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損傷后,身體往往會出現一系列不適癥狀。從中醫角度看,這些信號反映了體內氣血失衡的狀態。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那些容易被忽視的身體“提醒”。
身體困重是最典型的感受之一。很多患者描述自己“像裹著濕棉被生活”,胳膊腿沉得抬不起來,連翻個身都費勁。尤其在陰雨天,這種酸重感還會加重,肌肉仿佛被灌了鉛。
面色萎黃、精神萎靡也是常見表現。照鏡子時發現自己臉色發黃沒光澤,整天疲憊無力,明明睡了很久還是哈欠連天,對什么事都提不起興趣。
食欲變差也是身體發出的信號。面對平時愛吃的飯菜突然沒了胃口,勉強吃幾口就覺得肚子發脹。有時還會感覺口水變多,嘴里淡淡的,甚至帶點甜味。
頭面部油膩的現象很普遍。早上剛洗的頭,到下午劉海就油得打綹;洗臉后沒多久,額頭又泛起了油光。有些人刷牙時還會惡心干嘔。
二便異常尤其值得關注。大便總是不成形,黏在馬桶上沖不干凈,顏色發青;小便可能控制不好,滴滴答答排不凈。這些都是體內水濕運化失調的表現。
伸出舌頭看看,如果發現舌體胖大,舌苔又厚又白,像鋪了一層雪,這也是體內濕氣重的典型標志。
為什么脊髓損傷后容易出現這些情況呢?中醫認為主要原因是:
氣血運行受阻:損傷導致經絡不通,氣血無法正常濡養全身,就像河道堵塞后兩岸土地得不到灌溉。
肝腎虧虛:肝主筋,腎主骨生髓。脊髓損傷后,肝腎精氣不足,筋骨失養,導致肢體功能恢復困難。
脾胃虛弱:很多患者消化吸收能力減弱,“水濕”停聚體內,加重了困重、油膩等癥狀。
咨詢:187-0165-0294
面對這些困擾,北京辰星中醫杜傳太主任基于五十余年臨床經驗,總結出獨特的中醫調理路徑。他主張 “一人一方”個性化治療,根據患者體質差異調整方案。其核心治療思路是:
初期以祛除外邪為主,清除體內的風、寒、濕等病理因素;
后期著重健脾益腎、疏通經絡、補益氣血,恢復身體本源功能。
杜主任獨創的 “養髓復痿湯” 療法,遵循 “調補肝腎治本,活血通絡治標” 原則,以25天為一個療程,通過持續調理改善下肢麻木、肌張力異常、二便功能等問題。
脊髓損傷后的康復就像一場馬拉松,關鍵在于及早識別身體的“信號”,采取針對性調理。當您注意到上述癥狀時,不妨嘗試中醫的整體調治,讓傳統智慧為您的康復之路增添一份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