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印度媒體跟打了雞血似的,瘋狂炒作稀土話題,說印度政府正摩拳擦掌,計劃砸下500 億盧比(差不多 40 億人民幣),一頭扎進稀土領域,一門心思要打造自家的稀土加工能力,還想在印度境內挖稀土,擺明了要跟中國稀土 “劃清界限”。更勁爆的是,據說這個計劃半個月內(15 天)就要拍板定案。這消息一出,大家都忍不住嘀咕:印度這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
要說印度為啥突然對稀土加工這么上心,背后的算盤打得那叫一個響。第一個原因,印度可是眼睜睜看著稀土在國際博弈里“大殺四方”。之前中美關稅戰打得熱火朝天,咱們中國拿出稀土這張 “王炸”,直接把美國打得找不著北。美國總統特朗普都被打得沒轍,一趟趟地找中國談條件、說好話。這一幕可把印度看紅了眼,心里直癢癢,也盼著能有這么一張能讓美國都忌憚的 “王牌”,好提升自己在國際上的話語權。
第二個原因,其實印度一直以來都挺依賴中國稀土的。在關稅戰那陣兒,中國對稀土的管控進一步收緊,從最開始的輕稀土,后來連中重稀土也加強了管理。這一操作,直接影響到了全球的高端產業和軍火制造。雖說現在中國對稀土審批放松了一些,但涉及到軍事用途,審批還是卡得死死的。印度的軍工等產業也被這波管控影響到了,它心里害怕啊,擔心以后也落得和美國一樣的下場,被稀土“卡脖子”,所以鐵了心要擺脫這種依賴。
第三個原因,印度瞅準了中國稀土管制帶來的“機會”,一門心思要在稀土市場分一杯羹。印度心里盤算著,要是真能自己開采、加工稀土,美國肯定得對它另眼相看,以后稀土訂單說不定都往印度送。這樣一來,美國有了新的稀土來源,就不用怕中國的稀土限制了,能更放心地在國際上跟中國 “掰手腕”,而這局面正是印度喜聞樂見的。印度一直憋著勁想當亞洲老大,這回可算是逮著個 “機會”,想靠著稀土翻身了。
不過話說回來,印度想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真有那么容易嗎?咱先看看印度的稀土家底,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顯示,中國稀土儲量穩居世界第一,印度也不算差,儲量有690 萬噸,在全球能排進前五。按理說,手里有礦,發展稀土產業應該有底氣吧?可現實卻給印度潑了一盆冷水。印度稀土儲量確實可觀,但是在分離提煉這一塊,印度技術極其落后,這么多年,空守著這么多稀土,開采量卻少得可憐,在全球稀土供應里,印度的貢獻連 1% 都不到。
要想在稀土領域干出點成績,印度首先得攻克稀土分離和精煉技術。這技術難關對印度來說,或許咬咬牙能解決,但稀土產業可不是光有技術就行的。從開采、加工,到專業人才培養,再到礦區基礎設施建設,哪一項不需要大把的資金和精力?印度就投那40 億人民幣,連塞牙縫都不夠。再看看中國,在稀土產業鏈上中下游都牢牢占據主導地位,幾乎壟斷了整個行業。印度想在短時間內打破這種局面,比登天還難。之前印度就信誓旦旦地說要靠 “印度制造” 打敗 “中國制造”,結果呢?口號喊得震天響,最后悄無聲息沒了下文。
眼瞅著自己在稀土領域進展緩慢,又離不開中國稀土,印度國內各產業界急得不行,紛紛給印度政府施壓,讓政府趕緊想辦法改善和中國的關系,早點拿到中國的稀土。這不,6 月 23 號,印度國家安全顧問、中印邊界問題印方特別代表多瓦爾跑到北京來了,對咱們來說,他也算是個 “稀客”。中央外辦主任王毅會見他的時候,也坦誠地說,最近中印兩國關系有了一些積極變化,但還得加把勁,多溝通交流。印度防長還來青島訪問了,這可是他近幾年少有的訪華行程。
印度接連放出這些信號,明眼人都能看出來,莫迪政府被中國的稀土管制給“震懾” 到了,心里開始打退堂鼓,想著趕緊緩和和中國的關系。嘴上喊著要拋棄中國稀土,身體卻很誠實,又是派人訪華,又是釋放友好信號,這不就是典型的 “未戰先怯” 嘛!
印度這出“拋棄中國稀土” 的大戲,到底是真要破釜沉舟,還是雷聲大雨點小,在 15 天倒計時結束后,或許就能見分曉。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印度想要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且,在國際合作越來越緊密的今天,搞 “脫鉤”、鬧“獨立”,真的能讓印度在稀土領域闖出一片天嗎?咱們就等著看印度接下來還能整出什么新花樣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