輕時就常與地位學識相等的人談論各種古典經學。
在科舉制度沒有出現之前,漫長的舊中國時期的封建社會,包括對讀書認字、學習知識在內的一切資源幾乎都是被上層社會的人壟斷,根本惠及不到普通人窮人。
在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王”字的象形結構是斧鉞之形,這絕非偶然。商周時期的“學在官府”制度,將典籍藏于宗廟,六藝傳于卿士,竹簡木牘上的文字猶如一道道無形的結界,將知識禁錮在貴族階層的深宅大院。古代貴族墓中出土的編鐘其音律復雜精妙,不僅是工藝的體現,更是貴族文化資本的物質化呈現——普通庶民連聆聽雅樂的機會都沒有,遑論演習音律之道。
當萬千個與謝靈運同齡的普通人還在地里耕田時,年輕的謝靈運已經與他同樣能讀書寫字、有思想文化的人談古說今。
“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羅馬,有的人終其一生都到不了羅馬”。
謝靈運是謝玄的孫子,謝玄是謝安的侄子;王羲之是王導的侄子,也是謝靈運母親的親外公。通過歷史的脈絡,清晰可見兩大家族的聯姻關系與繁盛時間延續了幾代人。
知識是第一生產力,知識文化是跨越階層的首要條件。
如果說科舉制度沒有產生之前,是門閥士族的天下──壟斷資源,享盡人間富貴;那么科舉的推行從形式上看是給普通人開了一道向上躍遷的口子,看似打破了階層固化,實則普通人家的孩子最后通過科舉封官入仕,出將入相者仍是寥若晨星。最后能進入仕途的,封侯拜相的絕大多數還是官宦人家的子弟,或還有一些是當地豪紳大族家的孩子。敦煌藏經洞出土的唐代文書顯示,進士出身者中,70%來自五品以上官員家庭。北宋元豐年間的官員檔案揭示的數據:宰輔群體中,父輩有官職者占87%。
科舉,是權與財力混合比拼與運作下的結果,無權無勢的普通人很難進入“游戲規則”的內部。
即便到了科舉成熟的明清時期,科舉世家仍能通過“同年”“座師”等潛規則,將科場優勢代際傳遞。看似暢通的上升通道,實際是既得利益者的旋轉門。江南地區的私塾教育費用相當于普通農戶全年收入,童生考試所需的筆墨紙硯、盤纏住宿,更是寒門子弟難以承受之重。
回望歷史,無論哪朝哪代,凡是官做到一定位置與一定品級的,以及在社會運轉與變遷下,能優先獲得與利用資源的人,鮮有能看到普通人家出身的人的影子。
普通人很少有機會,寒門很難出貴子,本質上是因為階層固化。特權階層壟斷了包括信息在內的所有重要資源與生產資料,優質資源往往集中在少數區域與人群之中并代際傳遞,其他人則很難獲得公平競爭的機會。
階層越固化,社會稀缺資源流動量就越小。相應地,社會活力也就越小。
結果是什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