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趙光義在位期間,命宮廷書家王著將內府所藏古人書法真跡分類、編集、摹刻,完成了赫赫有名的《淳化閣帖》。它被譽為“法帖之祖”,后世《大觀帖》《絳帖》《三希堂法帖》等,都是以它為參考編成的。這部煌煌巨制規模極大,總共十卷,后五卷全收王羲之、王獻之父子作品,超過了100件。
因此,自北宋以來許多書家把它視為“直入魏晉”的一條捷徑。更難得的是,《淳化閣帖》不僅收錄了“二王”法帖,還分門別類匯總了上至倉頡、夏禹,近至五代,共103人、420帖,總字數超過15000字,囊括了數千年筆法之精華,涵蓋八分、楷、行、草、篆、隸各種字體,被譽為書壇的001號文物。
宋仁宗在位時期,宮內失火,《淳化閣帖》“祖本”被毀,南宋紹興十一年(1141年),進行了重刻:“以御府所藏淳化舊帖刻板,置之國子監,其首尾與淳化閣本略無少異”,因此得名“紹興國子監本”,這也是目前已知最完善的一版《淳化閣帖》了
清末時,“國子監本”流失海外,其中美國佛利爾美術館收藏卷一至卷八以及卷十,上海圖書館收藏第九卷。啟功先生多次呼吁國家出資將“國子監本”全部購回,他直言:“能不能拿到北京來展覽,我見不到宋刻真本,死不瞑目。”
《淳化閣帖》第一卷為歷代帝王法帖,收漢章帝至唐代十九位帝王作品,如漢章帝《千字文》、唐太宗《所疾帖》,展現帝王書法的莊重氣象。卷二至四為歷代名臣書,涵蓋鐘繇、王導、謝安、郗鑒等名家,有鐘繇《宣示表》、王珣《伯遠帖》、智永《真草千字文》,體現魏晉至唐的書風演變。
卷五為諸家古法帖,多為唐以前佚名書家作品,如索靖《月儀帖》等,保留早期書法的古樸韻味。卷六至八為王羲之專卷,筆法細膩多變,結字欹側相生,展現“書圣”的藝術巔峰。卷九、十為王獻之專卷,筆勢連綿奔放,結體開張,一筆書極為灑脫。
古往今來,還沒有哪部法帖能收錄如此之多的晉唐書法作品,自宋代以后,隨著“尚意”書風興起以及筆法的失傳,我們想要領略最正宗的用筆技巧,便要直入晉唐,而這部《淳化閣帖》無疑是最合適的。
目前市面可見的“國子監本”全卷往往價格昂貴,如浙江大學出版社的售價超過4000元。而今,我們將“國子監本”全卷進行了博物館級的超高清1:1復制,并有釋文一一對應,售價僅為其十分之一,但質量與原作別無二致。如果您感興趣,請點擊下方鏈接一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