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六月剛開頭,三伏天的熱乎氣兒就跟著來了。
今年三伏天從7月20日入初伏,一直要熱到8月18日才出伏。整整40天的“桑拿天”,可是十年里常見的長伏期。
田里的玉米、水稻正處在灌漿關鍵時候,最怕天公不作美。要是三伏天光下雨不熱乎,作物積溫不夠可長不飽滿。
可要是熱過頭又沒水,葉片曬卷了穗子也會空殼。老一輩看天吃飯有經驗,“六月初一晴一日,三伏雖熱百物生”。說的就是伏天熱透了,莊稼才能卯足勁長。
但現在氣候多變,光靠老經驗還不夠。山區種玉米的老鄉注意,伏天暴雨可能沖垮地壟。
得趕緊把排水溝挖深,坡地邊上壘些石頭擋泥。平原種水稻的,田里水層別太深也別太淺。太濕根爛葉黃,太干曬裂田埂,都得時時盯著。
棉區的棉花正開花結鈴,大太陽底下要防旱。隔三差五澆點跑馬水,別讓土曬成硬塊。還有那大棚蔬菜,伏天高溫高濕易生病。
晴天中午蓋遮陽網,早晚掀膜通通風。有人問,伏天雨水多咋辦?低洼地塊提前搭好排水泵,雨停就抽水別等澇。
傳統法子里,用草木灰撒在作物根部能防潮。
現在可以摻點腐熟的農家肥,既防病又補養分。我個人覺得,伏天管理關鍵在“勤”。
早起趁涼快多干活,晌午躲陰涼別硬扛。這40天里,不同作物有不同“脾氣”。玉米需水時別斷水,水稻曬田時別貪水。
到底啥時候該澆水、啥時候該曬地?老鄉們得多留意當地氣象站的分村預報。
咱種地靠天吃飯,但也能主動防著點。
把溝渠整利索,把遮陽網備齊,把肥料提前拉到地頭。
等伏天真正熱起來,心里有譜就不慌。今年三伏天到底有多熱?咱邊干邊看。
但有一條錯不了,早準備的地頭,秋收準能多收幾筐糧。現在趕緊動手:先查自家田里有沒有積水、旱裂縫。
再把遮陽網、塑料布、抽水機歸置到順手的地兒。
拿不準的技術問題,明天就去鎮上農技站問問。伏天是考驗,也是莊稼攢勁兒的時候。
咱多流點汗、多操點心,秋后糧倉才更滿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