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腸道菌群對人體健康如此重要,那么,你知道自己的腸道里面究竟生活著哪些細菌嗎?
目前,科學研究表明,人體腸道中的細菌分屬很多種類(據估算可能有幾百種)。研究發現,我們最熟悉的大腸桿菌實際上并不是腸道中占據主導地位的菌種。不同個體具體的腸道菌群的組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飲食習慣的影響。比如,西方人的飲食以肉類為主,富含蛋白質、飽和脂肪,因此西方人的腸道菌群中擬桿菌類細菌所占比例較高。在傳統農業社會中,人們日常飲食中淀粉類食物所占比重較高,腸道菌群中普氏菌的數量更多。在科研領域,這些腸道菌群組成的差異被稱為“腸型”。
有趣的是,如果一個人的飲食習慣有所改變(比如,由于收入增加或者移居到大城市),那么其“腸型”也會有所改變。比如,長期食用傳統食物的農民(應該具有“普氏菌腸型”)移居城市后,有可能食用更多的肉類和脂肪,從而逐步轉化成“擬桿菌腸型”。這種“腸型”改變會有健康上的后果嗎?目前我們并不清楚。
不過,科學家現在已經發現,飲食結構的變化確實對腸道的健康有影響。比如,與西方白人相比,傳統亞洲人結腸癌的發病率比較低。然而,美國亞裔群體結腸癌的發病率實際上已經接近美國本土白人了。同樣,現代亞洲大都市居民的結腸癌發病率也在持續上升。因此,結腸癌發病率的差異,顯然不能用亞裔和歐裔人種的基因差異來解釋。更為合理的解釋應該是這兩個人群的飲食差異。因此,隨著亞裔人士逐漸接受西方的高蛋白、高飽和脂肪食物,其結腸癌發病率也同步上升了。在這個過程中,腸道菌群究竟扮演著什么角色,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總之,腸道菌群的組成和變化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會對人體產生各種各樣的影響,它們會影響身體對營養的攝取,也會影響免疫系統的正常工作。腸道菌群的缺陷可能使我們更容易過敏,也可能導致某些慢性炎癥,甚至還有可能影響宿主(人體)的認知能力和行為。同時,現在市場上有不少益生菌營養品標榜對人體健康大有裨益,其功效也并非都得到了證實。因此,深入研究腸道菌群對改善人類健康、治療頑疾起著重要作用,了解最新的腸道菌群前沿研究也會為普通人追求健康生活提供助益。
(文內配圖均已獲得圖蟲創意授權)
本文節選自《百科知識》雜志
點擊上圖,“百科知識知道”大擂臺,有問必答,有答必獎!
將好文“分享”給更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