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父母對還孩子的期望值是越來越高了,無論家庭條件好壞,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成龍成鳳,考上一所好大學,擁有一份好工作。
對父母來說,自己的事業固然重要,無論怎么努力,好像目的都差不多,都希望給自己的孩子盡可能提供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
所以學區房一度火爆,辛辛苦苦付個首付,無非是想讓孩子上一所好點兒的學校,學區房的價格也水漲船高。
于是乎,農村的想去縣城讀書,縣城的想去市里讀書,市里的想去省城,省城的想去首都。
那么問題來了,隨著學歷貶值,在很多人散布讀書無用論的情況下,為什么還要這么卷呢?
其實,教育內卷的原因很簡單,對農村孩子來說,不讀書,出路還真不多,對城市孩子來說,沒有學歷想找一份好工作也難如登天。
現在的社會經濟發展早已成熟,小學畢業暴富的現象已成為歷史,很多工作沒有文憑,你連門都摸不著。
就拿考公來說,最低也要求你本科畢業,否則,你連資格都沒有,更別說技術含量高的高薪工作了。
事實上,絕大部分孩子是意識不到這一點兒的,他們并不喜歡讀書,甚至很多都有厭學的現象,和父母的初心完全背離。
父母對孩子的學習心急如焚,甚至焦慮,而孩子依然我行我素,完全不理解父母的苦心,成為現在很多父母的心頭之痛。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從厭學到考上頂級985,我到底用了什么辦法?
01
掙錢和陪伴,對孩子來說到底哪個更重要?
高中畢業后,我去了南方打工,作為一個農村孩子來說,這是無奈的選擇,也是唯一的路,雖然這條路充滿了荊棘與坎坷。
當時,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基本是放養狀態,學習好了就繼續供應你讀書,學習不好就回來放羊,要么就出去打工。
做生意?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家里根本就沒本錢,哪怕是小生意,在他們看來,學習不好就說明你不是讀書的料兒,還不如早點回家種田。
在深圳打了兩年工,回到老家結了婚,擺在面前的路依然是打工,一年后,我有了自己的女兒,初為人母的喜悅,很快就被現實無情的嘲笑。
我和老公工資都不高,為了多存錢,只好把女兒丟到老家讓父母帶,女兒成了留守兒童。
很快,女兒在村里讀了小學,令人焦慮的是,女兒的學習成績一直倒數,一直到小學三年級,女兒出現了厭學情緒。
我和老公不得不想辦法改變這個狀況。
如果照此下去,女兒的將來可想而知,為了給孩子提供一個相對好的教育環境,我和老公辭職回了老家。
當時,老公已經在工廠做到了技術骨干,工資也不低,辭職時的無奈可想而知,為了孩子,只能放棄自己的未來。
回到老家,看著女兒怯懦的眼神,我忍不住辛酸落淚,跟爺爺奶奶的孩子,多少都會有些性格問題,嚴重的代溝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我狠狠心,拿出多年的積蓄在縣城付了首付,訂完房子,我長出了一口氣,終于能讓女兒進城讀書了。
我開了一家早餐店,每天起早貪黑,看著女兒臉上的笑容,我還是欣慰的,轉到城里的小學后,女兒明顯開朗了很多,雖然依然不喜歡學習。
我意識到,陪伴和掙錢相比,前者要重要得多,錢可以慢慢掙,孩子耽誤了,再也沒有機會去補救。
02
學霸是怎樣養成的。
考初中的時候,女兒無緣小班,只好讓她讀了普通班,沒想到初中是我噩夢的開始,女兒厭學越來越嚴重。
上課的時候,女兒老是左顧右盼,根本就不看黑板,我自己都記不清楚班主任教育我多少次了,每次家長會,我都坐在后面如履薄冰。
孩子根本就沒有學習主動性,在她看來,上課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雖然我講了太多的大道理,但女兒無動于衷。
父母的苦心,在孩子看來,根本就是自尋煩惱,她們覺得,未來是她們的,和父母無關,這是我痛苦的領悟。
初一暑假,表姐的女兒要去北京旅游,想讓我女兒和她做個伴,我答應了,讓孩子見見世面也好,雖然她父母還沒去過北京。
一個禮拜后,女兒回來了,她第一句話我依然印象深刻:媽媽,清華校園真的好漂亮,我想去那里讀書。
我愣了一下,肯定地告訴她:只要你努力,就能邁進清華的大門,媽媽相信你!
當時我只是覺得女兒也就是有感而發,作為媽媽只能鼓勵她,這個夢對她來說,很美,但遙不可及。
從此后,女兒好像努力了很多,我再也沒被班主任喊到學校。
但每次開家長會,我依然悄悄的坐在后排,孩子的自卑有可能因為父母,父母的自卑又何嘗不是因為孩子呢?
初三下學期,一次家長會剛剛結束,我走到教室門口,看到墻上貼了幾張紙,很多家長都站在那里看學生的成績。
我想快步走過去,一個家長笑著對我說:你女兒真棒!我滿臉通紅,以為他說的反話。
班主任剛好在后面,滿臉堆笑的說:他女兒就是清華北大的料兒。
我鼓起勇氣看了一眼成績表,女兒的名字赫然排在第一的位置,比第二名整整高了60多分,我揉揉眼,沒錯,是我女兒。
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那天,我腰桿筆直地走出了校園,一切,都值得了!
后來,女兒以全縣第28名的成績進入重點高中,三年后,以全縣第一的成績考入一所頂級985大學。
女兒的優秀,并不是我多么懂得教育孩子,但我知道,是那次北京之行,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03
教育的根本,是激發孩子心中的斗志。
我常常想,孩子愿意學習,才能好好學習,她們心中,要有斗志,才可能成功,而這種斗志,絕不是來源于父母的說教。
我見過很多父母,對孩子要求極其嚴格,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各種補習班,各種一對一,讓孩子不堪重負。
但結果真的就好嗎?我看未必,這樣的教育,背離了教育的初衷,教育的根本,是激起孩子內心深處的渴望。
當然,我女兒只是個例,去清華看看,也許并不會讓每個孩子都茅塞頓開,只是一種方法而已,我們作為父母,就是找到這把鑰匙。
你可以帶孩子出個遠門,看看大城市的風景,去大學校園轉轉。
可以和他們聊聊理想,聊聊人生,就像朋友間的交流,要自然,要真誠。
孩子最反感的就是長輩的說教,就是父母告訴她“你一定要怎樣”,她們反感補習班,反感人格的不對等。
父母要避免的是,在孩子面前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即便你絕大多數時間都是正確的,要想教育好孩子,第一步是成為他們的好朋友。
現在想想,女兒成績再不好,我從沒有吼過她,我和她交流的方式,就像朋友之間的聊天,而那次北京之行,只是偶然,也是必然。
努力,從來都是個體的事情,外因永遠是輔助,如果孩子真的努力了,結果如何就坦然接受,只要他們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就是教育的成功。
希望每個家長,都能和孩子融洽相處,找到他們心中的那把金鑰匙。
作者:等風來
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內心也要擁有自己向往的詩和遠方,關注我,持續給您提供更多育兒干貨。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