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觀音—印度老山檀清刀造像】
含玻璃罩41×29×52㎝高
含底座30.8×15.8×41㎝高
檀香27.5×9×36.5㎝高(3318克)
?水月觀音,作為觀音菩薩眾多應化身中的經典形象,自唐代起便在佛教藝術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名源自 “水中月” 的意象,既象征著觀音菩薩的慈悲如月光般遍灑世間,又暗合 “諸法空相” 的般若智慧,在虛實相映間傳遞著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
這種將宗教哲思與美學意境完美融合的造像,不僅是佛教信徒虔誠供奉的對象,更成為中國古典藝術中 “神性與人性和諧共生” 的典范 —— 她打破了傳統神像的威嚴刻板,以自在從容的姿態消解了凡圣之間的距離,讓慈悲與智慧變得可感可觸,歷經千年仍散發著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
如今,這尊以醇正印度老山檀雕琢而成的水月觀音像驚艷現世,它復刻自明代法海寺壁畫中的經典范本,由大師虔心以清刀工藝親工雕琢,每一處細節都傾注了對佛法的敬畏與對藝術的執著。
此尊水月觀音選用直徑 30.8 的印度老山檀特材,其木質致密溫潤,經歲月陳化后油脂內斂,香氣醇厚綿長。作為佛教中象征清凈與神圣的香材,老山檀的氣息與水月觀音的精神意境相得益彰,輕嗅間仿佛能牽引觀者進入安寧悠遠的禪意空間。
大師以清刀工藝復刻法海寺壁畫時,始終恪守 “以形傳神” 的準則。法海寺壁畫中的水月觀音本就是明代宗教藝術的巔峰之作,其線條如行云流水,神態在莊嚴中透著溫婉。匠人以刀為筆,將壁畫的平面美感轉化為立體雕塑的縱深張力:觀音衣袂的褶皺隨肢體舒展自然垂落,每一根線條都兼具絲綢的柔滑與石材的凝練;發絲細如毫芒卻根根分明,從寶冠垂落的瓔珞顆粒飽滿,在光影中折射出含蓄的光澤。尤為精妙的是對 “自在相” 的詮釋 —— 右腿輕抬支起,右臂隨意搭于膝頭,左手若不經意地撐在身側山石上,這種看似隨性的姿態,實則暗合 “觀自在” 的禪意,將菩薩的灑脫與慈悲刻畫得入木三分。
觀音的開臉堪稱點睛之筆:眉眼細長微彎,目光低垂卻似含秋水,在眼簾與眉骨的陰影間藏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這抹微笑既非大喜亦非大悲,恰如月光穿透云層般柔和,既流露著對眾生的悲憫,又透著洞悉世事的通透。背后的圓形背屏雕有纏枝蓮紋,線條婉轉如流水,既延續了唐代造像的雍容氣度,又以鏤空工藝增添了幾分空靈,與觀音的姿態形成 “實與虛” 的巧妙呼應。
這尊水月觀音像,早已超越了單純的工藝品范疇。它以老山檀的溫潤為骨,以清刀的精魂為韻,將千年來中國人對 “慈悲” 的理解凝固其中。無論是置于雅室清供,還是作為傳世藏品,都能在靜默中傳遞著超越時空的精神力量,靜待與懂其深意的藏家結緣,讓這份神性與人性交織的美好,在時光中永續流傳。
歡迎關注,每日更新家居空間雅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