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蒼筤之山的山腳下,有幾條溪水匯合流入江中,有一位道士在溪流旁結廬而居,每天在那兒念經,態度十分虔誠。
一天晚上,山洪暴發,有的村民的房子被山洪卷走,塞滿整個溪流。遇難村民有的騎在木梁上、有的伏在屋頂上,哀呼求救的聲音連成一片。道士見此情景,便弄來一只大船,自己身披蓑衣,頭戴笠帽,站在水邊,督促指揮幾個水性好的船夫拿著繩子救人,一見有被水沖來的人,就立即投出木板和繩索,將落水者拉上來,這樣救活了不少人。
到第二天清早,人們發現一只獸類身子淹在波濤中,腦袋浮在水面,左顧右盼,好像在請求救援。道士說:“這也是一條生命啊!必須馬上把它救上來。”船夫答應一聲就把船撐過去了,把縛有繩子的木板扔到水里,接應那只求救的野獸,原來這是只老虎。剛上船來,老虎眼睛矇矇的,坐在那兒只顧舔那濕濕的虎毛,等到上岸后,便瞪大眼睛注視著道士,然后猛地撲過去,將道士抓倒在地,船夫迅即上前援救,道士才幸免喪生于虎口,但已身受重傷。
【原文】
蒼筤之山,溪水合流入于江,有道士筑廬于其上以事佛,甚謹。一夕,山水大出,漂室廬,塞溪而下。人騎木乘屋,號呼求救者聲相連也。道士具大舟,躬蓑笠,立水滸,督善水者繩以俟。人至,即投木索引之,所存活甚眾。
平旦,有獸身沒波濤中,而浮其首,左右盼,若求救者。道士曰:“是亦有生,必速求之。”舟者應言往,以木接上之,乃虎也。始則矇矇然,坐而舐其毛;比及岸,則瞠目視道士,躍而攫之,仆地。舟人奔救,道士得不死,而重傷焉。
選自(明)劉基《郁離子》。
【注釋】
1.蒼筤之山:青翠的山。蒼筤,竹子初生時的青色。
2.道士:這里指和尚。俗間有時也將佛教徒稱為道士。
3.水滸:水邊。
4.平旦:清晨,天亮時。
5.左右盼:左看右看。
6.舐:舔。
7.比及岸:等到登岸。
【簡評】
人有善心,值得稱道,但如果不分對象好壞,一味善處厚待,必會招致“虎狼”之禍。善良的人們請珍重你們的“善良”。
未完待續……
本系列是從浩繁的文獻中精心選編出來的宗教小品故事。
本號是一個傳播優秀文學傳承傳統文化的平臺。閱讀是一件重要的小事,關注本號,一起來讀書養性、終身學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