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參數丨圖片)智駕事故的討論還沒降溫,滬昆高速上又上演了更讓人捏把汗的一幕:駕駛員張某打開車輛的“輔助駕駛”功能后,竟然放心大膽地睡!著!了!任憑車里警報“嗶嗶”狂響,他愣是沒醒。結果呢?當車輛的“智能領航”(NGP)功能因為某些原因(比如路況變復雜)自動降級成了更基礎的“自適應巡航”(ACC)時——這相當于車子突然“丟了”自動保持車道的能力,最終車輛狠狠撞上了路邊護坡,萬幸人系了安全帶,撿回一條命。
這絕不只是張某一個人的“心大”或“操作失誤”。這暴露出一個非常普遍又極其危險的誤解:直到今日,仍有人真把現在的“智駕”當成了“自動駕駛”!
醒醒吧!現在的“智駕”,本質上就是個“高級輔助”
名字就是答案:現在國家都出手管了!2025 年 4 月工信部明確要求車企禁用「自動駕駛」「零接管」等話術,違規企業將面臨生產一致性審查和召回風險。這與公安部「輔助駕駛責任仍歸駕駛員」的司法判例形成監管閉環。
看清你車上那個按鈕的名字了嗎?它現在老老實實叫“輔助駕駛”或者“智能輔助駕駛”了!小米、理想、蔚來這些大廠,都趕緊把宣傳語里的“智駕”改成了“輔助駕駛”。核心就倆字:輔助!啥意思?它就是個幫手,你才是開車的老大!活兒主要還是你自己干,它頂多幫你減輕點負擔(比如在高速上幫你穩著方向盤和速度)。
它能力真的有限:甭管車企廣告拍得多炫酷,現在你能買到的所有車,它們那個所謂的“智駕”系統,最高也就是個“L2級”。說人話就是:它根本代替不了你開車!它只能在路況特別簡單、特別規矩的時候(比如車少的高速),幫你做點基礎活:控制車速、沿著車道線開。
它眼神不好:復雜的路標?突然竄出來的小動物?路上有個坑?它可能根本認不出來或者反應不過來!
它膽子很小:碰到雨雪霧霾天、車道線模糊了、或者前面修路路況變了,它就慌了、懵了、不靈了!
它還會“撂挑子”:就像那個睡著的張某遇到的,系統一旦覺得搞不定了(比如看不清路了),它可能一聲不吭就從“智能領航”(NGP)瞬間掉級成“自適應巡航”(ACC),甚至直接罷工退出!指望一個睡死的人在這種時候接管方向盤?純屬做夢!
車企宣傳別“畫大餅”,用戶腦子別“進水”
很多車企宣傳時最愛說“高階智駕”“零接管率”,甚至用“開車就能追劇”的視頻誘惑人。但你翻開用戶手冊最后幾頁,往往藏著一行小字:“駕駛員需始終保持注意力”。這種“宣傳玩虛的,責任玩實的”套路,正在悄悄改寫安全規則。就像飯店賣“自動炒菜機”,卻說“無需看管”,結果顧客真的不管了,鍋燒糊了算誰的?
對車企來說,別再玩“文字游戲”了。把“輔助駕駛”老老實實寫成“輔助”,別用“自動”相關的詞打擦邊球;把系統什么時候會“掉鏈子”(比如暴雨識別不了車道線),明明白白畫成漫畫印在說明書第一頁;賣車時先讓用戶看30分鐘事故案例,再簽字提車——這不是找麻煩,而是救命的安全必修課。
對司機來說,記住三個“絕不”:絕不把輔助駕駛當睡覺神器,手可以短暫放松,但眼睛必須盯著路面;絕不相信某品牌輔助駕駛最安全的神話,再厲害的系統也有盲區;絕不抱有出了事車企會賠的僥幸,法律規定:只要你開車時分心,哪怕開了輔助駕駛,全責跑不了。
小結:
最后說句掏心窩的話:智能輔助駕駛是幫你省力的工具,不是替你玩命的替身。就像騎自行車時戴的頭盔,你不能指望頭盔替你掌握平衡;開車時的輔助駕駛,也代替不了你握方向盤的雙手。當技術還沒完全成熟時,對安全最大的敬畏,就是記住:你眼里的智能解放,可能是系統眼里的風險警告;你以為的輕松時刻,往往藏著最致命的安全缺口。
下次開車時,當你準備打開輔助駕駛功能,先問自己一句:如果系統突然罷工,我能在1秒鐘內接管嗎?如果答案不確定,那就請握緊方向盤——這不是否定技術,而是對自己和家人最基本的負責。畢竟,所有科技的終點,都該是生命的安全抵達。(文|李健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