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晚,想必有很多人都在關注汽車圈的事,小米YU7上市了,3分鐘20萬大定,1小時28.9萬大定。隨之而來的,還有“5分鐘35萬”的假消息以及某魚、某書等平臺明碼標價的代搶、轉訂服務。
同一天,奇瑞風云A9L正式開啟預售了,也跟上了一幅海報,并配文“抱歉……只訂了51917臺……”。一種是流量下的情緒快感,一種是技術底子撐起來的理性。好像在這個“講故事能力遠遠大于造車能力”的時代里,風云A9L試圖讓傳播價值和產品價值對稱起來。
從數據來看,無論是5萬+的訂單,還是A9L的參數配置,在這個級別的市場中都可以稱得上優秀,但風云A9L好在哪?怎么好?如何讓“好”落地?我們只想做一件事,用另一種視角,把這臺車講清楚。
01
A9L如何變成膾炙人口的第三款“涼茶”?
發布會結束之后,把風云A9L的技術參數翻出來,幾乎找不到短板。鯤鵬混動6.0系統、AI磁懸浮數字底盤、2GPa核潛艇級鋼材、45.79%的熱效率、260km實測純電續航、7.1.4全景聲系統,用“旗艦”來形容一點不過分。
可問題是,這些參數放在一起,對于在場的很多人只留下一種印象,這車看著挺好,但除了品牌外觀這種顯著的差異外,似乎找不到與比亞迪漢、吉利銀河星耀8的區別了。
今年5月,比亞迪漢和吉利銀河星耀8都跑出了月銷1萬+的交付數據,在15-20萬價位的規?;袌鲋?,中大型轎車的選擇似乎只有漢和星耀8,因此有人形容,這兩款車就像是涼茶王老吉和加多寶,占據了用戶心智的第一和第二選擇。
那么此時此刻,風云A9L進入市場,面對的就是“如何成為第三個涼茶”,風云A9L不能只是清熱解毒,必須得講清楚“喝起來有什么不一樣”。
風云A9L的slogan圍繞著“全球真C級旗艦”展開,什么是全球?什么是真?什么是旗艦?這三個問題的答案可能都沒有那么扣題。
實際上,風云A9L手里的好牌真的挺多的,比如,它的AI磁懸浮數字底盤是15~25萬元區間唯一配備前雙叉臂+后高階五連桿+CDC+主動預瞄系統的;再比如,鯤鵬混動6.0系統,做到了綜合熱效率45.79%,而這已是當前混動市場的第一梯隊。
但上述這些亮點,如果只是平鋪直敘地羅列出來,最終只會被用戶理解為“和別人差不多”。它們必須要讓傳播價值和產品價值對稱,換種說法就是,風云A9L是第一款將“超豪才講的底盤和結構”普及到20萬元市場的車。
只有我有,才更像是“唯一性表達”。
02
到底誰會買風云A9L?
卷到底有沒有價值?一定是有的,但如果卷得太全面,就不太好感受到它為誰而卷。
市場上賣得好的產品,每一個都有明確的對象感,不用說都能猜得到,邁巴赫、沃爾沃、小米YU7等等的受眾是什么樣的人。
只不過風云A9L多了一個問題,就是在奇瑞的產品譜系中,有三款車實在是“太像了”,智界S7、星紀元ES、風云A9L。
但是,細心也能發現差異,星紀元ES講的是純電與增程雙軌并行,偏技術性能;智界S7有華為加持,傾向于智能場景和生態體驗,兩者一個靠架構,一個靠聯名。風云A9L的角色是什么?它沒有聯盟賦能,沒有圈層光環。
但大家都知道,風云A9L能打的就是它的發動機,這也是奇瑞的基本盤。
28年前,奇瑞從福特買來一條發動機的生產線,但這幫人只給設備不給圖紙,“交鑰匙工程”在當時很出名,別的企業都認了,但奇瑞沒認。奇瑞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帶著自己的工程師,把外國人請出去,大干500天,硬生生把生產線攢出來了。
都說奇瑞是“技術男”、“理工男”,奇瑞造發動機真是一步步弄出來的。也正是如此,奇瑞才能把混動做到別人不敢講的深度。風云A9L上這套鯤鵬超能電混CDM6.0,是以發動機為起點的一整套動力體系,別人講的是油耗3L、能跑,但奇瑞混動講的是全工況可以做到3L的水平,跑的穩、跑的久、跑的值。
“穩、久、值”這三個字,恰恰對應著中國汽車消費市場中15-20萬的絕大多數消費群體。我想,風云A9L就是為這一群人造的。
面對插混或增程的課題,當下所有的增程車型,它們的核心賣點無外乎智能座艙、輔助駕駛、生態互聯這些消費感知層面的指標。他們對動力系統只是順帶著說,換句話說,它們是用智能包裝的代步工具,而風云A9L是老老實實從整車系統能力出發的。
就在風云A9L是為誰造的?是為那些依然相信“發動機是車的心臟”,依然重視結構、材料、油耗、操控、耐久這些“傳統價值”的用戶造的。
也正因如此,它和星紀元、和智界,角色不同、分工不同,不重疊,不復用。一個是講科技探索,一個是講場景敘事,風云A9L則是在這個體系里承擔“規模化解題”的責任。這句價值主張,必須要搶先說出來。
03
不對標表象,只對標過程
這一次,奇瑞用了一個讓全場記得住的動作,把風云A9L直接擺在邁巴赫S480旁邊。發布會開始前,在場的很多人都不理解,說是“蹭”,是“抬自己”。
但奇瑞汽車執行副總裁李學用在發布會上用一個小時的時間說得很明白,風云A9L對標的是“造邁巴赫的過程”。
很明顯,風云A9L跟行業攤牌,“我不是仿,我是按他們標準造出來的?!边@才是整件事的關鍵。
不是所有車都能談“制造過程”,因為一旦談這個,就意味著要被追問,你用了什么材料?你用了什么結構?你造得出來幾臺?你壓鑄工藝到多少噸級?你焊接精度到多少毫米?
風云A9L車身用了88%的高強度鋼鋁,熱成型鋼+鋁合金占比達46%;用上了萬噸級壓鑄,車身扭轉剛度提升20%;前擋橫梁、門環、側門橫梁統統用上2GPa核潛艇級別的鋼材,也就是說,1平方厘米可以承受20噸重量,差不多就是一個手指甲蓋上頂5頭大象;焊接精度±0.01mm,十分之一頭發絲的精度;在核驗工序中,有醫療CT級檢測,100倍于人眼識別的精度;風云A9L的車漆工藝做了8層,15年光澤保持率能達到85%……
如果說其他品牌在“講豪華的結果”,那風云A9L是在“展示豪華的路徑”。它講的是“怎么造一臺豪華車”,而不是“我也像一臺豪華車”,這背后的差別很大。
再舉個細節的例子,機蓋與前大燈3.1mm,車門與側圍3.2mm,尾燈與側圍1.1mm,這些數據所表現的匹配精度和均勻程度達到了邁巴赫的水平。
講到這里你會發現,風云A9L壓根不缺料。今天行業在講“C級車”的時候,講空間、講安全、講駕乘質感、講智艙智駕,這些都沒錯。但誰來把底線翻出來給大伙看看?誰有資格把“你做到多少,才配叫C級”這件事說清楚?
可能,如果這場仗風云A9L不去打,那風云A9L永遠只能是跟在別人后面的第三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