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與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汽車駕乘體驗帶來了全方位的革新。這不僅助力我國車企在智能網聯汽車技術領域實現彎道超車,更顯著提升了我國車企在整車服務方面的綜合競爭力。
汽車,作為人類文明智慧的結晶,自誕生以來已走過百年歷程。它所涵蓋的領域從機械制造、電子電氣到材料科學、信息技術,幾乎輻射了人類社會的全部工業領域。汽車工業的產業鏈輻射帶動能力極強,其消費拉動作用也不容小覷,汽車及其相關消費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占比約10%,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實力的重要標志。盡管我國在汽車工業核心技術領域曾長期處于追趕狀態,但憑借幾代汽車人的不懈努力,以及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的蓬勃興起,我國在智能網聯汽車技術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突破,逐漸嶄露頭角。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浪潮中,智能網聯汽車已成為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國內智能網聯汽車生態中的領軍企業通過在駕乘體驗方面提出專利技術,巧妙地借助智能網聯技術,從細節處入手,為乘客打造出卓越的乘車體驗,重新定義出行的舒適與便捷。
國內智能車企的“看家本領”
在我國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大力扶持下,國內新能源汽車廠商迎來了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涌現出一批極具競爭力的國產新能源汽車企業。除了廣為人知的比亞迪、小鵬、蔚來、理想等品牌外,傳統互聯網和通信巨頭如華為、百度、小米等也紛紛跨界布局智能汽車軟件生態。老牌車企如長安、北汽、上汽、一汽等也與時俱進,推出了各自的智能汽車品牌,共同推動了行業的繁榮。
這些領頭羊企業在智能網聯汽車生態中各具技術優勢。例如,小鵬以智能化為核心,其PILOT自動駕駛系統和Xmart OS車載智能系統是技術亮點;蔚來專注于高端智能電動汽車,NIO Pilot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和NOMI車載人工智能系統在行業內極具競爭力;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技術上投入巨大,推出了DiLink智能網聯系統,并積極研發自動駕駛技術;理想汽車憑借增程式電動車的獨特定位,其智能座艙和輔助駕駛系統在市場中表現突出;華為近年來積極布局智能駕駛產業,通過提供智能駕駛解決方案、車載操作系統和5G技術,成為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重要參與者;百度則通過Apollo平臺提供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并與多家車企合作,推動智能網聯技術的廣泛應用。
除此之外,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中的眾多企業也蓬勃發展。德賽西威聚焦于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和網聯服務,為全球60多家整車廠提供安全、舒適、高效的移動出行整體解決方案;億咖通科技專注于車載信息娛樂系統、數字智能座艙和車載芯片模組解決方案,其產品及服務已覆蓋超過320萬輛汽車;地平線機器人在決策系統方面布局車規級芯片,致力于為智能網聯汽車提供高性能的計算平臺,是中國智能駕駛芯片領域的領軍企業之一;禾賽科技則聚焦于上游感知系統,主要布局在車載激光雷達等環節,憑借其在激光雷達領域的技術實力和市場地位,已成為全球智能駕駛和機器人領域的核心供應商之一。這些企業通過技術創新,為提升駕乘體驗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極大地增強了我國車企在整車服務方面的綜合競爭力。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駛入發展快車道。
駕乘體驗提升技術的新方向
隨著互聯網、人機交互和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駕乘體驗提升技術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主要集中在智能座艙技術、暈車預防技術和個性化出行服務等方向。
智能座艙技術:多模態交互,輕松實現人車溝通
智能座艙技術是提升乘客乘車體驗的核心所在。它通過多模態交互和個性化定制,讓乘客在車內能夠享受到更加便捷、舒適的操作體驗和個性化的服務,從而打造出一個更加舒適的乘車環境,顯著提升駕乘體驗。
在智能座艙中,多模態交互技術讓乘客可以通過語音、手勢、觸控等多種方式與車輛進行溝通來實現控制指令。例如,華為在2018年9月提出的一件名為“車載系統的控制方法和裝置”的發明專利申請中,通過在方向盤中安裝傳感器,確定駕駛員手勢的軌跡,從而實現對車載系統的控制。還有駕駛員可以通過雙指向內或向外滑動的手勢來控制HUD在汽車擋風玻璃上顯示的尺寸大小,或者調節車載中控顯示屏上地圖的尺寸,方便隨時查看地圖中的細節。這件專利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獲得了專利授權。
如今,語音交互已經成為智能汽車的標配。許多智能汽車車載系統配備有智能助手,通過語音交互的方式實現對汽車的控制。例如,當你想要調節車內溫度時,只需說出“智能助手,把溫度調到25度”,智能語音助手就會迅速響應,為你調節好溫度。這種語音交互方式不僅方便快捷,還能讓你在開車時雙手始終專注于方向盤,提高了行車安全性。
隨著交互技術的不斷提高,眼動追蹤技術也越來越多地被應用于車載交互。例如,蔚來汽車在2017年2月提出的一件名為“車用HUD顯示系統及方法”的專利,通過在HUD顯示器上設置眼球追蹤傳感器來檢測駕駛員眼睛位置,以設定的最佳觀看視角為調整目標來調整HUD顯示器的顯示畫面位置,進一步提升了交互的便捷性和舒適性。
除了交互的便利性,越來越多的汽車廠商開始關注如何提升乘車舒適性,于是智能座艙的個性化定制功能應運而生。例如,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于2010年9月提出的一件名為“一種車輛自動控制方法和系統”的發明專利申請,能夠根據駕駛者的使用習慣,自動控制車內照明、調節座椅、空調、方向盤、后視鏡、音響、視頻播放系統等,為駕駛員打造一個專屬空間。
吉利汽車在2012年10月提出的名為“通過外部環境改變車內氛圍的系統”的發明專利申請,通過雨量傳感器、環境光傳感器、車速傳感器等傳感器裝置的感應信號去營造車內氛圍。長城汽車于2023年6月30日提出的一件名為“車輛座艙的控制方法、裝置、車輛及存儲介質”的發明專利申請,則針對副駕駛和后排座椅的乘客,通過用戶發出的觸發信號,自動調節氛圍燈和車輛頂棚燈進入休息模式,并播放預設的舒緩音樂,為用戶休息提供更好的氛圍,提升乘車體驗。
乘客在乘坐過程中感受到如漂浮云端般的舒適感,這全要歸功于零重力座椅。它的設計靈感源自宇航員在太空中的漂浮狀態,通過精妙的設計與技術應用,能夠精準模擬零重力環境。座椅采用了先進的支撐技術和人體工學設計,內置的高精度傳感器時刻監測乘客的身體狀態。當乘客入座,傳感器迅速捕捉身體曲線和坐姿信息,將數據實時傳輸至智能控制系統,系統隨即自動調節座椅的支撐點和壓力分布。無論是長途旅行時舒展身體休憩,還是短暫乘坐時放松身心,零重力座椅都能為乘客提供恰到好處的承托。零重力座椅還具備按摩、加熱、通風等功能,能夠根據乘客的需求,提供更加個性化的舒適體驗。
零重力座椅技術最早由日產汽車提出,近些年我國的汽車廠商也在汽車座椅舒適性上進行了許多富有創意的技術改進。例如,重慶長安汽車在零重力座椅的防夾技術上進行改進,通過接收來自零重力座椅總成的開關調節信號及位置信號,結合乘員信息獲取模塊識別的乘客身高、體重及乘員位置信息,計算出零重力座椅總成的防夾調節位置,并基于防夾調節位置驅動零重力座椅總成自動調節。這不僅保證了零重力座椅的舒適性,還實現了自動防夾調節,提高了乘客乘坐的安全性和舒適性。
暈車預防技術:讓旅途不再受暈車困擾
對于不少容易暈車的乘客而言,乘車時帶來的頭暈、惡心等癥狀,堪稱旅途中的“頭號大敵”,極大地破壞出行體驗。而隨著汽車智能化浪潮的襲來,智能汽車憑借一系列先進的防暈車技術,為暈車乘客帶來了曙光,讓舒適出行不再是奢望。
在眾多創新技術里,動態人因工程技術在解決暈車難題上成效顯著,直擊暈車根源,精準消除暈車因素。車輛行駛時,若乘客長時間盯著車載屏幕,很容易產生暈車感,這是因為耳前庭感知的運動狀態,和人眼捕捉到的屏幕畫面運動信息產生沖突,擾亂了身體的平衡感知系統。智能汽車搭載的動態人因工程技術,就像一位“暈車克星”。以珠海莫界科技有限公司提出的“一種顯示參數調整方法”為例,它借助生物傳感器,實時精準采集目標用戶的生理數據。一旦傳感器捕捉到生理數據出現異常,系統就會迅速響應,自動調整顯示畫面的視覺顯示參數,比如畫面的亮度、對比度、刷新率以及視角等。經過巧妙調整后,乘客的眼球能自然放松,視疲勞大幅減輕。如此一來,哪怕長時間沉浸在車載屏幕的精彩內容里,或是借助屏幕處理工作事務,也不用擔心暈車問題,可以盡情享受愜意的旅途時光。
除了視覺上的調整,智能汽車還可以通過智能香氛系統來幫助緩解暈車癥狀。例如,東風汽車集團于2023年9月提出的“一種車輛香氛的控制系統、方法及車輛”的發明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結合車速、環境,以及乘員的數量、生理狀態等因素,調整香氛的類型、濃度的新技術,為乘客提供更加個性化的舒適體驗。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則在名為“一種防暈車設備、方法和汽車”的發明專利申請中提出一種通過氧含量、負離子、臭氧含量、空氣相對濕度、車內氣味、穴位刺激組合的方式來預防或舒緩暈車癥狀的技術,通過全方位的措施緩解乘客的暈車困擾。
個性化出行服務:貼心服務讓出行更加便捷
智能汽車通過智能推薦系統和車載信息娛樂系統,為乘客提供個性化的出行服務,讓出行變得更加便捷和愉悅。
智能推薦系統能夠根據乘客的出行習慣、目的地、路況信息等因素,為乘客提供個性化的出行建議。例如,小米科技提出的名為“生成導航線路的方法及裝置”的發明專利申請,會首先判斷當前時刻是否處于上班時間段或下班時間段,若處于,則獲取當前位置與目的地之間的路況信息,然后根據路況信息生成導航路線。這樣無需用戶反復手動輸入目的地,即可實現在上下班時間段自動生成導航路線。小鵬汽車則在名為“車輛行程推送方法、裝置、介質、控制終端及汽車”的發明專利申請中,提出根據目的地地點的類型和上車時間確定用戶是上班、回家還是其他情形,再結合用戶的路線偏好來生成導航路線,能夠更智能地預測用戶的出行目的,提高導航的智能化及效率。此外,智能推薦系統還能夠根據你的日程安排,提前為你規劃好出行時間,避免因為交通擁堵等原因耽誤行程。
車載信息娛樂系統是智能汽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集成了豐富的娛樂功能,讓你在旅途中不再感到無聊。例如,江淮汽車在2023年4月提出的一種基于駕駛模式與空閑時長的多媒體推薦方法的發明專利申請,通過檢測車輛的駕駛場景,獲取駕駛員的空閑時間,為駕駛員推送符合場景的娛樂資源,可緩解堵車時的焦慮情緒,提升駕駛體驗。當需要駕駛員自主駕駛車輛時,娛樂系統則會暫停播放,并提示駕駛員駕駛車輛。這樣的設計不僅可以根據用戶的個人喜好推薦娛樂資源,還能從空閑時間角度出發,為用戶提供更優質的多媒體服務,同時確保駕駛安全。
如今,許多車載智能系統內置了海量的音樂、視頻、有聲讀物等資源,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時切換不同的娛樂內容。同時,系統還支持在線播放和下載,即使在沒有網絡連接的情況下,也能享受到豐富的娛樂體驗。此外,車載信息娛樂系統還具備移動辦公功能,你可以通過它處理一些簡單的工作任務,如查看郵件、編輯文檔等。這樣一來,無論你是商務出行還是休閑旅行,都能在車內找到適合自己的娛樂和工作方式。
通過手機App遠程操控汽車啟動空調、規劃導航路線,指尖輕觸間讓出行體驗充滿智能便捷感。
以科技之力,開啟出行新篇
在當下這個科技呈指數級飛躍的時代,智能汽車正以風馳電掣之勢重塑我們的出行格局。它早已超脫了傳統交通工具的范疇,化身為一座集前沿科技于一體的移動智慧空間。
智能座艙技術賦予汽車如同智能家居般的便捷交互體驗。通過高清觸控大屏、智能語音助手,乘客動動手指或輕聲言語,就能輕松調節車內溫度、切換音樂、規劃導航路線,一切盡在掌控;防暈車技術讓旅途不再被暈車的不適籠罩;再加上個性化出行服務,讓出行不再是奔波勞累,而是一段充滿愜意與享受的旅程,大幅提升了我們的生活品質。
展望未來,隨著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科技持續迭代升級,我們完全有理由滿懷期待,智能汽車的乘車體驗必將邁向新高度,為我們的出行源源不斷地帶來超乎想象的驚喜與便利,徹底革新未來出行版圖。(作者單位: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廣東中心)
(文章來源:《創意世界》2025年6月號)
【點擊下方小程序購買本期雜志】
編校:范曉華,審讀:郭麗
/ / / / /
/ / / / /
/ /
/ / / /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