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晚上定投發車,“久聰組合”公眾號上有發車提示,組合的自動跟車功能已經上線,同時打開股、債兩個組合的自動跟車,可以實現每周自動根據發車股債比例跟投,設置方法點擊下方名片在今日推文中查看:
這周前三天都漲得不錯,上證指數已經年內新高了。
市場就是這樣,誰也不知道它什么時候會漲,但指不定什么時候就來一波。
等看到漲幅再想買,價格就比之前高了,同樣的東西,高價格肯定沒有低價格劃算,貴的東西總對應更低的勝率和更小的上漲空間。
有人希望等上漲開啟一段時間后,或者突破某個關鍵點位后再買,認為這是“確認了上漲趨勢”。嘗試一陣子就會發現,實際上并不存在這種神奇信號,行情都是隨時可能終結的,任何時候買入,都無法判斷后面趨勢還會不會繼續。
趨勢交易策略也并不是想去預判哪次真的有趨勢,而是通過設置開倉紀律,確保每次上漲啟動時都買入,如果很快跌了就止損,如果真的有趨勢就吃肉。
這樣做的目的,是以多次止損的小虧損為代價,確保讓自己不錯過任何一次大行情。但同樣也會產生問題,如果市場中一直沒有大行情,而是不斷的震蕩,這個策略就會因為反復開倉和止損而不斷耗損。
相對應的是左側買入策略,它也不是想判斷反轉什么時候來,而是覺得價格便宜得可以接受了,就買入等待。
這樣做的目的,是以接受回撤和不確定的等待時間為代價,讓自己在未來行情反轉時能在場。但這個策略也有問題,如果設置的建倉價格過低,市場可能達不到就反轉,這樣就可能錯過大的行情。
右側趨勢和左側買入,都不是對市場方向的判斷,它們只是采用不同的方法,讓自己在行情到來時能拿著足夠的持倉,在場。
它們也各有優缺點,右側趨勢可以確保不錯過任何一次大行情,但沒有行情時會持續耗損;左側買入沒有耗損,但可能面臨長時間的被套,還可能因為沒來得及買入而錯過行情。
我覺得沒有哪個是絕對好或壞的,就是看自己能接受哪個的缺點,是能接受不知道持續多久的不斷耗損,還是能接受長時間的浮虧和錯過行情的踏空風險。
我自己早年做過一陣子趨勢,后來就是覺得耗損太難熬了,不知道行情什么時候來,但每一次耗損卻是真實發生的、回不來的,一直耗損就感覺面對著無底洞。
后來嘗試左側買入,覺得這個思路更適合自己,因為指數是不太可能跌沒的,長期總是會向上走的,在足夠分散化的基礎上,只要買的價格合適,我就有信心浮虧總是能回來的。
對浮虧的容忍、足夠長的資金期限、對情緒干擾的抵抗,這些又正好是我比較擅長的,所以后來我就都采取了左側買入:跌到估值足夠低的位置,就分步加倉,買夠了就等,足夠高再賣。
希望這波能繼續創出新高吧,當然創不出也無所謂,繼續等就是了,這本來也是左側買入需要付出的成本。
2025年6月25日估值:
股債利差估值分位9.5%,股票相對債券吸引力更高;
A股PE分位71.5%,PB分位24.4%,估值處于中等區間;
A股距離近15年的最低估值,大約還需跌31.9%,距近15年的中位估值位置,還需漲1.9%。
↓ 久聰基金投顧組合,輕松實現資產配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