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4月,內蒙古草原,黃油干子村外。五千人馬與三萬日軍對峙,兩晝夜不退。
劉桂五,這位西安事變時敢“進宮抓蔣”的東北漢子,帶著他那支騎兵第六師,在這里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戰(zhàn)。日軍傾巢而出,裝甲車轟鳴,飛機低飛掃射,他卻選擇親自斷后。
敵人圍死圈,他沖前線;戰(zhàn)至彈盡糧絕,終被日軍斬首。頭顱被泡在福爾馬林里,據說至今還在日本展覽。
這不是傳說,是戰(zhàn)史。不是神話,是烈骨。
五間廳刺蔣未果,旗下營夜襲成功
1936年12月,蔣介石飛抵西安,逼張學良“剿共”。張學良心里憋著氣,想干票大的。他找來劉桂五,交代任務。
12日凌晨,劉桂五帶隊突襲華清池五間廳。蔣介石已藏入驪山,劉沒抓著人,但留下了一地彈殼和蔣孝先的尸體。事后,張?zhí)岚嗡斏?strong>騎兵第六師師長,負責防守綏遠旗下營子。打仗的命,從這會兒就算正式起了。
整建制的騎兵六師下轄兩個騎兵團、一個步兵團,加起來大約5000人,駐扎在草原邊地的幾個要口。1937年10月6日,三股偽軍,配合部分日軍,在飛機和坦克掩護下,撲向旗下營子。
劉桂五讓部隊放敵人進山口,深夜發(fā)起反擊。敵人連夜撤退七十里地。這是騎兵六師第一次大勝,被稱為“旗下營夜襲”。當時東北軍士氣正低,劉這一仗,打出了信心。
這年冬天,劉桂五帶隊在豐鎮(zhèn)、卓資山一線開展游擊襲擾。他要求戰(zhàn)士夜行晝伏、刀不離鞍。他自己也帶頭不住屋,不換馬。敵人多次組織圍剿都撲了空。大青山、烏拉山、陰山山脈,成了這支鐵騎的游擊場。
到1938年春,騎六師雖無增援,但斗志更旺。劉已明白,這不是撐幾天的問題,是一場草原死戰(zhàn)。
大青山火線開打,5000鐵騎困敵陣中
1938年3月上旬,日軍調集四個師團,配坦克、裝甲車、摩托化部隊、三十三架飛機,對大青山展開合圍。當時馬占山部也在大青山內線活動。劉桂五接令:全力斷敵后援,吸引敵軍火力。劉帶兵連夜翻山,沿涼城—河口—托克托—薩拉齊四線進攻,目標明確——打“康王”。
3月中旬,劉桂五率主力突襲薩拉齊車站,活捉偽蒙軍騎四團長門樹槐,攻陷火車站,生擒“康王”。這下捅了馬蜂窩,駐蒙日軍司令蓮沼蕃震怒,調集主力回援,準備圍殲劉部。
4月21日拂曉,劉桂五率部撤向黃油干子(今包頭附近)一帶,遭遇敵軍合圍。敵方兵力超三萬,出動千余人、百余輛軍車、70輛鐵甲車、33架飛機,以黃油干子為包圍中心實施“絞殺戰(zhàn)術”。
劉桂五命令部隊:陣地前壓,自己親自上馬,指揮斷后。戰(zhàn)斗持續(xù)兩天兩夜,草地上滿是戰(zhàn)馬尸體,步兵團靠山而守,騎兵反復沖殺。當天下午五點左右,劉桂五在陣地中彈,墜馬殉國,年僅三十六歲。部隊散盡,尸體被敵人搜出。
據戰(zhàn)后幸存者回憶,敵軍當場將劉桂五首級割下,放入福爾馬林玻璃瓶中封存,說是“日本皇軍的戰(zhàn)利品”。有回國的勞工說,戰(zhàn)后在日本某博物館見到過劉的頭顱展覽柜。
這一仗,五千鐵騎打穿包圍圈,但沒能把劉帶回來。
首級未歸成遺憾,忠骨歸陵天地知
劉桂五殉國后,遺體在戰(zhàn)場被戰(zhàn)友臨時埋在亂石崗中,頭朝西安,腳向草原。一年后,馬占山率部重返大青山,將其遺骸遷至高地,重修墓地,建碑刻名。碑文由戰(zhàn)友執(zhí)筆,銘文:“騎兵將軍,草原為冢”。
1961年,西安市人民政府確認劉桂五為抗日烈士,其靈柩由家屬及部隊陪同安葬西安南郊烈士陵園。葬禮上,軍號長鳴,棺中用假面塑首,以示“將軍歸來”。
他的女兒劉清芳多次呼吁,希望政府能設法歸還父親頭顱。據她回憶,有戰(zhàn)后歸國人員確實稱“劉師長的首級在日本展覽”。可惜日方從未回應。幾十年過去,這個被敵人帶走的中國將軍的頭顱,仍未歸國。
今天,騎兵第六師早已不在,大青山上的戰(zhàn)馬也歸于黃沙。但劉桂五的名字,被刻進抗戰(zhàn)史。他不是軍閥,也不是政客,他只是那個在華清池突襲未果、卻在黃油干子血戰(zhàn)到底的騎兵將軍。
他的鐵騎精神,從黃河以北,一直響到我們心里。
這,就是劉桂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