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提醒:一旦發生異物卡喉,“停食速醫”是關鍵
生活中,很多人喜歡喝紅棗粥,覺得既營養又美味。但你知道嗎?一顆小小的棗核,可能藏著大大的危險。近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連續收治兩例因誤吞棗核導致食管穿孔、甚至危及生命的患者,中大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家提醒,一旦發生異物卡喉,“停食速醫”是避免災難的關鍵。
先來看看兩個真實案例:張阿姨(化姓)早上喝紅棗小米粥時,邊喝邊和家人聊天,不小心把一顆棗核吞了下去。當時她感覺喉嚨下方有點梗阻,吞咽時還有疼痛感,但想著喝點稀飯也許能把棗核沖下去,結果胸口疼痛越來越劇烈,趕緊去了中大醫院,找到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馮旭主任醫師。醫生在食管鏡下發現,棗核尖銳的兩端已經深深扎進了食管壁。另一位梁大爺(化姓)早餐喝八寶粥時,也誤吞了里面的棗核,立刻出現吞咽劇痛、無法進食的情況,找到中大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朱新副主任醫師。CT檢查顯示棗核橫插在食管內,經過緊急手術,異物成功被取出。
中大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陳慧君醫師指出,這兩個案例有一個共同之處,都是在喝看似“安全”的粥時,因為放松了警惕而誤吞了棗核。可別小看這顆小小的棗核,它在食管異物中屬于高危類別,背后的原因值得大家仔細了解。從形狀上看,棗核兩端尖銳得像針一樣,一旦卡在食管里,尤其是食管入口、主動脈弓附近等生理狹窄的地方,很容易刺穿或嵌入食管壁。而且棗核材質非常堅硬,要是強行吞咽饅頭、飯團等食物想把它沖下去,不僅沒用,反而會讓它扎得更深,更加危險。此外,棗核還很容易隱藏在粘稠的粥或稀飯里,特別是那些去核不徹底或者煮裂的紅棗,不容易被發現。喝粥時人們往往放松了警惕,就容易“囫圇吞下”。更兇險的是并發癥,食管穿孔可引發縱隔感染、膿胸,靠近主動脈的嵌頓可能導致致命性大出血,長期嵌頓還可能形成食管氣管瘺。
異物卡喉,記住三步“救命法”。首先要立即停止進食,減少吞咽動作,防止異物移動到更危險的位置;接著低頭輕咳,如果異物卡在咽喉部位,可以嘗試輕咳,看能否將異物排出,但要避免劇烈咳嗽;最后是急診就診,首選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并告知醫生異物的形狀、誤吞的時間。醫生一般會安排做喉鏡檢查或頸部CT來定位異物,千萬不要因為“暫時不疼”就拖延檢查。
中大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陸玲教授提醒,預防遠比治療更重要。吃飯時不要說笑、分心,尤其是在吃魚、雞骨等帶刺食物的時候;要讓兒童遠離紐扣電池、磁鐵等小物件,因為這類腐蝕性異物可能在2小時內就導致食管穿孔;老年人要注意假牙松動脫落的風險,在睡前務必摘下假牙。總之,誤吞異物絕不是一件小事,尖銳物體很可能會成為“隱形殺手”。記住“停食速醫”的原則,在關鍵時刻真的能救命。(編輯王倩 校對劉敏 編審程守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