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0日,江南大學設計學院與分眾傳媒聯合成立的“場景創新增長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設計學院B314會議室舉行。這是雙方深化產學研融合、探索新消費場景創新路徑的重要舉措。分眾傳媒副總裁浦江、分眾傳媒無錫總經理劉紓亦,無錫市服務業聯合會會長林中波,江南大學融媒體中心主任單筱婷、社會科學處副處長沈張帆、設計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江琳娜等出席揭牌儀式。此次揭牌儀式由江南大學設計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元宇宙融媒設計聯合創新實驗室創始人吳祐昕教授主持。
活動現場,吳祐昕教授首先介紹了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及分眾傳媒的發展歷程并回顧了近十年來中國消費市場的變遷與趨勢,為后續研討奠定了背景基調。
單筱婷主任在致辭中介紹了融媒體中心的發展歷史,特別強調了融媒體內容與消費場景深度融合帶來的新機遇,同時表達了對未來與分眾傳媒的合作充滿期待。
沈張帆副處長系統梳理了人文社科處在產品設計、消費行為研究等領域的探索,并從設計學視角解讀了場景創新的內涵與發展潛力。
江琳娜副書記表示,設計學院期待通過此次合作在整合跨學科資源,拓展產學研合作維度,助力中國品牌在全球市場的形象升級與消費場景創新。
分眾傳媒董事長江南春先生通過VCR致辭,充分肯定了本次合作對于推動中國品牌場景創新、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意義,并寄語研究中心在未來探索更多突破性成果。
“場景創新增長研究中心”由分眾傳媒副總裁浦江與江南大學社會科學處副處長沈張帆共同揭牌,標志著雙方在新消費場景創新領域的合作正式啟動。隨后,分眾傳媒無錫總經理劉紓亦與吳祐昕教授簽署了共建協議,明確了雙方在資源整合、項目孵化、技術研發等方面的合作框架。
在主題座談環節,圍繞“新消費場景創新路徑”展開深入討論。江南大學設計學院信息交互與體驗設計團隊三位老師分別發言,吳祐昕教授強調,場景創新需深度契合用戶心智結構與潛意識需求,設計不僅僅是空間與媒介的變革,更應成為連接用戶內在需求與成長路徑的橋梁。信息設計應避免單一情緒刺激,助力用戶認知與情感雙維度成長;
代福平副教授指出,設計已從“實用、經濟、美觀”進化為“有用、好用、渴望擁有”,其核心在于更新人們的生活界面,滿足功能與情緒的雙重需求。場景創新應關注消費過程中人與物、人與環境的精神交互,激發用戶的情感與價值認同,尤其是年輕群體對新興生活方式的敏銳感知;
謝偉副教授則從用戶體驗心理學出發,提出“峰終定律”在場景設計中的應用價值,強調設計應著力于體驗過程中的高峰與終點,提升整體感知質量。他還介紹了腦電、眼動追蹤等技術在交互設計驗證中的應用,并分享了AI客服場景中提升情感化與直覺性的探索。
無錫市服務業聯合會會長林中波先生也分享了對區域服務業轉型升級的看法,認為設計在促進本地生活服務場景提升、增強消費吸引力方面大有可為。
分眾傳媒副總裁浦江從企業視角指出,產品需主動適配新的消費場景,推動老產品煥新,如“絕味鴨脖”的三大場景重塑與“清華陽光”護眼燈的家庭學習場景策略。她強調,設計與傳播需協同,行為經濟學原則在用戶價值感知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視;無錫總經理劉紓亦則以“增長”為核心,提出場景創新應服務于市場份額與品牌認知度提升,需關注從研發投入到用戶認知建設的全鏈條。她倡導“微創”與“重創”并舉的創新路徑,強化產品與場景的深度融合,并指出人才培養對產業升級的重要支撐作用。其他嘉賓也紛紛參與討論。
活動在熱烈的互動交流中圓滿落幕。“場景創新增長研究中心”的成立不僅彰顯了校企雙方在推動新消費場景創新領域的戰略共識,更展現了深化產學研融合、構建設計賦能增長生態的堅定決心。未來,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圍繞“設計賦能增長”持續深化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共同開拓中國新消費場景的廣闊藍圖的同時助力中國品牌在全球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培育更多具備國際視野與創新能力的設計人才。
設計學院新媒體中心 出品
不錯過我們的每一篇推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