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告訴你,伊朗和以色列這對死敵,曾經是恩人+盟友的關系,你會相信嗎?
99%的人可能都不信,但這件事偏偏就是真的。波斯人曾經救過猶太人的命,以色列給伊朗培訓過軍隊,賣過軍火。
那為什么伊朗和以色列現在卻成了生死仇敵?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占耶路撒冷,摧毀猶太圣殿,將大批猶太人擄至巴比倫為奴,史稱巴比倫之囚。
猶太人在巴比倫被迫從事苦役,持續近50年。
猶太人的苦難一直持續到公元前538年,波斯的居魯士大帝率波斯軍隊攻占了巴比倫城。
攻入巴比倫后,居魯士大帝下令“巴比倫之囚”,允許猶太人重返耶路撒冷重建圣典,約4.2萬猶太人在首領設巴薩帶領下啟程返回耶路撒冷。居魯士下令將巴比倫人從耶路撒冷圣殿掠走的5400件金銀器皿歸還猶太人。
波斯政府提供資金支持圣殿重建,并允許猶太人從巴比倫居民處獲得金銀、牲畜等物資援助。
而那些沒有回巴勒斯坦、繼續生活在波斯帝國內的猶太人也得到了較寬容的對待,在政治上實現了較大程度的自治,宗教信仰也得到尊重,甚至有猶太人進入波斯宮廷成為達官顯貴。
居魯士的寬容政策旨在換取被征服民族的支持,鞏固統治。猶太人可能在波斯攻城時充當內應,協助打開城門,因而獲得厚待
在古羅馬帝國征服猶太人后,開始大流散的猶太人的一部分再度進入波斯。
在伊朗薩珊王朝期間,大批遭受拜占庭帝國迫害的猶太人進入薩珊帝國,再次得到薩珊王朝的寬容對待。
以色列建國后,伊朗此時處于巴列維王朝統治,是美國在中東重要的盟友嗎,伊朗卻成為穆斯林世界第二個承認以色列的國家,共同對抗泛蘇聯和阿拉伯民族主義。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兩國成了親密的盟友。
以色列的摩薩德幫助伊朗建立了秘密警察機構“薩瓦克”,以色列的軍事專家還協助訓練伊朗軍隊。
至1961年,以色列為伊朗培訓了約400名飛行員、傘兵和炮兵,雙方高級軍官的互訪也十分密切。隨著20世紀70 年代伊朗石油收入猛增,伊朗還大量從以色列購置武器,每年進口達5億美元之多。
伊朗供應以色列75%石油需求,即使在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后,伊朗還是繼續對以色列出口石油。
從1959到1971年,以色列所獲得的80% 至 90%的原油供應來自伊朗。
以色列還在伊朗的幫助下,從伊拉克轉移大量猶太人,經伊朗抵達以色列。從1949年11月至1950年初,每個月有超過1000名伊拉克猶太難民到達伊朗
兩國領導人頻繁互訪,特拉維夫-德黑蘭直航開通,關系親密如“中東秘密軸心”。
兩國的這段蜜月期持續近三十年,一直到1979年才被一場革命打斷。
1979年巴列維王朝被霍梅尼發動的伊斯蘭革命推翻,這場革命之后伊朗誕生了新政權。新政權奉行“不要東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蘭”的外交框架,反對以色列也就是順理成章了。新政權把美國、以色列和伊朗巴列維王朝視為三個“大撒旦”。
霍梅尼曾經指出:以色列是西方列強在伊斯蘭國家的心臟扶植的毒瘤,其毒性每天都在威脅著伊斯蘭國家。因此伊斯蘭國家和偉大的伊斯蘭民族必須將其根除。
但諷刺的是,盡管伊朗新政權如此旗幟鮮明地反對以色列,但事實上兩國在私下的交易卻并沒有馬上中斷。
1980-1988年兩伊戰爭初期,伊朗進口武器的80%來自以色列,以色列軍事技術人員還承擔著培訓伊朗軍事人員的任務,以色列的軍事顧問經常出入伊朗。
1981年7月,伊朗和以色列簽署了一筆1.35億美元的武器合同,以色列還通過荷蘭和阿根廷向伊朗提供了價值2億美元的武器裝備。在其后5年多時間里,雙方又達成2.5億美元的武器交易。
除了賣軍火,培訓軍隊,以色列還直接對伊拉克發動軍事打擊也對伊朗有利。
雙方之所以這樣合作,是因為出于現實利益的需要。
對以色列而言,幫助伊朗,可以削弱伊拉克,減輕以色列所面臨的來自阿以沖突的壓力,也有助于打擊作為阿拉伯民族主義中心的伊拉克。
對伊朗來說,除了可以從以色列獲得軍事武器之外,和以色列保持合作,也可擺脫阿拉伯國家反對而形成的孤立局面、
伊朗和以色列真正的全面對抗實際上是在冷戰結束后才開始的。
巴列維時代的伊朗是世俗化親西方國家,與猶太以色列天然親近;霍梅尼革命后建立的政教合一體制,則將消滅以色列視為“真主的旨意”,此前的合作不過是現實政治的各取所需。
冷戰結束后,失去共同敵人(阿拉伯民族主義)的雙方開始爭奪中東主導權:伊朗構建“什葉派之弧”,通過真主黨、哈馬斯包圍以色列;以色列將伊朗核計劃視為生存威脅,誓言“絕不讓波斯人擁有核彈”。
以色列是中東地區事實上的核國家,伊朗核開發尤其是擁有核武器的前景,既會在戰略格局層面打破以色列在中東的核壟斷,也會對以色列構成現實威脅。
以色列是千方百計要阻撓伊朗的核武器計劃,更要阻止伊朗核協議談判,甚至巴不得拉美國下水打擊伊朗;而伊朗則是既保留自身的核能力,同時又擺脫制裁。
以色列在中東身處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家的夾縫之中,非常敏感,極為重視自身安全。而伊朗在1979年后四處輸出革命,地區范圍內培養伊斯蘭主義力量,伊朗地區影響力不斷擴大,其影響力不斷迫近以色列周邊,導致雙方的對抗和博弈不斷加深。
比如2011年敘利亞危機爆發以來,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及其支持的地區什葉派力量在敘利亞的存在不斷加強,就被以色列視為對其安全的嚴重威脅。
漫長的地區沖突和博弈之中,伊朗和以色列這兩個曾經的盟友,也就成了如今不死不休的冤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