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
6月21日,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中國故事”系列講座迎來了一場穿越時空的“園林美學之旅”。中國園林博物館研究中心負責人張寶鑫博士以《中國傳統園林藝術賞析》為主題,為現場近百名觀眾深入解讀了中國傳統園林的藝術精髓與文化內涵。
張寶鑫博士首先對中國傳統園林進行了系統概述。中國古典園林按隸屬關系主要分為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和寺觀園林三大類型,各具特色又相互影響。他介紹,中國古典園林有著三千多年的悠久歷史,起源于商周秦漢時期,歷經魏晉的轉折、隋唐的繁盛、宋元的成熟,最終在明清時期達到藝術巔峰。這一獨特藝術形式的形成,源于中國特有的自然環境條件、社會歷史背景以及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是中國人追求“詩意棲居”理想的具體體現。
中國園林具有獨特的藝術特征和文化特征,張寶鑫博士表示,中國園林以其獨特的藝術成就屹立于世界園林之林。在數千年的造園實踐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造園思想和技藝。通過巧奪天工的手法,將山形水系、花草樹木、廊島路橋、亭臺樓閣等元素巧妙組合,創造出詩情畫意、情境交融的立體畫卷,每一處細節都體現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藝術追求。同時,園林與中國傳統文化密不可分,它既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文化傳承與傳播的重要載體。園林的發展歷程折射出各個時代的社會背景與經濟興衰,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與文化理念,生動展現了中國人特有的審美品格和生活智慧。
在互動環節,觀眾們圍繞“園林如何融入現代生活”“中國園林與世界園林的關系”等話題展開熱烈討論。不少觀眾分享了對中國園林藝術的獨到見解,認為每一處假山都是山水哲學的縮影,園林里的一石一木都蘊含著文化密碼。
此次講座不僅為新加坡觀眾打開了一扇了解中國傳統園林藝術的窗口,更搭建了一座跨文化對話的橋梁,激發了更多人對中國園林文化的興趣,很多觀眾表示,希望有機會到中國親身感受東方造園藝術的獨特魅力。
6月21日至27日期間,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中國駐新加坡旅游辦事處與中國園林博物館舉辦中國園林文化圖片展,精選60幅中國園林圖片,從歷史名園、城市公園、園林技藝等方面展示中國園林的文化內涵和獨特魅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