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出來了嗎?怎么一片空白啊!”
6月25日,湖南長沙一位媽媽緊盯著電腦屏幕,聲音都抖了。她的兒子剛輸入準考證號,高考成績頁面卻顯示"成績屏蔽",一片空白。
媽媽瞬間慌了,以為系統崩了,或是兒子考砸了,一直在追問:“查到了嗎?出來了嗎?”
可一旁的考生卻嘴角一揚:"媽,屏蔽了是好事,說明我進全省前30了!"
原來,這是湖南省教育考試院的"學霸保護機制"——物理類、歷史類全省前30名的考生,成績會被系統自動屏蔽。
媽媽聽完更懵了,抓著兒子反復確認:"真的假的?你別騙我!"直到兒子翻出考試院往年的通知,她才半信半疑地給學校老師打電話。
電話那頭,老師笑得比她還開心:"恭喜啊!你們家孩子這次可給學校長臉了!"
第二天,湖南省教育考試院證實:今年共有60名考生被屏蔽(文理各30名)。
很快,頂尖大學的招生電話就打到了家里。媽媽接完電話,手都是抖的,轉頭就在家族群里發語音:"是真的!學校來搶人了!"
她還偷偷錄下兒子查分時的反應發到網上,結果視頻爆火,評論區秒變"凡爾賽現場":"學霸的煩惱:成績太好,系統都懶得顯示""這哪是屏蔽成績,這是直接保送清北啊!"
其實,"成績屏蔽"政策已實施多年,多地都有類似操作。比如廣東屏蔽理科前30、文科前20,云南則直接短信通知被屏蔽考生。
成績屏蔽看似是"隱藏信息",實則是教育改革的縮影,過去,各地對"高考狀元"的大肆報道屢見不鮮,甚至有學校、商家借機營銷,導致教育功利化。
屏蔽高分考生成績,能有效減少媒體和培訓機構對"狀元"的過度消費,讓公眾更關注整體教育質量,而非個別高分考生。
進入全省前列的考生,往往瞬間成為名校爭搶的對象,電話、采訪、商業合作接踵而至,甚至可能影響志愿填報的理性選擇。這也為了保護頂尖考生,減少外界干擾。
在一定程度上,這樣也可以弱化排名競爭,緩解焦慮。
高考本身競爭激烈,若公開頂尖考生的具體分數和排名,可能加劇"唯分數論"的社會氛圍,甚至讓一些考生和家長陷入無意義的攀比。屏蔽成績后,高分考生依然能進入理想大學,但社會關注度降低。
教育的目標不僅是高分,更包括綜合素質培養。屏蔽高分成績,某種程度上也是在傳遞一個信號:高考很重要,但它不是人生的唯一標準。社會應當更關注學生的興趣、能力和長遠發展。
有網友調侃:"現在查分就像開盲盒,空白頁才是SSR!"但也有人吐槽:"能不能提前給家長科普下?差點把我媽嚇出心臟病!"
這場"查分驚魂"背后,藏著中國父母最真實的期待與忐忑。
媽媽那一瞬間的慌亂,是怕孩子寒窗苦讀的付出落了空;而兒子的淡定,則是實力給的底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