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ymap是一家總部位于倫敦、開發導航app的公司。Waymap在可以容納31000人的洛德板球場安裝了價值5萬英鎊的攝影設備,實現了球場的逐米導航。這使得這座歷史悠久的板球場成為全球首個配備“個人GPS”的體育場館。這種GPS旨在為體育場、購物中心和交通網絡提供比普通車載導航更為精細的導航服務。精細化的導航系統使得視障人士也可以與其他人一樣安全地體驗公共體育賽事。事實上,科技發展正在為各類場館設施提供無障礙改造的可能性,正在幫助身障人士同其他市民一樣平等地享有城市空間,享有城市權利。
“個人GPS”
“在19英尺處稍向左轉。”當莫什菲克·艾哈邁德(Moshfique Ahmed)試圖在倫敦的洛德板球場找座位時,他手中的iPhone發出的機械語音這樣說道。“上樓梯。”當這名英格蘭視障板球運動員拄著白手杖,獨自朝埃德里奇看臺(Edrich stand)走去時,app繼續指引。“有一處平臺,走到樓梯底部后朝九點方向轉。你已抵達第5排。”艾哈邁德是在洛德板球場體驗新導航技術的首批體驗者之一。這項新技術旨在幫助盲人、低視力人士和身體殘障球迷更便捷地進入體育賽事現場。
Waymap使用了一臺價值5萬英鎊的攝像設備,對這座歷史悠久的板球場內的每一個樓梯、人行道、坡道、門口和大廳進行了掃描,從而創建了場館的“數字孿生”模型。這使得其應用程序能夠實現逐米導航,引導用戶精準抵達目的地。該系統在下個月英格蘭對印度的測試賽開始前安裝完成。運營洛德板球場的瑪麗勒本板球俱樂部(Marylebone Cricket Club)表示,這項技術還可以幫助其他板球迷找到穿越場館時最無障礙、最便捷的路徑。
“這個想法對盲人來說太棒了,”艾哈邁德在6月25日參加完一場表演賽后,在球場試用了該app。他說:“如果這個app能百分之百正常運行,我就可以自己從火車站過來,自己過馬路,然后靠這個應用找到球場和座位。我認識很多熱愛體育的人,但因為視力問題從不來看比賽。這種技術會為他們徹底打開大門。”這也是他第一次使用該app,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小問題——應用一度建議他朝錯誤方向前進,還有一次指引他走向一處臨時關閉的樓梯;此外,它最終停在了埃德里奇看臺的第20排,而不是原先指引的第5排。但這些問題似乎更多是由于用戶和app之間尚未完全“磨合”。例如,應用需要根據用戶的步幅進行校準,這可能就是它導航錯誤的原因。“它必須準確且值得信賴。”艾哈邁德說道。他在 2017 年失去了大部分視力。
Waymap首席執行官塞爾索·祖科洛(Celso Zuccollo)表示:“Waymap 是一種全新的導航方式。新用戶通常需要走幾次,才能學會最有效的使用方法——同時應用也會學習你的步態。你用得越多,準確度就越高。我們的目標是將其推廣到溫布利足球場、板球場,我們也正在與賽馬場進行洽談。”他補充道,如果餐車位置發生變化或部分通道關閉,物業管理方可以實時更新地圖。
數字化轉型時代的無障礙改造
事實上,在數字化轉型的時代,各類場館都正越來越多地借助人工智能(AI)打破文化包容性和可及性的壁壘,為身障人士提供必要的便利。而Waymap只是其中的一項事例。從利用蘋果Vision Pro框架實現實時語言翻譯和字幕,到使用3D打印技術創建觸覺模型,包容性的可能性隨著科技進步正在不斷擴展。在博物館中,語言常常是博物館多元化背景中的一大障礙。蘋果的Vision Pro提供了一種創新解決方案,它能實現實時語言翻譯和字幕功能,確保來自不同語言背景的觀眾都能充分參與展覽。這項技術可即時翻譯文字,并為語音導覽添加字幕,充分展現了人工智能在打造更具包容性的博物館體驗方面的潛力。
除了克服語言障礙,蘋果Vision Pro還具有開發視覺音頻描述的潛力。我們可以想象一個這樣的未來場景:由GPT生成的音頻描述能夠輕松上傳到設備中,從而使設備能夠為所有觀眾展示內容。
對于視障觀眾來說,3D打印技術也已成為一種強有力的工具。通過制作文物和藝術品的觸覺模型,博物館可以提供一種以前對視障人士而言難以實現的“動手”體驗。這種可觸碰的方法使視力障礙者能通過觸覺與展品建立聯系,從而營造出一個尊重所有觀眾需求的包容性學習環境。
此外,將二維碼與ChatGPT等對話式人工智能集成進博物館系統中,可作為“數字導覽員”,為展品提供詳細的視覺描述和背景信息。觀眾只需用智能手機掃描二維碼,結合智能網絡,便可接收到由AI生成的語音描述和導航信息,使視覺內容對視障人士也變得可訪問。這項技術的使用確保了每一位個體都能以有意義的方式參與博物館藏品的體驗。
視障社區作為共創者
在最理想的情況下,這些工具可以幫助身障人士節省時間、減少對他人的依賴,為獨立生活創造更多空間。這種改變是革命性的。不過這些技術在應用中仍然存在準確性不足等諸多問題。例如,AI可能會讀取錯誤信息或提供錯誤答案。如果你依賴它來完成某項任務或解釋新概念,這種錯誤反而可能帶來挫敗,尤其是在學校或職場場景中。同時,審查機制也成為應用中的一項障礙。某些工具會自動屏蔽特定類型的內容,或避免回答它們認為敏感的問題。這種處理方式可能令人感覺被幼稚對待,尤其當你只是想獲得一個字面上的描述或事實答案時。
經濟和文化資源的不平等也正在身障人士中制造更大的科技不平等。像智能眼鏡這樣的設備往往價格不菲,但未必能比手機應用帶來更好的體驗。雖然免手操作對部分人是優勢,但價格過高的硬件設備會使得經濟條件本就不好的身障人士望而卻步。此外,盡管AI工具正變得越來越容易獲取,但視障人群中仍有很多人不熟悉如何有效使用它們。技術發展迅速,但正規培訓和支持并未始終跟上。對于無法接觸到教程、社會支持網絡或輔助技術專家的人來說,陡峭的學習曲線可能成為開始或持續使用的障礙。
這就意味著只有在開發過程中更多地考慮身障人士的需求,才能在后續的應用中避免這些問題。視障人群往往在AI開發的研究與設計階段代表性不足。這可能導致一些工具理論上看起來不錯,但在實際環境中效果不佳。更具包容性的測試,特別是在測試版和試點項目中,可帶來更智能、更貼合實際的設計。即便存在提供反饋的機會,社區中的許多人也并不知情,或感覺他們的意見不被認真對待。無論是由于缺乏信任、溝通障礙還是獲取渠道不便,這種脫節使得開發者更難塑造真正滿足需求的工具。也就是說,開發者需要更多有親身經驗的人來參與AI的發展——不僅僅是作為用戶,更是作為共創者。起點包含越多視角,最終成果就越好。
據報道,Waymap目前尚無法提醒視障用戶身邊其他人的移動情況——尤其是那些低頭看手機、四處亂走的人。艾哈邁德表示,這類行人仍是他安全、舒適通行的巨大障礙。
圖片來源于網絡
iWeekly周末畫報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