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葛洪《抱樸子內篇·論仙第二》:恬愉澹泊,滌除嗜欲

0
分享至


仇英 玉洞仙源圖

最近重看《仙劍奇俠傳》,新版《又見逍遙》,何謂仙?

或問曰:“神仙不死,信可得乎?”抱樸子答曰:“雖有至明,而有形者不可畢見焉。雖稟極聰,而有聲者不可盡聞焉。雖有大章豎亥之足,而所常履者,未若所不履之多。雖有禹益齊諧之智,而所嘗識者未若所不識之眾也。萬物云云,何所不有,況列仙之人,盈乎竹素矣。不死之道,曷為無之?”

問者說:“神仙長生不死,這真的可能嗎?”

抱樸子答: “即使有最敏銳的視力,也無法看盡所有有形之物; 即使有最聰慧的聽力,也無法聽遍所有聲音; 即使有大章、豎亥(傳說中善行走的神人)的雙足,走過的路也遠不及未走過的多; 即使有大禹、伯益、齊諧(古代智者)的智慧,所認知的事物也不及未知的多。 萬物紛繁復雜,什么不存在呢?何況古籍中記載的仙人已不計其數。長生之道,怎么會不存在呢?”

當然我們現在看來抱樸子的回答并沒有說服力。只能說,不能否定,也不能肯定。指出我們認知的局限性,不要輕易去否定。探索仙,就要不斷地提升認知水平。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在生命科學探索中保持開放,在認知邊界前保持謙卑,在實踐求真中保持銳意進取。

於是問者大笑曰:“夫有始者必有卒,有存者必有亡。故三五丘旦之圣,棄疾良平之智,端嬰隨酈之辯,賁育五丁之勇,而咸死者,人理之常然,必至之大端也。徒聞有先霜而枯瘁,當夏而凋青,含穗而不秀,未實而萎零,未聞有享於萬年之壽,久視不已之期者矣。故古人學不求仙,言不語怪,杜彼異端,守此自然,推龜鶴於別類,以死生為朝暮也。夫苦心約己,以行無益之事,鏤冰雕朽,終無必成之功。未若攄匡世之高策,招當年之隆祉,使紫青重紆,玄牡龍跱,華轂易步趍,鼎餗代耒耜,不亦美哉?每思詩人甫田之刺,深惟仲尼皆死之證,無為握無形之風,捕難執之影,索不可得之物,行必不到之路,棄榮華而涉苦困,釋甚易而攻至難,有似喪者之逐游女,必有兩失之悔,單張之信偏見,將速內外之禍也。夫班狄不能削瓦石為芒針,歐冶不能鑄鉛錫為干將。故不可為者,雖鬼神不能為也;不可成者,雖天地不能成也。世間亦安得奇方,能使當老者復少,而應死者反生哉?而吾子乃欲延蟪蛄之命,令有歷紀之壽,養朝菌之榮,使累晦朔之積,不亦謬乎?愿加九思,不遠迷復焉。”

問者大笑道:

“有始必有終,有生必有死。因此,三皇五帝、孔子、周公這樣的圣人,樗里疾、張良、陳平這樣的智者,端木賜、晏嬰、隨何、酈食其這樣的辯才,孟賁、夏育、五丁這樣的勇士,最終都死了——這是人之常情,必然的歸宿。人們只見過未到霜降就枯萎、盛夏卻凋零、抽穗不結實、未成熟便腐爛的植物,卻從未聽說誰能享萬年之壽、長生不死!

所以古人求學不追求仙道,言談不涉及怪力亂神,杜絕異端邪說,順應自然法則:將龜鶴的長壽歸為異類,視生死如晝夜交替。若苦心約束自己去做無益之事(如求仙),如同在冰上雕刻、在朽木雕花,終將徒勞無功。不如施展濟世良策,博取當世榮華:讓紫青綬帶重新加身,用黑色祭牲彰顯威儀,以華車代步,以鼎中美食取代耕作,豈不更好?

每想到《詩經·甫田 》諷刺好高騖遠,再思及孔子‘人皆會死’的論斷,便知不該去捕捉無形的風、難捉的影,索求不可得之物,行走注定失敗之路,放棄榮華去受苦,舍易求難。這就像喪妻者追逐游女,終將人財兩空;又如單豹(偏重養神)、張毅(偏重養形)的偏見,只會招致災禍。

公輸班、墨翟不能把瓦石削成細針,歐冶子無法用鉛錫鑄出寶劍。所以說:做不到的事,鬼神也做不到;不可成之事,天地也難成。世間哪來奇方,能使老者復少、死者復生?而您竟想延長蟪蛄(夏蟲)的壽命,讓它活過一年;妄圖讓朝菌(朝生暮死之菌)榮華累月,豈不荒謬?望您三思,莫要執迷不悟!”

這個質疑很好,從社會學上講當如此。那些熱衷修仙的帝王,最后死得很慘。秦始皇(汞中毒)、晉哀帝司馬丕(25歲早逝)、唐太宗李世民(天竺方士丹藥)、唐憲宗李純(汞中毒)、唐穆宗李恒(30歲中毒而亡)、唐武宗李炎(道士趙歸真丹藥)、唐宣宗李忱(太醫李元伯仙丹)、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帝,汞中毒)、明光宗朱常洛(紅丸案)、清雍正帝(丹藥中毒疑云)等。

權力巔峰催生永生執念,將自然規律視為可突破的“技術障礙”。唐穆宗明知父親憲宗死于丹藥,仍因早衰恐懼重蹈覆轍 。

煉丹術推動化學萌芽(如火藥發明),卻因神學迷失淪為帝王墳墓 。韓愈曾痛斥:“金丹殺人如歸登,鐵棍灼身而亡!”(歸登為工部尚書,汞中毒慘死) 。

從秦皇到雍正,帝王們以舉國之力對抗生死,反被重金屬吞噬。當權力欲與永生妄念結合,科學淪為神學婢女,最終只留下“求長生而速死”的黑色幽默。丹藥的煙云散盡后,唯余一句警示:敬畏自然,方是人間永恒之道。

我對修仙持批判的態度,但是在性與命的究竟探索上,這又是一條值得探索的路。

抱樸子答曰:“夫聰之所去,則震雷不能使之聞,明之所棄,則三光不能使之見,豈輷磕之音細,而麗天之景微哉?而聾夫謂之無聲焉,瞽者謂之無物焉。又況管弦之和音,山龍之綺粲,安能賞克諧之雅韻,暐曄之鱗藻哉?故聾瞽在乎形器,則不信豐隆之與玄象矣。而況物有微於此者乎?暗昧滯乎心神,則不信有周孔於在昔矣。況告之以神仙之道乎?夫存亡終始,誠是大體。其異同參差,或然或否,變化萬品,奇怪無方,物是事非,本鈞末乖,未可一也。夫言始者必有終者多矣,混而齊之,非通理矣。謂夏必長,而薺麥枯焉。謂冬必凋,而竹柏茂焉。謂始必終,而天地無窮焉。謂生必死,而龜鶴長存焉。盛陽宜暑,而夏天未必無涼日也。極陰宜寒,而嚴冬未必無暫溫也。百川東注,而有北流之浩浩。坤道至靜,而或震動而崩弛。水性純冷,而有溫谷之湯泉;火體宜熾,而有蕭丘之寒焰;重類應沈,而南海有浮石之山;輕物當浮,而牜羊柯有沈羽之流。萬殊之類,不可以一概斷之,正如此也久矣。

抱樸子回答說:“耳朵失聰的人,即便雷霆震響也聽不見;眼睛失明的人,即便日月星辰也看不到。難道是雷聲不夠洪亮、天光不夠璀璨嗎?不過是聾者宣稱無聲、盲者堅稱無物罷了。更何況管弦的和諧之音、山龍紋飾的華美,他們怎能欣賞雅樂的韻律與絢爛的彩繡?因此,聾盲者因感官缺陷,便否認雷神與天象的存在,何況那些更精微的事物呢?若心智被蒙蔽,連周公、孔子這樣的圣賢也不愿相信,又怎會接受神仙之道?

生死終始雖是普遍規律,但差異與例外無處不在:萬物變化萬千,奇異之事無固定軌跡。事物本質相同而表象相悖,不可一概而論。人們常說‘有始必有終’,但若以此籠統斷言,便不通達真理。

例如: 說夏季萬物必生長,但薺菜、麥子卻在夏枯;

說冬季草木必凋零,但竹柏反而茂盛;

說‘有始必有終’,但天地運行無窮無盡;

說‘有生必有死’,但龜鶴卻能長壽。

盛夏本應酷熱,但未必沒有涼日;嚴冬本應極寒,但未必沒有短暫回暖。百川東流入海,卻有浩浩北流之水;大地本應寧靜,卻會震動崩塌。水性本寒,卻有溫泉沸騰;火性本熱,卻有蕭丘的冷焰;重物應沉,但南海有浮石之山;輕物應浮,但牂柯江有沉羽之流。萬物紛繁復雜,豈能一刀切地斷言?這道理自古如此!”

葛洪的核心論點包含兩層:一是 認知局限批判:感官缺陷(聾瞽)與心智蒙蔽(暗昧)導致人否定超越經驗的存在(如神仙),本質是以自身局限否定未知。 二是自然多樣性論證:列舉“規律例外”(冬茂竹柏、北流之河、冷焰浮石等),駁斥機械生死觀,證明宇宙存在超常現象,故神仙存在是有可能的。

葛洪由“感官無法感知神仙”推出“神仙存在”,實為“訴諸無知”謬誤。例如:“未發現外星人”不等于“外星人必然存在”。 他一面批判他人以“未見仙”斷其無,自身卻以“未見規律普適”斷仙有,陷入同等邏輯陷阱 。將自然特例(龜鶴長壽)直接類比神仙不死,忽略生物規律與超自然存在的本質差異。龜鶴之壽仍有限,而神仙被定義為“不死”,屬概念偷換。

修仙這一套,自己探索則可,拿出來讓人相信,跟著自己修,那就是騙術。

當然,對認知謙卑的呼吁至今振聾發聵——“目察百步,不能了了,而欲以所見為有,所不見為無,則天下之所無者,亦必多矣” 。警示人類勿將有限經驗等同于真理邊界。

但其論證本質是信仰辯護而非理性驗證。當他說“心解意得,則可信而修之”(《內篇·辨問 》) ,已默認神仙之道超越實證,依賴主觀“覺悟”。這種將“不可證偽性”作為存在依據的邏輯,與現代科學精神相悖。

葛洪的洞見在于揭示認知的牢籠,但突破牢籠的方式應是開放理性而非替代信仰。真正的“未知敬畏”,應推動探索而非固化教條。

有生最靈,莫過乎人。貴性之物,宜必鈞一。而其賢愚邪正,好丑脩短,清濁貞淫,緩急遲速,趨舍所尚,耳目所欲,其為不同,已有天壤之覺,冰炭之乖矣。何獨怪仙者之異,不與凡人皆死乎?

"擁有生命的萬物中,最具靈性的莫過于人類。按理說,如此珍貴的生命體應當均等劃一。然而現實中,人的賢明與愚昧、正直與奸邪、美丑、高矮、清高與污濁、貞潔與淫蕩、性格緩急、行動快慢、追求的目標、感官的欲望——這些差異之大,已有天壤之別、冰炭之悖。既然如此,為何唯獨對仙人異于凡人、能夠不死感到奇怪呢?"

若人類差異(如賢愚、壽夭)能被接受為自然現象,則“仙凡異途”(仙人不死)為何不可存在? 其潛臺詞是:多樣性是宇宙本質,否定神仙存在本質是“選擇性懷疑”——接受人類差異卻拒絕超常可能,邏輯不自洽。

人類差異(如賢愚)是經驗可驗證的客觀現象;而神仙不死屬于超自然命題。二者性質不同,不能簡單類比。 將“生物多樣性”等同于“規律可突破性”,忽略自然法則的約束性(如新陳代謝、熵增定律) ,屬于典型的偷換概念。我們讀古文獻,還是要求真,不能迷信。

若謂受氣皆有一定,則雉之為蜃,雀之為蛤,壤蟲假翼,川蛙翻飛,水蠣為蛉,荇苓為蛆,田鼠為鴽,腐草為螢,鼉之為虎,蛇之為龍,皆不然乎?

“如果說萬物稟受的‘氣’(生命本質)都是固定不變的,那么以下現象難道都是假的嗎?
野雞化為大蛤(雉之為蜃)
麻雀變為蛤蜊(雀之為蛤)
土壤中的蟲長出翅膀飛翔(壤蟲假翼)
河里的蛙騰空飛行(川蛙翻飛)
水蠣蛻變為蜻蜓(水蠣為蛉)
水草腐爛生蛆(荇苓為蛆)
田鼠化為鵪鶉(田鼠為鴽)
腐草化為螢火蟲(腐草為螢)
鼉龍(鱷魚)化為虎(鼉之為虎)
蛇修煉成龍(蛇之為龍)?”

列舉10種古代公認的生物變形案例,證明自然界存在形態轉化。

葛洪所列舉的案例中,“腐草為螢”實則是因螢火蟲于潮濕腐草產卵,幼蟲孵化后發光,古人誤認因果,存在部分真實性;“田鼠為鴽”是由于田鼠與鵪鶉棲息地重疊,古人產生觀察錯誤;“水蠣為蛉”源于蜻蜓幼蟲水生,蛻變為成蟲離開水體時,被混淆為水蠣所化;“蛇化為龍”則是將蛇蛻皮現象附會為“化龍”,龍作為神話生物,此案例純屬虛構;“雀之為蛤”是因蛤蜊在沙灘繁殖期與雀鳥遷徙季重疊,空蛤殼被誤解為雀所化,屬于生態誤解 。

葛洪的案例僅少數存在生態學誤解(如蟲蛹變態),多數屬觀察局限導致的錯誤歸因,無法支撐“任意形態可變”的結論。

若謂人稟正性,不同凡物,皇天賦命,無有彼此,則牛哀成虎,楚嫗為黿,枝離為柳,秦女為石,死而更生,男女易形,老彭之壽,殤子之夭,其何故哉?茍有不同,則其異有何限乎?

“如果說人秉承的是純正天性(不同于凡俗之物),且上天賦予的性命沒有差別(人人平等),那么: 公牛哀(牛哀)化虎:公牛哀病七日化為虎,竟噬其兄;

楚嫗為黿:楚國老婦沐浴時化為巨鱉; 枝離為柳:支離叔肘生柳枝(肢體異變);

秦女為石:秦國女子死后化為石頭; 死而更生:死者復活(如《左傳 》伯有為厲); 男女易形:性別轉換(生理顛覆); 老彭之壽:彭祖享壽八百; 殤子之夭:幼子早夭。

這些現象為何存在?若承認人性本有差異,那么差異的邊界在哪里?(自然萬物的多樣性豈有極限?)”

從現代視角審視,古人的認知存在諸多問題。其一,觀察與傳說混淆,將“化虎”“為黿”這類神話志怪(如《北夢瑣言》中歸登化龜的記載)與真實生物現象(如腐草生螢)混為一談,完全違反生物學中物種遺傳穩定性的規律;其二,輕率概括,把彭祖壽考這樣的特例視作普遍可能,忽視了人類壽命分布呈正態的統計規律,本質上陷入了幸存者偏差的認知誤區;其三,概念偷換,錯誤地將“差異存在”等同于“任意超自然存在”,卻始終未能從科學角度證明神仙不死的合理性,缺乏邏輯必然性。

我們似乎可以看到,葛洪從某種層面是大忽悠。似是而非,偷換概念,一直在說服人相信。不如有沒有神仙?“有”。一字答即可,斬釘截鐵。

盡管葛洪的論證存在邏輯瑕疵,但其對生命可能性的追問,深刻呼應了人類探索精神的本質價值:

葛洪指出現實差異(如壽夭、形變)已挑戰常識,而“目察百步,不能了了”更警示經驗主義的邊界 。 科學史中“火浣布”“切玉刀”曾被視為虛妄,后證實存在(如石棉、金剛石) ,印證“未知≠不存在”,激勵探索(如暗物質、地外生命)。 煉丹術雖含迷信,卻孕育早期化學(如葛洪《肘后備急方 》記載青蒿抗瘧) ; 對“長生”的追問,促進醫學(抗衰老研究)、哲學(存在主義對生命意義的反思)發展 。

修仙,是人類還在做夢,連夢都不想了,那生命還有啥意思呢?

若夫仙人,以藥物養身,以術數延命,使內疾不生,外患不入,雖久視不死,而舊身不改,茍有其道,無以為難也。而淺識之徒,拘俗守常,咸曰世閒不見仙人,便云天下必無此事。夫目之所曾見,當何足言哉?天地之間,無外之大,其中殊奇,豈遽有限,詣老戴天,而無知其上,終身履地,而莫識其下。形骸己所自有也,而莫知其心志之所以然焉。壽命在我者也,而莫知其脩短之能至焉。況乎神仙之遠理,道德之幽玄,仗其短淺之耳目,以斷微妙之有無,豈不悲哉?

“所謂仙人,以藥物滋養身體,以方術延續壽命,使體內不生疾病,體外不入禍患,雖長生不老而形體不變。若有人能踐行此道,成仙并非難事。然而見識淺薄之徒,拘泥世俗常規,皆稱世間未見仙人,便斷言天下必無此事。但僅憑雙眼所見,豈能作為定論?天地浩瀚無垠,其中奇異事物豈有邊界?人終生頂天卻不知天高,終身踏地卻不識地厚。連自身形骸都無法完全參透(如心智如何運作),壽命雖似由己卻難預知長短——感官局限如此,卻以短淺耳目斷言神仙高遠之道、道德幽玄之理的'有無',豈不可悲?”

由“無法證偽神仙不存在”就推論“神仙存在”,這是典型的邏輯學“舉證責任倒置”錯誤,如同不能因未觀測到外星人就斷言其必然存在,同時也違反“奧卡姆剃刀”原則,在無實證情況下增設實體;概念混淆層面,將“自然未解之謎”如壽命機制,直接等同于“超自然存在”神仙,忽略二者本質差異,生物學已證實壽命受基因、環境制約,并非方術可隨意突破,這實質是混淆了“未知”與“神秘主義”的邊界;循環論證上,預設神仙存在即“茍有其道”,再以認知局限反證,陷入乞題謬誤,一旦神仙本不存在這一前提崩塌,論證便不成立,雖論證自洽但缺乏外部驗證。

設有哲人大才,嘉遁勿用,翳景掩藻,廢偽去欲,執太璞於至醇之中,遺末務於流俗之外,世人猶鮮能甄別,或莫造志行於無名之表,得精神於陋形之里,豈況仙人殊趣異路,以富貴為不幸,以榮華為穢汙,以厚玩為塵壤,以聲譽為朝露,蹈炎飆而不灼,躡玄波而輕步,鼓翮清塵,風駟云軒,仰凌紫極,俯棲昆侖,行尸之人,安得見之?假令游戲,或經人間,匿真隱異,外同凡庸,比肩接武,孰有能覺乎?若使皆如郊閒兩曈之正方,邛疏之雙耳,出乎頭巔。馬皇乘龍而行,子晉躬御白鶴。或鱗身蛇軀,或金車羽服,乃可得知耳。自不若斯,則非洞視者安能覿其形,非徹聽者安能聞其聲哉?世人既不信,又多疵毀,真人疾之,遂益潛遁。且常人之所愛,乃上士之所憎。庸俗之所貴,乃至人之所賤也。英儒偉器,養其浩然者,猶不樂見淺薄之人,風塵之徒。況彼神仙,何為汲汲使芻狗之倫,知有之何所索乎,而怪於未嘗知也。目察百步,不能了了,而欲以所見為有,所不見為無,則天下之所無者,亦必多矣。所謂以指測海,指極而云水盡者也。蜉蝣校巨鼇,日及料大椿,豈所能及哉?魏文帝窮覽洽聞,自呼於物無所不經,謂天下無切玉之刀,火浣之布,及著典論,嘗據言此事。其閒未期,二物畢至。帝乃嘆息,遽毀斯論。事無固必,殆為此也。陳思王著釋疑論云,初謂道術,直呼愚民詐偽空言定矣。及見武皇帝試閉左慈等,令斷穀近一月,而顏色不減,氣力自若,常云可五十年不食,正爾,復何疑哉?又云,令甘始以藥含生魚,而煮之於沸脂中,其無藥者,熟而可食,其銜藥者,游戲終日,如在水中也。又以藥粉桑以飼蠶,蠶乃到十月不老。又以住年藥食雞雛及新生犬子,皆止不復長。以還白藥食白犬,百日毛盡黑。乃知天下之事,不可盡知,而以臆斷之,不可任也。但恨不能絕聲色,專心以學長生之道耳。彼二曹學則無書不覽,才則一代之英,然初皆謂無,而晚年乃有窮理盡性,其嘆息如此。不逮若人者,不信神仙,不足怪也。劉向博學則究微極妙,經深涉遠,思理則清澄真偽,研覈有無,其所撰列仙傳,仙人七十有馀,誠無其事,妄造何為乎?邃古之事,何可親見,皆賴記籍傳聞於往耳。列仙傳炳然其必有矣。然書不出周公之門,事不經仲尼之手,世人終於不信。然則古史所記,一切皆無,何但一事哉?俗人貪榮好利,汲汲名利,以己之心,遠忖昔人,乃復不信古者有逃帝王之禪授,薄卿相之貴任,巢許之輩,老萊莊周之徒,以為不然也。況於神仙,又難知於斯,亦何可求今世皆信之哉?多謂劉向非圣人,其所撰錄,不可孤據,尤所以使人嘆息者也。夫魯史不能與天地合德,而仲尼因之以著經。子長不能與日月并明,而揚雄稱之為實錄。劉向為漢世之名儒賢人,其所記述,庸可棄哉?凡世人所以不信仙之可學,不許命之可延者,正以秦皇漢武求之不獲,以少君欒太為之無驗故也。然不可以黔婁原憲之貧,而謂古者無陶朱猗頓之富。不可以無鹽宿瘤之醜,而謂在昔無南威西施之美。進趨尤有不達者焉,稼穡猶有不收者焉,商販或有不利者焉,用兵或有無功者焉。況乎求仙,事之難者,為之者何必皆成哉?彼二君兩臣,自可求而不得,或始勤而卒怠,或不遭乎明師,又何足以定天下之無仙乎?

假設有才智超群的哲人,隱居避世不被任用,隱藏自己的光彩,摒棄虛偽與欲望,在純粹的境界中保持本真,將世俗瑣事拋諸腦后。即便如此,世人尚且難以甄別,更別說去探尋無名之輩的志行,從陋形之中發現其精神,更何況仙人志趣迥異,把富貴視為不幸,以榮華為污穢,將優厚的玩物當作塵壤,視聲譽為朝露,他們踏烈焰而不被灼傷,踩碧波如行平地,振翅于清塵之上,以風為馬、以云為車,上可登臨紫極星空,下能棲身昆侖仙山。那些如同行尸走肉的凡夫俗子,怎能見到他們呢?即便仙人偶爾游戲人間,也會隱藏真容異態,外表與常人無異,與世人并肩而行,又有誰能察覺呢?如果仙人都像郊閒兩瞳方正、邛疏雙耳長在頭頂,像馬皇乘龍而行、子晉駕鶴飛升,或是鱗身蛇軀、乘金車著羽衣,那世人才能知曉。若不是這樣,除非有洞視之眼,否則怎能看見他們的形體,除非有徹聽之耳,否則怎能聽見他們的聲音呢?世人既不相信神仙,又多加詆毀,真人厭惡此舉,于是更加隱匿遁世。況且常人所喜愛的,正是高士所憎惡的;世俗所看重的,乃至人所輕視的。英才大儒修養浩然之氣,尚且不愿見淺薄的風塵之徒,何況神仙,為何要急切地讓草芥般的凡人知曉自己,又何必因他們未曾知曉而奇怪呢?人眼能看清百步之內,卻無法明晰細微之處,若以所見為有、所不見為無,那天下不存在的事物就太多了,這就像用手指測量大海,手指到了盡頭就說海水已盡。蜉蝣與巨鰲相比,朝生暮死的菌類與八千歲的大椿相較,怎能企及呢?魏文帝博覽群書,自稱世間事物無不通曉,曾說天下沒有切玉的刀、火浣的布,還在《典論》中著文論述。沒過多久,這兩樣東西就都出現了,文帝于是嘆息,急忙銷毀之前的論述。事物沒有絕對必然,大概就是這個道理。陳思王曹植在《釋疑論》中說,起初認為道術只是愚民的詐偽空言,直到見武皇帝曹操試驗左慈等人,讓他們斷谷近一個月,他們臉色不減、氣力如常,還常說可以五十年不進食,這才不再懷疑。又說讓甘始用藥喂生魚,放在沸油中煮,沒吃藥的魚熟了可食,銜藥的魚卻終日游弋,如同在水中一般。還用藥粉拌桑葉喂蠶,蠶到十月仍不老;用駐年藥喂雞雛和新生犬子,它們就停止生長;用還白藥喂白犬,百日毛色盡黑。由此可知,天下之事不可盡知,憑主觀臆斷是不可靠的。只是遺憾自己不能斷絕聲色,專心學習長生之道。曹操、曹丕、曹植三人,論學問無書不覽,論才華是一代英才,起初都認為神仙不存在,晚年卻窮究事理、洞悉人性,如此嘆息。才智不及他們的人,不信神仙也不足為怪。劉向博學多才,能探究微妙深遠之事,思理清晰能辨真偽、研核有無,他撰寫的《列仙傳》記載了七十多位仙人,若真無其事,何必妄造呢?遠古之事,誰能親見,都依賴典籍傳聞罷了,《列仙傳》明確記載,必然有其依據。但因書籍不出周公之門,事跡不經孔子之手,世人終究不信。倘若如此,古史所記一切皆無,何止神仙一事呢?俗人貪榮好利,汲汲于名利,以自己之心揣度古人,便不信古代有逃避帝王禪讓、輕視卿相貴任的巢父、許由、老萊子、莊周之輩,何況神仙之事比這更難理解,又怎能要求世人都相信呢?世人多認為劉向不是圣人,他所撰錄的不可單獨憑據,這尤其令人嘆息。魯國史書不能與天地合德,孔子卻借此著成六經;司馬遷不能與日月同輝,揚雄卻稱《史記》為實錄。劉向是漢代名儒賢人,他的記述怎能棄之不顧呢?世人之所以不信仙可學、命可延,正是因為秦皇漢武求仙不得,少君、欒太之流的方術無效。但不能因黔婁、原憲的貧困,就說古代沒有陶朱公、猗頓的富有;不能因無鹽、宿瘤的丑陋,就說往昔沒有南威、西施的美麗。追求進步尚有不達者,耕種稼穡也有不收者,商販或有失利時,用兵或有無功時,何況求仙本是難事,踐行者何必都成功呢?秦皇漢武兩位君主,少君欒太兩位臣子,自然可能求而不得,或許始勤終怠,或許未遇明師,又怎能以此判定天下無仙呢? 

夫求長生,修至道,訣在於志,不在於富貴也。茍非其人,則高位厚貨,乃所以為重累耳。何者?學仙之法,欲得恬愉澹泊,滌除嗜欲,內視反聽,尸居無心,而帝王任天下之重責,治鞅掌之政務,思勞於萬幾,神馳於宇宙,一介失所,則王道為虧,百姓有過,則謂之在予。醇醪汩其和氣,艷容伐其根荄,所以翦精損慮削乎平粹者,不可曲盡而備論也。蚊噆膚則坐不得安,虱群攻則臥不得寧。四海之事,何祗若是。安得掩翳聰明,歷藏數息,長齋久潔,躬親爐火,夙興夜寐,以飛八石哉?漢武享國,最為壽考,已得養性之小益矣。但以升合之助,不供鍾石之費,畎澮之輸,不給尾閭之洩耳。

追求長生不老、修習至道的要訣在于心志,而非富貴。倘若不是適合修道的人,即便身處高位、擁有財富,這些反而會成為沉重的負擔。為何如此呢?學仙的方法,需要心境恬愉淡泊,滌除嗜好欲望,做到內視自身、返聽內心,像尸體般沉靜而無雜念。但帝王肩負治理天下的重任,處理繁雜的政務,心思為眾多事務操勞,精神在天地間奔忙,哪怕一個微小的地方治理失當,就會損害王道;百姓若有過錯,帝王也會認為是自己的責任。醇厚的美酒擾亂平和的元氣,艷麗的容貌損傷生命的根基,像這樣耗損精神、削減純粹心性的事,實在難以詳盡列舉。蚊蟲叮咬皮膚會讓人坐立不安,虱子成群侵擾會讓人臥不能寧,而四海之內的事務,遠比這復雜得多,怎么能做到遮蔽耳目、存思臟腑、調節呼吸,長期保持齋戒潔凈,親自操作煉丹爐火,從早到晚專注于煉制丹藥呢?漢武帝在位時間最長,算是在養性方面獲得了一點益處,但這就像用一升一合的輔助,無法供給千鐘萬石的耗費,田間小溝的水流,終究填不滿大海的深淵啊。 

仙法欲靜寂無為,忘其形骸,而人君撞千石之鍾,伐雷霆之鼓,砰磕嘈囐,驚魂蕩心,百技萬變,喪精塞耳,飛輕走迅,釣潛弋高。仙法欲令愛逮蠢蠕,不害含氣,而人君有赫斯之怒,芟夷之誅,黃鉞一揮,齊斧暫授,則伏尸千里,流血滂沱,斬斷之刑,不絕於市。仙法欲止絕臭腥,休糧清腸,而人君烹肥宰腯,屠割群生,八珍百和,方丈於前,煎熬勺藥,旨嘉饜飫。仙法欲溥愛八荒,視人如己,而人君兼弱攻昧,取亂推亡,辟地拓疆,泯人社稷,駈合生人,投之死地,孤魂絕域,暴骸腐野,五嶺有血刃之師,北闕懸大宛之首,坑生煞伏,動數十萬,京觀封尸,仰干云霄,暴骸如莽,彌山填谷。秦皇使十室之中,思亂者九。漢武使天下嗷然,戶口減半。祝其有益,詛亦有損。結草知德,則虛祭必怨。眾煩攻其膏肓,人鬼齊其毒恨。彼二主徒有好仙之名,而無修道之實,所知淺事,不能悉行。要妙深秘,又不得聞。又不得有道之士,為合成仙藥以與之,不得長生,無所怪也。

修仙之法追求靜寂無為,忘卻形骸束縛,而君主卻敲擊千石重的大鐘,擂動如雷霆般的戰鼓,聲響轟鳴嘈雜,驚魂動魄;各種伎藝變幻萬千,耗散精氣、阻塞聽覺,還沉迷于驅馬疾馳、釣魚射獵等事。修仙之法要求仁愛遍及微小生靈,不傷害任何有氣息的生命,而君主卻有赫然盛怒,行殺戮誅罰之事,黃鉞一揮手、齊斧一授命,便伏尸千里、血流成河,街市上砍頭的刑罰從未斷絕。

修仙之法需斷絕腥膻肉食,辟谷清腸,而君主卻烹煮肥嫩牲畜,屠宰眾生,將八珍百味陳列于方丈食案前,熬煮調味,飽食甘美佳肴。修仙之法倡導博愛天下,視他人如自己,而君主卻兼并弱小、攻打昏暗之國,趁亂攻取、推倒危亡之邦,開拓疆土時泯滅他國社稷,驅使百姓投身死地,讓孤魂流落異域,尸骸暴露荒野腐爛——五嶺有喋血的軍隊,宮闕懸掛大宛國王的頭顱,坑殺降卒動輒數十萬,堆積的尸山高入云霄,骸骨如草莽遍布山谷。秦始皇讓十戶人家中九戶起了反叛之心,漢武帝使天下哀號,人口減半。對百姓祈福若真有益,那么詛咒也必有害處:百姓結草報恩知德,可君主虛耗祭祀也定會招致怨恨。眾多煩憂攻伐君主的膏肓,人與鬼都對其充滿毒恨。這兩位君主空有好仙的虛名,卻無修道的實質:所知的不過是淺層之事,又不能全部踐行;而精妙深奧的秘訣,他們更無從聽聞。加之沒有得道之士為他們合煉仙藥,最終不能長生,也就不足為奇了。

吾徒匹夫,加之罄困,家有長卿壁立之貧,腹懷翳桑絕糧之餒,冬抱戎夷後門之寒,夏有儒仲環堵之暎,欲經遠而乏舟車之用,欲有營而無代勞之役,入無綺紈之娛,出無游觀之歡,甘旨不經乎口,玄黃不過乎目,芬芳不歷乎鼻,八音不關乎耳,百憂攻其心曲,眾難萃其門庭,居世如此,可無戀也。

我只是個普通百姓,家境又極其貧寒:家中像司馬長卿那樣四壁空空,肚里懷著如翳桑餓人般斷糧的饑餓;冬天抱著如戎夷般守門的寒冷,夏天困在像儒仲那樣四墻空空的居所。想遠行卻沒有舟車可用,想營生卻沒有替勞的仆役;在家沒有綾羅綢緞的娛悅,出門沒有游覽觀景的歡暢;美味的食物不曾入口,彩色的綢緞不曾過眼,芬芳的氣息不曾入鼻,悅耳的音樂不曾入耳。百種憂愁攻伐內心,眾多苦難聚集門前。活在世上如此境地,還有什么可留戀的呢?

或得要道之訣,或值不群之師,而猶恨恨於老妻弱子,眷眷於狐兔之丘,遲遲以臻殂落,日月不覺衰老,知長生之可得而不能修,患流俗之臭鼠而不能委。何者?愛習之情卒難遣,而絕俗之志未易果也。況彼二帝,四海之主,其所耽玩者,非一條也,其所親幸者,至不少矣。正使之為旬月之齋,數日閒居,猶將不能,況乎內棄婉孌之寵,外捐赫奕之尊,口斷甘肴,心絕所欲,背榮華而獨往,求神仙於幽漠,豈所堪哉?是以歷覽在昔,得仙道者,多貧賤之士,非勢位之人。又欒太所知,實自淺薄,饑渴榮貴,冒干貨賄,衒虛妄於茍且,忘禍患於無為,區區小子之奸偽,豈足以證天下之無仙哉?昔勾踐式怒璉 ? ,戎卒爭蹈火。楚靈愛細腰,國人多餓死。齊桓嗜異味,易牙蒸其子。宋君賞瘠孝,毀歿者比屋。人主所欲,莫有不至。漢武招求方士,寵待過厚,致令斯輩,敢為虛誕耳。欒太若審有道者,安可得煞乎?夫有道者,視爵位如湯鑊,見印綬如縗绖,視金玉如土糞,睹華堂如牢獄。豈當扼腕空言,以僥倖榮華,居丹楹之室,受不訾之賜,帶五利之印,尚公主之貴,耽淪勢利,不知止足,實不得道,斷可知矣。按董仲舒所撰李少君家錄云,少君有不死之方,而家貧無以市其藥物,故出於漢,以假涂求其財,道成而去。又按漢禁中起居注云,少君之將去也,武帝夢與之共登嵩高山,半道,有使者乘龍持節,從云中下。云太乙請少君。帝覺,以語左右曰,如我之夢,少君將舍我去矣。數日,而少君稱病死。久之,帝令人發其棺,無尸,唯衣冠在焉。按仙經云,上士舉形昇虛,謂之天仙。中士游於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蛻,謂之尸解仙。今少君必尸解者也。近世壺公將費長房去。及道士李意期將兩弟子去,皆讬卒,死,家殯埋之。積數年,而長房來歸。又相識人見李意期將兩弟子皆在郫縣。其家各發棺視之,三棺遂有竹杖一枚,以丹書於枚,此皆尸解者也。

有人雖得到要道秘訣,或遇到杰出的師父,卻仍對老妻幼子心懷牽掛,眷戀故鄉的狐兔丘穴,拖延蹉跎直至死亡,歲月流逝中不覺衰老;明知長生可求卻不愿修行,憎惡世俗如臭鼠卻不能舍棄。為何如此?因貪戀習常之情終究難遣,而超脫世俗之志難以實現。何況那兩位帝王(漢武帝、秦始皇)身為四海之主,所沉溺的享樂不止一端,所親近寵信的人也不少,即便讓他們行十日半月的齋戒、數日閑居靜處,尚且做不到,更何況要他們對內放棄嬌美的寵妾,對外舍棄顯赫的尊位,口中斷絕甘美佳肴,心中摒棄欲望,背離榮華獨自前往幽遠之境求仙,怎么能承受?因此遍覽往昔,得仙道者多為貧賤之士,而非有權有勢之人。

再說欒太所知實在淺薄,渴求榮華富貴,貪圖財貨,在茍且中炫耀虛妄,在無為中忘卻禍患,這區區小人的奸偽,怎能證明天下無仙?從前勾踐表彰怒蛙,士兵便爭著赴湯蹈火;楚靈王喜愛細腰,國人多有餓死;齊桓公嗜好異味,易牙便蒸了自己的兒子;宋君獎賞“瘠孝”(過度守孝致傷身),家中因毀傷而死的人比比皆是——君主所欲,無人不趨之若鶩。漢武帝招求方士,寵待過厚,才讓這類人敢虛誕妄為。欒太若真有道術,怎會被誅殺?真正有道之人,視爵位如沸水鍋,見印綬如喪服,看金玉如糞土,睹華堂如牢獄,豈會扼腕空談以僥幸求榮華,居丹柱華屋、受巨額賞賜,身佩五利將軍印、娶公主為妻,沉迷勢利而不知止足?他實在未得道,這是斷然可知的。

據董仲舒所撰《李少君家錄》載,李少君有不死之方,卻因家貧無法購買藥物,故出仕漢朝,借途徑求財,待道成便離去。又據《漢禁中起居注》載,李少君將離世時,武帝夢與他共登嵩山,半道有使者乘龍持符節從云中而下,稱“太乙請少君”。武帝醒來對左右說:“如我此夢,少君將舍我而去。”數日后,李少君稱病而死。久后武帝令人開棺,只見衣冠在,無尸身。按仙經所言:上士形神俱升虛空,為天仙;中士游于名山,為地仙;下士先死后蛻,為尸解仙。李少君必是尸解仙。近世壺公帶費長房離去,道士李意期帶兩弟子離去,都假托死亡,家人殯埋。數年后,費長房歸來,又有人在郫縣見到李意期與兩弟子。他們的家人開棺查看,三棺中各有一枚竹杖,竹杖上用丹砂寫著字——這些都是尸解的例子。

昔王莽引典墳以飾其邪,不可謂儒者,皆為篡盜也。相如因鼓琴以竊文君,不可謂雅樂主於淫佚也。噎死者不可譏神農之播穀,燒死者不可怒燧人之鉆火,覆溺者不可怨帝軒之造舟,酗者不可非杜儀之為酒。豈可以欒太之邪偽,謂仙道之果無乎?是猶見趙高董卓,便謂古無伊周霍光。見商臣冒頓,而云古無伯奇孝己也。又神仙集中有召神劾鬼之法,又有使人見鬼之術。俗人聞之,皆謂虛文。或云天下無鬼神,或云有之,亦不可劾召。或云見鬼者,在男為覡,在女為巫,當須自然,非可學而得。按漢書及太史公記皆云齊人少翁,武帝以為文成將軍。武帝所幸李夫人死,少翁能令武帝見之如生人狀。又令武帝見灶神,此史籍之明文也。夫方術既令鬼見其形,又令本不見鬼者見鬼,推此而言,其馀亦何所不有也。鬼神數為人間作光怪變異,又經典所載,多鬼神之據,俗人尚不信天下之有神鬼,況乎仙人居高處遠,清濁異流,登遐遂往,不返於世,非得道者,安能見聞。而儒墨之家知此不可以訓,故終不言其有焉。俗人之不信,不亦宜乎?惟有識真者,校練眾方,得其徵驗,審其必有,可獨知之耳,不可強也。故不見鬼神,不見仙人,不可謂世閒無仙人也。人無賢愚,皆知己身之有魂魄,魂魄分去則人病,盡去則人死。故分去則術家有拘錄之法,盡去則禮典有招呼之義,此之為物至近者也。然與人俱生,至乎終身,莫或有自聞見之者也。豈可遂以不聞見之,又云無之乎?若夫輔氏報施之鬼,成湯怒齊之靈,申生交言於狐子,杜伯報恨於周宣,彭生讬形於玄豕,如意假貌於蒼狗,灌夫守田蚡,子義掊燕簡,蓐收之降於莘,欒侯之止民家,素姜之說讖緯,孝孫之著文章,神君言於上林,羅陽仕於吳朝,鬼神之事,著於竹帛,昭昭如此,不可勝數。然而蔽者猶謂無之,況長生之事,世所希聞乎!望使必信,是令蚊虻負山,與井蟆論海也。俗人未嘗見龍麟鸞鳳,乃謂天下無有此物,以為古人虛設瑞應,欲令人主自勉不息,冀致斯珍也。況於令人之信有仙人乎!

從前王莽引用經典來粉飾自己的奸邪行徑,但不能因此說所有儒者都是篡權竊國之徒;司馬相如借鼓琴來私通卓文君,也不能就此認定雅樂的本質是淫逸。被食物噎死的人,不能譏諷神農氏傳授播種谷物;被火燒死的人,不能怨恨燧人氏發明鉆木取火;翻船溺水的人,不能埋怨黃帝軒轅制造舟船;酗酒成災的人,不能非議杜康儀狄釀造美酒。怎么能因為欒太的奸邪虛偽,就說仙道肯定不存在呢?這就好比看到趙高、董卓,就認為古代沒有伊尹、周公、霍光那樣的忠臣;見到商臣、冒頓那樣的惡人,就說古代沒有伯奇、孝己那樣的孝子一樣荒謬。

另外,《神仙集》中有召神劾鬼的法術,還有讓人見鬼的道術。世俗之人聽到這些,都認為是虛假的文字。有人說天下沒有鬼神,有人說有但不能被劾召;還有人說能見鬼的,男的叫覡,女的叫巫,這是天生的能力,不是通過學習能獲得的。但據《漢書》和太史公記載,齊人少翁被漢武帝封為文成將軍,武帝寵愛的李夫人死后,少翁能讓武帝見到她如同生前模樣,還能讓武帝見到灶神,這些都是史籍中明確記載的。方術既然能讓鬼魂現形,又能讓原本看不見鬼的人見鬼,以此推論,其他方術又有什么不存在的呢?鬼神多次在人間制造光怪陸離的變異現象,而且經典中記載的鬼神之事有很多依據,世俗之人尚且不信天下有鬼神,何況仙人居于高處遠地,與塵世清濁不同流,登仙離去后不再返回世間,若不是得道之人,怎能看見聽聞?而儒家、墨家知道這些內容不適合作為教化典范,所以始終不說鬼神存在,世俗之人不信,不也是理所當然嗎?只有能辨識真相的人,校驗眾多方術,得到其中的驗證,審知其必定存在,這只能靠個人領悟,不能勉強。

所以,沒見過鬼神、沒見過仙人,不能說世間沒有仙人。人無論賢能還是愚鈍,都知道自己身上有魂魄,魂魄部分離去人就會生病,全部離去人就會死亡。因此,魂魄部分離去時,方術家有拘錄魂魄的方法;全部離去時,禮典中有招魂的儀式,魂魄這種東西與人最為貼近,卻與人一同生存在世間,直到終身,也沒有人能自己聽見或看見。難道能因為沒聽見沒看見,就說沒有魂魄嗎?至于像輔氏之地有結草報恩的鬼魂、成湯時有怒斥齊國的神靈,申生的魂魄與狐子交談、杜伯的鬼魂向周宣王報仇,彭生的靈魂附在黑豬身上、如意的魂魄化作蒼狗,灌夫的鬼魂纏住田蚡、子義的靈魂擊打燕簡公,蓐收神降臨莘地、欒侯神停留在百姓家中,素姜能解說讖緯、孝孫著書立說,神君在上林苑顯靈、羅陽在吳國為官……鬼神之事記載在典籍中,如此清楚明白,多得數不過來。然而愚昧的人說沒有鬼神,何況長生之事,本就是世間罕見的聽聞呢!指望世人必定相信,就如同讓蚊虻背負大山、與井底之蛙談論大海一樣不可能。世俗之人不曾見過龍、麒麟、鸞鳥、鳳凰,就說天下沒有這些生物,認為古人虛構祥瑞征兆,是想讓君主自我勉勵,期望招致這些珍寶,更何況要讓人相信有仙人存在呢!

世人以劉向作金不成,便謂索隱行怪,好傳虛無,所撰列仙,皆復妄作。悲夫!此所謂以分寸之瑕,棄盈尺之夜光,以蟻鼻之缺,捐無價之淳鈞,非荊和之遠識,風胡之賞真也。斯朱公所以郁悒,薛燭所以永嘆矣。夫作金皆在神仙集中,淮南王抄出,以作鴻寶枕中書,雖有其文,然皆秘其要文,必須口訣,臨文指解,然後可為耳。其所用藥,復多改其本名,不可按之便用也。劉向父德治淮南王獄中所得此書,非為師授也。向本不解道術,偶偏見此書,便謂其意盡在紙上,是以作金不成耳。至於撰列仙傳,自刪秦大夫阮倉書中出之,或所親見,然後記之,非妄言也。狂夫童謠,圣人所擇。芻蕘之言,或不可遺。采葑采菲,無以下體,豈可以百慮之一失,而謂經典之不可用,以日月曾蝕之故,而謂懸象非大明哉?外國作水精碗,實是合五種灰以作之。今交廣多有得其法而鑄作之者。今以此語俗人,俗人殊不肯信。乃云水精本自然之物,玉石之類。況於世間,幸有自然之金,俗人當何信其有可作之理哉?愚人乃不信黃丹及胡粉,是化鉛所作。又不信騾及駏驉,是驢馬所生。云物各自有種。況乎難知之事哉?夫所見少,則所怪多,世之常也。信哉此言,其事雖天之明,而人處覆甑之下,焉識至言哉?”

世人因為劉向煉制金丹沒有成功,就說他探索隱秘之事卻行為怪誕,喜好傳播虛無之說,所撰寫的《列仙傳》也都是虛妄之作。可悲啊!這就如同因為微小的瑕疵,就丟棄整尺的夜光璧玉,因為螞蟻鼻息般的缺口,就舍棄無價的淳鈞寶劍,實在缺乏卞和的深遠見識與風胡鑒賞真品的眼光,這也是陶朱公為此郁悶、薛燭為此長嘆的原因。其實煉制金丹的方法都收錄在《神仙集》中,淮南王劉安抄錄出來寫成《鴻寶枕中書》,書中雖有文字記載,但都隱秘了關鍵要訣,必須有口訣傳授,面對文字時有人指點講解,才能成功煉制。而且其中所用藥物,大多改了本名,不能直接按書上寫的名稱使用。劉向的父親劉德是在處理淮南王案件時從獄中得到這本書,并非由師父傳授。劉向本來就不懂道術,只是偶然見到此書,就以為書中之意全在紙上,所以才煉制金丹失敗。至于他撰寫《列仙傳》,是從秦朝大夫阮倉的書中刪選出來,或是親自見聞后記錄的,并非虛妄之言。即使是狂夫的童謠,圣人也會有所選擇;割草打柴人的話語,有時也不可遺漏。就像采摘葑菜和菲菜,不能因為根部不佳就全丟棄,怎能因為千百思慮中有一處失誤,就說經典不可用?怎能因為日月曾有過蝕象,就說星辰日月不是光輝明亮的呢?外國制作水精碗,其實是混合五種灰燼煉制而成,如今交州、廣州一帶很多人得到方法并成功鑄造。現在把這話告訴俗人,他們根本不肯相信,還說水精本是自然生成的玉石之類。何況世間若真有自然形成的黃金,俗人又怎會相信黃金可以人工煉制呢?愚蠢的人既不信黃丹和胡粉是鉛化物煉成,又不信騾和駏驉是驢馬雜交所生,堅持說萬物各自有固定物種,更何況難以理解的仙道之事呢?所見少則所怪多,這是世間常態。這話確實有道理,這些事理雖如天道般明確,但世人如同處在覆蓋的甑鍋之下,又怎能理解這些至理名言呢?

相比于葛洪的修仙之道,《黃帝內經》中所論述的得道養生之法是講得明白的。“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這是如實之真人。

認知之外的,闕如也,擱置不議,保留探索的空間,這樣這個世界才有意思。好,就到這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RMC:巴黎放棄引進波爾圖小將莫拉 納賽爾將介入引進扎巴尼的交易

RMC:巴黎放棄引進波爾圖小將莫拉 納賽爾將介入引進扎巴尼的交易

直播吧
2025-07-22 02:41:34
約基奇:NBA只有四個人真正影響了全世界,我還不夠資格

約基奇:NBA只有四個人真正影響了全世界,我還不夠資格

天光破云來
2025-06-27 15:55:26
72年我去公社開會,借宿在女干部家,她鋪了新床單

72年我去公社開會,借宿在女干部家,她鋪了新床單

戶外小阿隋
2025-07-08 02:26:56
專家:人民幣結算使中國能進一步鞏固在非洲各國市場的地位

專家:人民幣結算使中國能進一步鞏固在非洲各國市場的地位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025-07-21 15:51:18
吳鎮宇兒子費曼在杭州學畫畫,身材胖了好多,留著一頭長發好油膩

吳鎮宇兒子費曼在杭州學畫畫,身材胖了好多,留著一頭長發好油膩

小咪侃娛圈
2025-07-21 13:42:43
青樓出身,無法生育被休,改嫁上將連生11子,人人敬重的廣東之母

青樓出身,無法生育被休,改嫁上將連生11子,人人敬重的廣東之母

柳絮憶史
2025-07-21 11:30:50
50歲后,女人為什么還要找個伴?這兩個答案……

50歲后,女人為什么還要找個伴?這兩個答案……

特特農村生活
2025-07-22 03:06:57
宗慶后再被曝猛料,魔爪伸向多名女員工,還有浙大高材生為他生子

宗慶后再被曝猛料,魔爪伸向多名女員工,還有浙大高材生為他生子

寒士之言本尊
2025-07-18 01:15:03
花了3800,奉勸大家:天熱就在家里吹空調,千萬別去什么避暑勝地

花了3800,奉勸大家:天熱就在家里吹空調,千萬別去什么避暑勝地

冬天來旅游
2025-07-20 03:37:00
高溫已至!中科院提醒:愛喝白酒的人,喝白酒盡量做到5不要

高溫已至!中科院提醒:愛喝白酒的人,喝白酒盡量做到5不要

健身狂人
2025-07-20 15:12:30
比斯利帶女友度假,創造NBA歷史紀錄,卻成刺頭沒人要,女友很美

比斯利帶女友度假,創造NBA歷史紀錄,卻成刺頭沒人要,女友很美

大西體育
2025-07-21 20:37:06
1260萬元!知名女演員在意大利火車上被被盜

1260萬元!知名女演員在意大利火車上被被盜

意訊
2025-07-21 21:17:11
中國考古學界最令人遺憾的事情:我們至今沒有發現西周天子的墓葬

中國考古學界最令人遺憾的事情:我們至今沒有發現西周天子的墓葬

領悟看世界
2025-06-12 04:07:48
曝中國男籃召回三大國腳:楊瀚森+周琦同時歸隊,沖擊亞洲杯冠軍

曝中國男籃召回三大國腳:楊瀚森+周琦同時歸隊,沖擊亞洲杯冠軍

侃球熊弟
2025-07-21 23:54:03
女籃丟冠!宮魯鳴遭下課風波,贏球最大功臣心灰意冷,即將離隊?

女籃丟冠!宮魯鳴遭下課風波,贏球最大功臣心灰意冷,即將離隊?

云景侃記
2025-07-21 16:19:44
古德溫首秀23分2籃板3助攻!卡塔爾男籃78-95不敵韓國

古德溫首秀23分2籃板3助攻!卡塔爾男籃78-95不敵韓國

雷速體育
2025-07-21 12:38:41
安徽一對漂亮母女,竟愛上了同一個男人,結局令人沉默

安徽一對漂亮母女,竟愛上了同一個男人,結局令人沉默

坦然風云
2025-07-21 15:55:03
不容錯過的30款Switch超贊游戲推薦

不容錯過的30款Switch超贊游戲推薦

小怪吃美食
2025-07-22 02:18:32
二手房拋售狂潮席卷全國:我們制造史詩級變革?將會有什么結果

二手房拋售狂潮席卷全國:我們制造史詩級變革?將會有什么結果

小白鴿財經
2025-07-21 08:36:15
坐標杭州,37歲員工被裁暈倒了。房貸1萬多,兩個孩子,媳婦全職

坐標杭州,37歲員工被裁暈倒了。房貸1萬多,兩個孩子,媳婦全職

螞蟻大喇叭
2025-07-20 18:55:03
2025-07-22 04:23:00
古典讀書治學生活 incentive-icons
古典讀書治學生活
古典學術研究,讀書筆記。
1966文章數 1081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藝術要聞

故宮珍藏的墨跡《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這才是地道的魏晉寫法

頭條要聞

男子為終身質保花60萬買蔚來 1年跑17萬公里權益沒了

頭條要聞

男子為終身質保花60萬買蔚來 1年跑17萬公里權益沒了

體育要聞

這四位大兄弟,你們真敢要3000萬吶

娛樂要聞

五哈全員為寶石老舅送祝福

財經要聞

炒港美股"補稅潮"突襲?一文了解始末

科技要聞

劉強東闊氣出手!兩月投了4家具身智能公司

汽車要聞

勞斯萊斯前設計師全新力作 榮威M7正式亮相

態度原創

親子
旅游
時尚
家居
本地

親子要聞

看這小孩調皮的想上窗臺,媳婦炒幾個菜給公婆送,炒蘑菇太好吃啦

旅游要聞

熱聞|清明假期將至,熱門目的地有哪些?

二搭的風正在吹向你的CP

家居要聞

別樣老上海 重塑復古優雅

本地新聞

換個城市過夏天 | 誰打翻了濰坊的調色盤?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安市| 左权县| 巍山| 乾安县| 怀化市| 墨竹工卡县| 曲周县| 甘洛县| 武功县| 榆林市| 综艺| 和硕县| 库尔勒市| 勃利县| 大安市| 吐鲁番市| 奎屯市| 临桂县| 凤凰县| 东阿县| 瑞昌市| 个旧市| 新闻| 蒙城县| 诸暨市| 廊坊市| 祁连县| 德保县| 龙游县| 华亭县| 宜都市| 阜新市| 新昌县| 达拉特旗| 峡江县| 库尔勒市| 罗定市| 修武县| 衢州市| 洪雅县| 平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