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又稱“碳關稅”)等國際涉碳貿易政策陸續出臺,全球貿易“綠色門檻”持續升高。為積極應對外貿企業關于“綠色貿易壁壘”的難題,進一步落實海關總署“智關強國”行動2025年重點項目部署,近日,中國電子口岸數據中心南京分中心、金陵海關江寧辦事處聯合中國檢驗認證集團江蘇有限公司等機構建立綠色低碳工作組,深入外貿企業開展碳里程陪跑服務試點。
歐盟碳關稅進入倒計時,計劃于明年1月初開始征收。對于企業來說,打造自身的“碳賬本”成為出口的關鍵。
“我們自行組建團隊耗時一年才初步建立起‘碳賬本’,然而,今年要求升級,部分客戶要求提供具體產品的碳足跡核算數據,需在今年9月底前完成近20款產品的核算報送,項目執行一度陷入困境。”南京久馳機電實業有限公司碳管理負責人陶然坦言。這家深耕機電領域的企業,近六成產品銷往歐洲,早在2022年就有核心客戶要求披露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數據。而今年以來,部分重點客戶提出了碳足跡核算要求,其中不乏單一產品的精細核算需求。
讓企業頭疼的不僅是時間壓力。“我們在進行CBAM填報過程中發現,由于數據的不穩定性、標準的差異性、計算過程的不可追溯性,供應商很難提供相應的真實碳排放數據。”陶然表示。隨著碳關稅政策臨近,企業不僅要應對顯性的稅費成本,更面臨供應鏈韌性考驗,重視ESG的客戶已開始將碳排放表現納入供應商篩選標準。
針對企業痛點,綠色低碳工作組走進久馳機電、泉峰科技等企業,開展“碳足跡核算+CBAM填報+法規咨詢”三位一體試點服務。試點期間,針對企業碳核算和申報痛點,綠色低碳工作組聚焦產品全生命周期碳管理,從原材料采購、生產加工至運輸銷售各環節切入,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碳里程陪跑服務。工作組與企業研發、生產、工藝等工作人員對照產品BOM表逐項拆分、識別和計算,幫助企業梳理產品填報方法,創建自主填報模板,讓企業擁有自主填報能力。
中國電子口岸數據中心南京分中心碳公共服務負責人米峰表示,歐盟海關會對企業提交的碳數據與進出口數據、產品信息、第三方核查報告等進行系統內比對,以確認數據的真實性,從而決定是否征收碳關稅。這一監管機制的核心正是“碳賬冊”的概念,即海關對產品碳數據核查進行制度化、標準化。通過將綠色低碳相關信息納入監管鏈條,“碳賬冊”不僅便于海關對企業的碳排放數據進行事前監管和信用評估,也有助于在產品進出口過程中形成一套清晰、透明、可追溯的綠色通關數據體系。
這次試點不是終點,而是探索外貿綠色轉型的起點,是政府、海關、專業機構、律所多方協同的創新實踐,精準解決了企業合規難題,更探索出可復制的服務模式。下一步,將開展集中培訓,幫助企業掌握商品歸類技巧,合理規避管控范圍,并通過資訊推送、區企聯動等方式,為更多外貿企業提供長期、精準的“碳陪跑”支持,讓“綠色競爭力”成為外貿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楊倩倩 張曉穎常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