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期3年的“體重管理年”活動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全民正在動員起來打一場防控超重肥胖的健康保衛戰。中華預防醫學會主辦的第二屆中國肥胖防控大會征集了一批論文,在這里,我們將選取部分優秀論文中的最新研究成果、新發現以及新理念,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以此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體重管理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健康的選擇。
人們都知道胖了要多動。目前研究發現,高強度體力活動與心血管疾病發生和死亡風險降低相關,然而高強度體力活動是否足以減輕由肥胖導致的心血管疾病及死亡風險,目前仍不明確。于是,來自華北理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和青島大學附屬山東省婦幼保健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對此展開了研究。
該研究納入開灤研究中92931名唐山地區參與者,隨訪時間為2006~2020年。研究人員通過身體質量指數(BMI)和腰圍來評估參與者的肥胖狀態,分析了對于低體脂人群、全身性肥胖人群和中心性肥胖人群,低、中、高強度體力活動與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全因死亡率之間的關系。
在14年的隨訪期間,共出現了9997例心血管疾病病例和12586例死亡病例。隨訪所發現的結果有些令人意外:與低體脂人群相比,采取高強度體力活動的全身性肥胖人群,心血管疾病風險仍然高出35%。采取高強度體力活動的中心性肥胖人群,心血管疾病風險仍然高出10%。高強度體力活動并未增加全身性肥胖人群的全因死亡風險,也無法降低中心性肥胖人群的死亡風險。雖然如此,但對于肥胖人群來說,高強度體力活動對心血管疾病仍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另外,采取低強度體力活動的低體脂人群,其心血管疾病風險低于其他人群。
研究人員總結認為,在中國人群中,相比于低體脂狀態,高強度體力活動未能降低肥胖相關的心血管疾病風險,但高強度體力活動結合健康腰圍,可能促進健康老齡化與長壽。此外,這項研究揭示了通過高強度體力活動或其他方式維持肥胖人群肌肉健康的重要性,為通過運動干預或體重管理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提供了新策略,有助于提升疾病預防的有效性和干預的針對性。
研究的情況講完了,那么問題也來了:肥胖者不就應該多運動、上強度嗎?那為什么高強度體力活動反倒不適合肥胖者呢?目前專家普遍認為,肥胖者在進行高強度體力活動時,體重負荷會增加,導致心臟需要更強烈地收縮來泵血,從而引起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等生理反應,這可能會加重心臟的負擔,長期如此可能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相比于高強度體力活動,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和抗阻運動更適合肥胖者控制體重、預防相關慢性疾病。
本文整理自論文《肥胖分層的體力活動與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的關聯》
作者系華北理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王友信
青島大學附屬山東省婦幼保健研究院 田秋月
編輯 || 顏紅波 楚超
校對 || 鄭春華
審核 || 董超
轉載請注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