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飲大窯的背后
作者 | 勝馬財經 馬成
編輯 | 歐陽文
一筆醞釀一年的重量級交易,或改寫中國飲料行業格局。
北京時間6月23日,市場傳出重磅消息:全球頂級私募股權投資機構KKR擬收購中國本土汽水品牌大窯飲品85%股權。接近交易的知情人士透露,“這筆交易談了一年。”面對多家媒體求證,大窯飲品官方保持沉默,僅以 “不予置評”四字回應。同樣,KKR方面也未對該潛在交易發表評論。
這一消息引發行業震動,若交易達成,將標志著疫情后美元基金在中國消費領域罕見的大型并購投資,可能預示著國際資本對中國消費市場信心的回歸。
華爾街收購之王的中國棋局
KKR并非普通投資機構,這家成立于1976年的私募股權公司被譽為 “華爾街收購之王” ,以出手穩健、不講故事著稱,是全球歷史最悠久、經驗最豐富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之一。
截至2025年一季度,KKR總資產管理規模高達6640億美元,同比增長15%。當季更是新募集305.40億美元資本,彈藥充足。
“KKR從1976年成立至今,經歷了許多周期和混亂。根據我們的經驗,正是這樣的時期會產生一些非常有吸引力的投資機會。”KKR聯席CEO Scott Nuttall在財報會上如此闡述其投資哲學。
KKR在中國的投資策略被內部投資人總結為“跟著中國產業發展階段去投資”。其投資履歷涵蓋農業食品領域的中糧肉食、受益于城市化進程的雷士照明和海爾,以及在移動互聯網浪潮中崛起的字節跳動。
大窯飲品的逆襲之路
被KKR看中的大窯飲品,是中國飲料市場近年來最成功的逆襲者之一。
2014年,當整個行業聚焦商超渠道時,大窯飲品創始人王慶東作出關鍵戰略決策:從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忽視的餐飲渠道切入,這一選擇讓大窯在巨頭夾縫中撬開市場空間。
餐飲渠道被稱為“易守難攻”的堡壘,它分散性強,需要經銷商點對點開發;且餐飲門店飲料柜空間有限,除去可樂、雪碧等標配品牌,留給新品牌的位置極少。
大窯以差異化產品破局,2021年推出“大汽水,喝大窯”品牌slogan,以酷似啤酒瓶的520ml大容量玻璃瓶打入市場。同時通過高利潤空間吸引渠道伙伴——經銷商利潤率達20%以上,比競爭品牌高出5-10個百分點。
官方數據顯示,高達78.4%的消費者通過餐飲渠道購買大窯,這一渠道貢獻了公司大部分銷售額。
從區域品牌到全國挑戰者
十年深耕,大窯已從內蒙古地方品牌發展為全國性競爭者。官網信息顯示,公司已在全國建立超千家經銷商網絡,覆蓋31個省區市的百萬余家零售終端。2023年營收超32億元,成為首個從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兩大巨頭手中搶到可觀市場份額的中國汽水企業。
更令人矚目的是,早在2022年,大窯在西北某城市的全渠道銷售額便已超越可口可樂,實現局部市場對可樂霸主地位的挑戰。“大窯挺進五環內也是一個重要分水嶺,它一度打破了北冰洋在北京牢不可破的神話。”一位飲品創業者如此評價。
2023年,大窯市場總監蘇彩艷宣布了更雄心勃勃的目標:用五年時間走向全國市場。為此,公司已在內蒙古、寧夏、遼寧等地投資建設七大智能生產基地,加速全國化布局。
全國化征途的關鍵一躍
對正在推進全國化的大窯飲品而言,KKR的入局可能帶來質的轉變。
中國飲料行業分析師指出:“老牌汽水做全國性品牌尚未有成功先例,區域汽水品牌要走向全國,資金是最大瓶頸。在自身不具備經濟實力且沒有大資本支持的情況下,全國建廠并非長久之計。”KKR的產業資源和管理經驗,將幫助大窯實現從餐飲渠道向KA渠道(連鎖渠道)的跨越。
目前大窯的渠道結構仍不平衡:78.4%來自餐飲店,來自便利店、大中型超市相對較少。KA渠道的突破將成為大窯真正成為全國品牌的關鍵一步。目前,大窯正積極拓展產品線,官網顯示,2025年6月公司連推三款新品:益生元果汁汽水、大窯白樺樹汁汽水以及瓶裝無糖茶和果茶產品,展現出創新活力。
北京一家燒烤店內,顧客舉起大窯嘉賓汽水的玻璃瓶碰杯暢飲。520毫升的大容量包裝與4-6元的終端售價,經銷商每瓶都能獲得豐厚的毛利空間,這正是大窯渠道動力的核心密碼。
業內專家認為,KKR的入局將為大窯的全國化戰略提供關鍵燃料。當“華爾街收購之王”與中國餐飲渠道汽水之王攜手,這場始于燒烤攤邊的商業故事,正在打開更廣闊的想象空間。
勝馬財經誠意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