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米價連續17周漲,農林大臣一句“米多到能賣”炸翻全網。去年夏天歉收,引發連鎖反應,米荒持續快一年。
東京超市大米充足,貨架卻掛“限購一袋”提示。
5月5kg袋裝米4220日元,折人民幣每斤21.41元,破最貴紀錄。
米價較去年同期高兩倍,專家說想跌回原價難了。
農林大臣江藤拓5月在佐賀活動吹牛:“沒買過米,支持者送的米多到能賣。
”老百姓快吃不起米,管米的官說米多到能賣,誰聽了不冒火?
《佐賀新聞》一曝光,輿論炸鍋,江藤拓上任6個月就辭職。政府早該投放儲備米,去年大阪就呼吁,農林省偏說“影響流通”。拖到今年初才投21萬噸,4月又投10萬噸,米價只緩沒降。
14萬噸儲備米投市場,3月零售商只流通426噸,剩下的去哪了?有人說投機商囤貨,把控渠道,普通百姓買不到平價米。
有人怪政府錯估需求,2023年生產目標669萬噸,實際產661萬噸。當年需求705萬噸,比預估多20萬,缺口越拉越大。
政府總愛調糧食結構,怕米多降價,結果需求變了,政策沒跟上。農民收入過半靠補貼,不補就沒人種地,補多了市民又喊貴。
3月農民開農用車涌東京,喊“令和百姓起義”,要提高補貼。農民盼米漲多賺錢,市民怕米漲帶動物價,矛盾越擰越緊。
2015年農業人口5年減20%,地誰種?年輕人不愛干,補貼能撐多久?美國媒體說,大米是日本最政治化的作物,政客要農民選票。
自民黨保農民收益,市場調節靠邊站,供需錯配成常態。米價漲的不是錢,是政府和農民、市民間的信任裂縫。
歷史總在重演,100多年前“米騷動”搞垮過內閣,現在又敲警鐘。
未來米價穩不穩?政府能平衡農民和市民嗎?
誰也不敢打包票。關注我,日本米荒后續進展,第一時間告訴你。
文中數據參考公開報道,具體以官方發布為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