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點扶墻忍疼上洗手間”
“連走路都需要忍痛那刻,我開始第一次認真思考‘活著’的性價比”
這些扎心的文字,不是小說里的臺詞,
而是一群罕見病患者的真實日常。
“手指伸不直”
“腳一到晚上就疼”
“喪失了70%運動功能”
“連續走一公里我都疼”
“左腿疼痛,且無法彎曲”
“上廁所蹲坑的時候蹲不下去”
“早上走到公司還是正常人,到了中午就已經是半廢的人了”
他們用最平常的語言,
描述著最揪心的生活。
從膝關節僵硬到髖關節疼痛
從手指屈伸困難到腳踝突發劇痛
當“疼痛”、“僵硬”和“關節受限”成了每日必修課
他們的生活被強行按下了暫停鍵
走路、跑步、梳頭、穿衣、蹲下起身、上下臺階
這些再普通不過的動作
都成了他們需要咬牙忍耐的“極限挑戰”
更令人窒息的是,疾病像一場永不結束的循環:
“我18歲發現的,現在8年后又復發了”
“動過三四次手術復發了又”
“我做了第四次手術,截肢了”
“家人反復復發,罕見的惡變了……”
希望的燭光一次次被吹滅,只剩迷茫:
“我還能走出這場迷宮嗎?”
腱鞘巨細胞瘤:
潛伏在關節里的“隱形殺手”
腱鞘巨細胞瘤(TGCT),又稱色素沉著絨毛結節性滑膜炎(PVNS),是一種罕見卻極具侵襲性的關節腫瘤。它雖非惡性,卻能“啃食”關節甚至骨頭,導致不可逆的損傷。
數據冰冷,但現實更殘酷:
? 全球每年每萬人中約有43人患病,平均每2萬人中就有1位患者。且患病人數逐年增加,國內每年新增6萬病例。
? 高發年齡20-50歲,女性居多,膝、手、足關節最常受累。
? 目前手術是主要的治療方式,但復發率高且有并發癥風險。患者對于安全耐受、精準高效的系統性治療存在巨大的未被滿足的需求。
用畫筆撕開“罕見病”的隱身衣
“別人凌晨四點看海棠花未眠,我凌晨四點扶墻忍痛上洗手間。”在為腱鞘巨細胞瘤患者創作的一副畫作中,藝術家爻九寫下這段文字。
她試著去感受、去傳達這群罕見病患者正在經歷的痛苦。“畫筆也許無法畫出幫他們走出迷宮的路,但如果能為他們多點亮一盞燈,也是好的。”
“跑道不見舊人影”:曾經用跑步對抗壓力擁抱健康的患者,如今連跑步都成為“昂貴的奢侈品”
“誤診的年輪”:畫中患者從年少時的一次誤診,獨自走過了長達10年的彎路,如今膝蓋連正常彎曲都很難做到了
“無限流腫瘤”:一位患者12年4次反復復發,反復手術,堪比游戲闖關,腫瘤卻像“無限續命的BOSS”
這些畫作,讓理性艱澀的醫學術語,變成可觸摸、可感知的疼痛,也讓“罕見”不再沉默。
一場藝術展,讓罕見病的困局被“看見”
7月4日-6日,國際肉瘤宣傳月期間,由中國罕見病聯盟、北京罕見病診療與保障學會、蔻德罕見病中心、海南罕萌醫學公益基金會、北京瑞洋博惠公益基金會聯合主辦,默克中國醫藥健康等公益支持的“2萬分之一的偶遇——罕見病腱鞘巨細胞瘤公益科普畫展”將在北京宣南書店(法源寺店)展出。
3大展區帶你直面疾病與生命的對話:
1、【繪畫展區】:患者與藝術家用畫筆,記錄患病的掙扎、困境與微光。
2、【科普專區】:從疾病概念到發病特征,從發病機制到治療困境,系統解讀腱鞘巨細胞瘤。
3、【互動打卡區】:線上曬照科普疾病贏冰箱貼;線下投票最愛畫作,為患者寫下暖心留言,贏科普畫作明信片。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每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這看似小小的腫瘤,落在每個患者頭上,同樣是一座難以逾越的山。
而這場科普公益畫展,試圖用藝術的力量,為患者帶來些許微光。
“活著的性價比”是什么?
或許,答案就在這些畫作里——
在疼痛中依然掙扎前行的身影,在困境里仍然不肯熄滅的希望,在“罕見”中吶喊的勇氣。
2萬分之一的偶遇
罕見病腱鞘巨細胞瘤公益科普畫展
?時間:
7月4日(周五):12:00-22:00
7月5日-6日(周末):9:00-22:00
地址:北京宣南書店(法源寺店)
北京西城區牛街街道法源寺南橫西街39號
愿你我走近這場展覽,讓“罕見”被看見,讓希望有回聲!我們,不見不散!
“我們不是要同情,而是需要被看見,被知曉,被理解。”
——每一位腱鞘巨細胞瘤(TGCT)患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