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紅旗滿族鄉后蘭村,東北三華里有座破墳頭。荒草半人高,土堆才齊腰,看著像普通老墳包。
,這底下埋的是康熙朝重臣索額圖。1744年,索家從北京遷到孤家子屯,第二年把他遺骨搬來。二百八十多年過去,墳頭越縮越小,守墓人卻沒斷過。
索家后人說,打太爺爺那輩起,就輪流住附近看墳。有人問,守個破墳有啥用?
種地不香嗎?
可索家老五說,小時候爺爺總摸著墓碑念叨:“這是咱家根。”索額圖這輩子,幫康熙擒過鰲拜,平過三藩,簽過《尼布楚條約》。
功高震主的人,晚年卻因爭儲被圈禁,死在宗人府。康熙罵他“本朝第一罪人”,可《尼布楚條約》至今寫進教科書。村里老人說,早年墳頭連塊碑都沒有,就靠口口相傳認位置。
前幾年雨水多,墳頭塌了半拉,索家湊錢用石頭壘了邊。
“咱不圖啥,就怕哪天沒人記著,老祖宗真成孤魂了。
”附近種地的王大爺說:“索家娃子下地干活,總繞著墳走兩步?!庇腥擞X得守墓是封建迷信,也有人說:“沒這些老理兒,村子咋有底氣?
”去年秋收,索家老六為看墳錯過賣糧好價,媳婦跟他鬧了半月。
“錢能再掙,根斷了可接不回來?!崩狭自趬炃俺楹禑?。
未來幾天有大雨,索家商量著給墳頭鋪層塑料布,省得沖壞。
村里文書說:“全鄉像這樣的老墳不多,該立個牌子保護起來?!笨伤骷胰苏f:“牌子是死的,人心是活的,有人守著比啥都強。
”老輩傳下句話:“地種得再精,忘了祖宗,收的糧也不香。
”您說,這守墓的老理兒,是該丟還是該留?點關注,下期帶您看索家守墓人一天咋過的。注:文中守墓代際、具體事件經口述整理,歷史細節以史書記載為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