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產業在很多人眼里是污染大戶耗能大戶,而且新聞上還還總傳出各大鋼廠虧損的消息,鋼鐵好像是工業的負擔一樣。
可為啥咱們國家不僅沒把鋼鐵產業給下架,反而一波波的投入資金升級改造呢?連美國都在不停的將制造業向外轉移,我國為啥非得抱著這些重工業不放,死守一個又虧損又污染的行業呢?
鋼鐵行業的虧與污
從整體來看,我國鋼鐵行業確實沒那么景氣,至少鋼鐵行業確實是虧損大戶,2024年全國重點鋼鐵企業的平均銷售利潤率只有0.71%,如此低的利潤比,很多企業根本就保不了本,用虧損深淵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
僅去年一年就有浪費企業虧了數億數十億,38家上市的鋼鐵公司去年一年加起來虧了162億,一半以上的公司都在虧損,很多不明覺厲的網友都把鋼鐵行業稱之為夕陽產業。
可問題來了,為什么各大鋼鐵廠都在虧損,卻還在一直不停的生產呢?鋼鐵行業跟其他行業還真的不一樣,生產根本就不是說停就能停的,設備的運營成本非常高,爐子一旦熄火再啟動代價更高。
而且從國家層面來講,鋼鐵生產和公司利潤根本就不能放在一起相提并論,至少國家有更深遠的考量。
除了年年虧損之外,鋼鐵行業的污染也是個大問題,根據統計鋼鐵行業貢獻了全國大約15%的碳排放,三項排放顆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眾多行業中穩居前列,是妥妥的污染大戶。
就算安陽鋼鐵和首鋼這些號稱在環保上下了功夫的大型企業也都是被曝光涉及環保問題,甚至多次接到了高達百萬的環保罰單。
這就讓很多人搞不懂了,從企業的角度來講,虧損是一個大問題,年年虧損更不是經營的長久之計,從國家層面來說,整個國家不再像低碳環保轉移,就連火力發電這種能源最基本需求都開始進行縮減和能源結構改革,為什么國家明知道鋼鐵廠虧損有污染,卻依然在大力發展國家的鋼鐵行業呢?
這其中除了國家更深層次的考慮之外,還有一些歷史因素在里面。
從落后到領先的鋼鐵產業
鋼鐵行業是虧損、污染交織的局面,但現在我國鋼鐵產業去完成了幾十年前我們定下的宏偉目標。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鋼產量不值一提,1949年鋼產量僅15.8萬噸,就這點產量還不夠現在某些小型鋼廠一個星期的產量。當時鋼鐵在全國都是稀罕物,要是老百姓家里有幾樣鋼鐵做的家伙什兒,那絕對是土豪級的存在。
對國家來說,鋼鐵行業是國之重器,只有有了鋼鐵才能發展重工業,國家才能順利完成從農業國到工業國的轉變,所以那時的國家才卯足了勁發展鋼鐵,想著一天能追上發達國家。
中央也定下了超英趕美的宏偉藍圖,在中央大政方針的指引下,1952年到1978年我國鋼鐵生產年均增速高達12.9%,直接把我國送上了全球鋼鐵生產國的前幾名。
之后寶鋼、鞍鋼這些大型鋼鐵企業投產,標志著我國現代鋼鐵產業正式踏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不過在我看來國內鋼鐵變化真正加速的轉折點是在1996年,這一年我國粗鋼產量首次破億噸,直接當上了全球鋼鐵行業的帶頭大哥,從那天開始這個位置我們做了20多年。
到今天我國鋼鐵產量占到了全球總量的54%以上,超過了美日印和俄羅斯四國的總和,正是因為我國超強的鋼鐵生產能力,還讓中國成了世界制造業大國,也讓全球各地工地用的鋼鐵都流淌著中國制造的血液。
所以從這方面來看,我國之所以用了短短幾十年就完成了其他國家上百年都不能完成的發展奇跡,鋼鐵工業功不可沒。
現代城市建設的基礎就是鋼鐵和水泥,之前我們國家底子弱,更談不上什么基礎設施,也正是因為我們有了充足的鋼產量,這些年才能大力建造城市里的高鐵、地鐵,才能在田野上部署公路和橋梁。
我國的基建之所以能夠如此快速的發展,跟充足的鋼產量密不可分,在滿足了國內需求之后,我國鋼鐵在海外市場上的出口量也在快速擴張。
可惜的是國際風云變幻多端,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看不得我們的良好發展,想通過貿易摩擦來打壓我國的出口,我國鋼鐵首當其沖成了被打壓的對象,國內鋼鐵的出口節奏立刻受了影響。
現在才有了產能過剩的現象,所以說中國鋼鐵行業的虧損并不能將鍋推到鋼鐵企業頭上,其中的政治因素占了大頭。
不過不管西方如何打壓,我們的鋼鐵技術已經制霸全球,更早年我們沒什么技術,幾乎所有鋼鐵技術都依賴國外,鋼鐵產業的脖子死死的掌握在西方國家手中。
但如今咱已經突破了這種限制,擁有了全球領先的技術,氫冶金和第七代電弧爐這種高科技裝備早就成了國內鋼鐵企業的標配。
現在很多傳統鋼鐵公司已經具備了90天內民轉軍的生產能力,而且我國已經突破了所有高端鋼材和特種鋼材的技術,可以直接為戰斗機、航母大國重器所用。
鋼鐵行業背后不能說的秘密
鋼鐵行業牽動著國家經濟命脈的方方面面,大到修高鐵、建大橋,小到家里的冰箱汽車,幾乎每個行業、每樣東西的生產都離不開鋼鐵。
建筑行業一年就要吃掉全國一半以上的鋼材,機械制造、汽車、家電這些行業也全靠鋼鐵撐著,如果把視角抬高,就會很輕易的發現,鋼鐵產業根本就不是一個孤立的產業,而是中國整個產業鏈的關鍵一環,連接著礦產、運輸、裝備制造等一系列鏈條。
毫不夸張的說,鋼鐵是工業的基石,沒了鋼鐵很多行業都要癱瘓,我國又是全球唯一一個全產業鏈國家,好不容易擺脫了西方國家對我們的限制,國家又怎么可能將鋼鐵這個重中之重的控制權重新交給西方人手里呢?
除了民用之外,鋼鐵的生產和制造還關乎國家安全,打仗除了靠士兵的戰斗意志之外,更重要的是武器裝備。
坦克、軍艦、戰斗機,這些現代戰爭的利器哪一樣都離不開高品質的鋼鐵,就像我們剛才說的,很多民營鋼鐵企業平時看著不顯山露水,但如果真的戰爭來臨,三個月之內就能從生產民用鋼管轉為生產符合軍工標準的火炮炮管,前段時間在中東鬧得沸沸揚揚的萊陽鋼鐵廠不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嘛。
而且我國鋼鐵行業的技術優勢非常明顯,如果真的打起全面戰爭,我們國家的鋼鐵還有電磁加速冶煉技術,能將原本72小時的煉鋼時間縮短到8小時,在戰時可以吧鋼鐵產能瞬間提升好幾倍,真正為國家提供強大的后盾支持。
只不過現在我們要解決的是鋼鐵行業的環境保護問題,傳統鋼鐵生產帶來的污染非常嚴重,生產一噸鋼差不多得排放1.8噸二氧化碳,這樣的行業確實有點不符合我國低碳減排的目標。
不過這些問題是可以通過技術來解決的,最近幾年河鋼集團已經開始帶頭搞環保改造,為了完成環保目標,直接砸幾百億元引進了一系列先進的環保技術,將干熄焦、高爐煤氣回收和余熱發電這些循環利用技術全部給安排上了。
改造完的鋼廠大大降低了排放標準,甚至比汽車尾氣的排放量都低,而且氫冶金技術也被研發了出來,直接將傳統冶煉過程中的焦炭用氫氣代替,大大降低了碳排放,成了新時代的綠色煉鋼。
除了剛才我們說的這些重要作用之外,鋼鐵產業還有個隱形技能,雖然現在我們的技術已經先進了,但鋼鐵行業依然算是個勞動密集型產業。
只要擁有鋼鐵企業,就可以很好地帶動地方的就業和經濟發展,現在國內的鋼鐵企業是很多城市就業的重要渠道,還帶動了些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發展。
如果我們要一刀切全面關停這些工廠,數百萬工人的生計立馬會成為問題,一些城市的經濟直接就得垮塌,所以國家在制定政策時也不能只看虧不虧損,肯定也要著重考慮社會的穩定性。
至于我國鋼鐵行業未來的走向,國家已經有了明確的規劃:未來中國的鋼鐵絕不可能只追求產量大,而是要轉向提升產品的質量和科技含量。
2025年,火鍋高端鋼材的自給率要達到90%以上,高附加值的鋼材領域也要逐步國產化,我國目標很明確,就是讓鋼鐵行業從過去的粗放模式走向精而強的未來,這不光是升級鋼鐵產業的需要,更是為了確保未來的國家競爭力依然處在優勢階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