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在抱怨:孩子學不好數學!
剛進小學,數學題就不會做了!
口算總是錯,一問又能答對!
孩子就是沒數學天賦!
我們可以看到這些抱怨,都是把孩子學不好數學的原因,完全歸結在孩子的身上。
實際上,對待小學數學,家長常常陷入3個誤區,也正因為此,孩子也難以學好數學。
第一大誤區:我數學不好,不會教孩子
我家雙胞胎的數學,是我負責輔導的。老公不愿意教數學,是說他被初中一位差勁的數學老師耽誤了。
老公說,初中時,他總是背錯數學公式,但可以解出題。老師總是用很惡毒的話,在全班同學面前批評他。慢慢地,他就失去了對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老公一直認為,背錯公式,但能做出題,這也是可以的。先不論這樣是否可以,但老師當眾多次批評他,肯定還是打壓了一個初中生的。
很多人在學習數學時曾有過不愉快的經歷,這種“噩夢”一般的回憶,讓他們抗拒再接觸“數學”,也自我否定:我數學不好,肯定教不了孩子數學。
實際上,代數、概率、微積分的研究只有幾百年歷史,我們自稱數學很差的成年人,也比中世紀大多數人好多了。根本不存在什么所謂的“數學基因”。
我們在超市購物時,能輕易選出更劃算的產品;在看到各類數據時,也能研究出規律。而這些“常識”,其實都是“數學”。我們比自己想象的更會“數學”。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 第六章 優惠類問題
第二大誤區:我會,你就該會
二年級上期學認時鐘時,孩子怎么講 也不明白。
我老公就急了,他說:“這不應該一看就會嘛,現在是2:45?!?/p>
我給他解釋:“期末才學乘法,乘法口訣表還沒背熟,分針要得出來要算5*9=45。他倆還做得慢或者做錯,很正常?!?/p>
老公說他看時鐘沒有這個乘法的過程,能看到就知道是“2:45”,他不能理解會需要這樣一個過程,他在強調“一看就會”。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 認識時間
不排除有些家長在數學的某一類知識點上天賦異稟,或者對數學整個的就是輕松拿捏,但也考慮下不同孩子的不同接受程度。
后來老師是按我這樣教的,閨蜜說她也是這樣教孩子認時鐘的,我才沒有自我懷疑我教錯了,是老公可能對時鐘這類知識“天賦異稟”罷了。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 上冊 認識時間
第三大誤區:學這么難的數學干什么呢?和生活又沒有什么關系
剛剛落幕的高考,都說數學難哭了。長沙剛剛結束的中考,數學最后一道題需要結合代數和幾何知識,才能解答,很多人看都看不明白,直接棄題。
不少人在吐槽:數學學這么難干什么?數學又沒有用。
家長如果有看過孩子的《數學》教科書,一定會發現:現在孩子學習數學的方法,有很多不同了。
這是因為我們正在從“學習如何做”向“學習為什么”轉變,從“學習解題技巧”向“學習深層次數學原理”轉變,而這種轉變,在學校的體現就是:
幼升小面試,不是考“3+2=?”而是問孩子:“媽媽買了3個蘋果,奶奶又帶來2個蘋果,那家里一共有多少個蘋果?"
小學一年級學“8+7=?”要用拆分法,先把8加上2湊成10,再加剩下的5,最后得到15。
小學二年級路經題,要想到兩種情況,知道根據題目畫圖,并且算出近似數,再去求解。
學習數學,我們在培養的是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一種思考以及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活中需要用到數學的地方其實很多,比如計算食譜配料、計算找零金額、測量身高、計算自己要積攢幾周的零用錢才能買到心儀的玩具。
同時,有些數學知識,可能我們暫時不明白有什么用處:比如計算百分比、統計、估算。
進入二年級下學期,我們沒有學3位數以上的豎式加減運算,但是學習了“近似數”,第7章整篇在講“估算”。相關的應用題也是需要先求近似數,再算整百或者整千相加或者相減的得數。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 近似數
開始我也一直不明白。
直到看了《父母如何給孩子講懂數學》這本書,我算是搞懂了。
我們的數學學習方法的變化,也是適應生活需求變化的。我們去超市去商場,付費基本是手機支付,并不需要我們快速算出精確的數值。但是準備選購的商品,大概會花費多少錢,是不是超出自己的預算,這是我們需要了解的。
因此就出現了上面二年級“近似數”先學,整百整千運算先學,3位數豎式計算暫時沒學的安排。
這陣子在看一部政法題材的電視劇《真心英雄》,國安的人需要把碎紙機里18張被碎成2*2毫米的紙屑A4紙復原,最后通過計算機數學建模的方式,在72小時內完成了任務。
《真心英雄》電視劇
如果跟你說現在搞的人工智能,里面的基礎算法都是數學,你可能要說我又不指望孩子學人工智能。
但上面這類無法解決的問題,不少都需要通過數學的協助或者突破才能解決。
《真心英雄》電視劇 片段
因此我們再回過頭來看中考、高考近年來的趨勢,數學題越來越活、越來越難。我們國家的進一步發展,是需要數學的進步的!我們需要給孩子講懂數學。
走出3大誤區,給孩子講懂數學
《父母如何給孩子講懂數學——小學數學知識講解與思維拓展》這本書,適合家長培養自己作為教育者的自信,幼升小、小學1-3年級的家庭,尤為適用。
拆分法、湊十法,究竟是什么意思,該怎么做,怎么給孩子講,怎么保證孩子不出錯。我是孩子二年級快讀完了,還是一臉懵。
這本書就巧妙地用數軸,給我們做了演示。數軸往右移動是“加”,往左移動是“減”。
我也終于明白為啥不能“8+7”直接等于15,還得先算上8+2湊成10,再加上剩余的5,再算出最后答案。
算式“10-7”換成文字,書中竟然有5種之多的表述方式。
而“3*4"同樣可以用7種不同的說法來表述,這也是二年級上學期我們學習乘法時,老師提及的重難點、易錯點。我家當時練習也總是錯,我教了很多遍才勉強明白。
現在看了書,如果重新教孩子,我相信我和孩子都不會那么費勁了。
書里總共講述了140個知識點和思維方法,引入了26個小游戲、46個小測試,幫助家長帶著孩子輕松學習數學、愛上數學。
現在孩子要完成一道減法題的方法較之父母更多樣了,好處是孩子的自由度確實更高了,壞處是家長需要下點功夫去理解孩子到底是怎樣解題的。
《父母如何給孩子講懂數學》,準小學生、小學生家長不妨都看一看,幫助孩子真正學會用數學思維去思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