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曾經火過一時、后來被刑事的打假網紅曾經在直播里說過一句網絡名言——“某音上的律師,十個有九個在騙”。雖然這是個人的評價,但也是獲得了很多人的認可,反映了律師業務網絡推廣中的普遍虛假宣傳問題。
這不,昨天(6月26日),擁有14萬粉絲的成都 “網紅律師”西綠被爆律師身份在造假登上了詞條熱搜,引發廣泛關注。法律圈本來是一個小眾群體,能夠登上熱搜,說明背后的社會影響有多廣。
根據報道,西綠本名趙某某,長期活躍于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平臺,小紅書有1.5萬粉絲,抖音有14.9萬粉絲,以靚麗的外形、豪華裝扮優雅生活(又是愛馬仕又是奔馳E又是拉夫勞倫的)、動不動就在開庭、在法院、在擬寫法律文書、在處理法律糾紛等分享“法律人”的日常“工作狀態”、普及一些法律知識等內容,頗具人氣和規模。
然而,網友到“西綠”自報的律所去查詢,發現根本根本沒有她這號律師。于是乎,紛紛質疑其律師身份的真實性,終于登上了熱搜,也引來了其自報律所的注意,引來了官方媒體的報道和核實。
現代快報記者登錄德“西綠”自報的禾翰通律師事務所官網,未檢索到趙某某的任何信息;在成都市律協官網查詢,也沒有趙某某的信息。6月25日,德禾翰通(成都)律師事務所發布公告,明確表示:在發現趙某某涉嫌刑事犯罪相關情況后,律所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目前,公安機關已受理案件并展開調查。律所對違法犯罪行為零容忍,后續將全力配合公安機關調查工作。
目前,“西綠”的社交賬號已更名為“西西”,并設置為私密賬號。6月26日,成都市雙流區公安分局回應現代快報記者,與律師相關的案件應由司法局處理。但截至發稿,記者多次撥打成都市司法局律師工作處電話,始終未能接通。此前,“西綠”賬號曾回應稱,“我不是,我是想立律師人設,我在積極處理,對不起。”
一些律師在平臺紛紛撰文或是留言表達不滿,“假律師大行其道,真律師寸步難行”、“擠壓了正兒八經從業的律師生存空間”、“真讓人感覺很荒唐,假律師靠人設日進斗金,很多真律師卻在溫飽線上掙扎”、“假律師利用短視頻平臺“精英濾鏡”誤導公眾,損害行業公信力”......
看看“西綠”此前發布的開庭場景,桌椅凳子、電腦配置、桌牌樣式等等開庭環境,以下面幾張圖片為例,可以說無一符合真實的法庭環境,都是作假和私人擺拍。
如此低劣的造假,居然還真的有人信了。看看這些視頻的播放量,動輒幾萬幾千的轉發量、點贊量。于此大的傳播量,也就難怪被發現造假后,反響會如此強烈了。
真是應了那句話,網絡上,你跟網友講真話、說實情,往往沒人看,只有投網友所好的打造人設和場景、內容,才能收獲流量。久而久之,劣幣驅逐良幣,只有那些具有識別力的網友,才能關注到貨真價實的自媒體。不過,這樣具有識別力的網友,只占很小的比例。
其實,此次“網紅律師”的翻車只是陰影里的蟑螂已經滿了,偶爾幾個跑到了陽光下而已,而且自報律所,很容易被查到真假。試想,如果其在火起來的這幾年,能考過法考拿到律師證,其視頻中的造假擺拍,豈不是成了“合法”宣傳了?
網上,又有多少認證過賬號資質的“律所”、“律師”,也在看著“西綠”一樣的網推事情呢?以前,一提到網上法律服務推銷,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都是法律公司。現實是,在利益的驅動下,很多的律師事務所和法律公司早就合二為一、業務深度融合綁定了。網上曾經有法律公司宣傳,旗下開有八家律師事務所。
例如,2025年5月6日,武漢市司法局發布《行政處罰決定書》,吊銷了湖北山輝律師事務所的執業證書,并處罰款20000元。
經湖北省司法廳調查,湖北山輝律師事務所成立于2019年,名義上由執業律師張某某負責,但該所實際控制人為不具備律師資格的某法律咨詢公司老板喬某某。山輝律所因不當網絡推廣、違規承諾、違規收費等問題,遭到大量投訴。僅2023年9月至2024年10月,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就接到涉山輝所各項投訴533件,武漢市司法局轉辦投訴19件......
司法部門認為,山輝律所存在向司法行政部門提供虛假材料、對律所疏于管理、違反規定接受有利益沖突的案件等違法違規行為,最終決定吊銷其律師事務所執業證書。
此前的公示的江蘇省司法廳(蘇司罰決字[2024]第7號)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成立于2014年的江蘇唯悅律師事務所,長期被非律師人員實際控制,長期不召開合伙人會議或律師會議;律所的負責人雖然為律師,但根本不履行法定律所管理職責,而且由幕后非律師的老板所安排;在司法行政機關組織的律師執業監督活動中,律所隱瞞真實情況,提交虛假材料。據此,司法廳決定吊銷這家律師事務所執業證書。
隨著此前媒體關注過的法律公司野蠻生長、虛假承諾、違規經營等問題,司法部聯合市場監管部門進行過一次全國性的專項整頓,于是,很多的法律公司開始“借殼上市”,或是直接控制律所,或是跟律所深度合作,已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還怎么查?
之前煙語君早在2024年的《網上喊“被律師騙”的這么多,其中多少是真律師,多少是假律師?》文章中就曾經寫過,網絡上,有些是法律服務公司,有些是律所賬號下的非律師人員,都在各種打著律師的幌子以各種名亮眼宣傳招攬法律業務,利用套路話術模式吸引需要法律服務者下單。先是索要很少的費用,繼而再索要其他費用,一步步的引人上鉤,最后又利用網絡維權的困難、被騙者法律知識不夠、市場監管力度不足、警方打擊力度不夠等現實,逃避處罰。
網上,一篇篇教人如何識別真假律師的文章,其實管個毛線用。現在的情況是,網推法律業務的,早就法律公司跟律師事務所合二為一了,賬號認證都是律所、律師的,可接待人員卻不是律師,什么都敢承諾,只要付錢就行。至于付了錢之后,一大堆的話術和套路在等著你,讓你打官司賠了夫人又折兵。
很簡單的問題是,“網紅律師”“西綠”常年在網上有律所名稱的冒充律師,而且粉絲、視頻播放量如此之大,為何被冒充的律所在此次翻車之前,不出來維權?再有就是,“西綠”在網上承攬的案子,都是哪個律所的律師在辦理,二者之間究竟是什么關系?
這些問題不查,只是一場偶發性的“網紅律師”人設崩塌熱議盛宴,結果就是,背后的推手再換個“網紅律師”,按照此前的套路繼續打造就是!如此的現象,摧毀的將是整個律師行業的社會形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