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的《自書告身帖》作為其晚年楷書代表作,普遍視為體現其成熟書風的典范,其墨法(或稱“墨色”、“墨氣”)雖不如后世文人畫或某些行草書那樣刻意追求豐富的濃淡干濕變化,但在其莊重雄渾的整體風格下,具有鮮明且重要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墨色濃重飽滿,如漆如鐵:這是最突出的特點。顏真卿用墨極為濃重、深沉、飽滿,墨色烏黑發亮,給人以“墨色如漆”或“色如點漆”之感。這種濃重的墨色與他雄強厚重的筆力、寬博開張的結體相得益彰,共同塑造了作品莊嚴、雄渾、剛毅、正大的氣象,仿佛鐵鑄一般,充滿力量感和體積感。它象征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權威感、肅穆感和內在的充沛生命力。
2.墨色均勻統一,沉著穩定:相對于行草書在書寫過程中因速度、蘸墨頻率帶來的墨色自然枯潤變化,《自書告身帖》作為莊重的楷書告身文書,其墨色整體上追求一種高度均勻、穩定、沉著的效果。 蘸墨充足,行筆穩健,使得筆畫自始至終墨色飽滿,少有明顯的枯筆或飛白(尤其是在主要筆畫上)。這種均勻性強化了作品的正式感、規整感和廟堂之氣。
3.墨質精良,黝黑潤澤:使用的墨錠(或墨汁)質量上乘,研磨細膩,因此墨色不僅黑,而且黝黑、潤澤、有光澤,呈現出一種高級的質感。這種潤澤感使得濃重的墨色不顯板滯、焦燥,而是溫潤內蘊,剛中帶柔,體現了“君子藏器”的品格。
4.墨韻與筆法、結構的完美融合:墨法不是孤立存在的,濃重飽滿的墨色完美地服務于并凸顯了顏體楷書的核心筆法特征。“蠶頭燕尾”的藏鋒起筆和頓挫收筆,起筆處墨色凝聚如蠶頭,收筆處頓按出鋒(如捺腳、鉤挑)墨色飽滿厚重,形態清晰有力。“筋力”感,中鋒用筆,筆筆力透紙背,墨色沉入紙素,仿佛墨汁被“吃”進紙里,筆畫邊緣略有暈染(但受書體限制,不如行草明顯),呈現出如筋肉般飽滿、圓勁、富有彈性的質感,即所謂“顏筋”。結構的外拓與墨的張力,字形外拓,筆畫向四周撐開。濃重的墨色填充在寬博的結構空間內,形成強烈的視覺張力,仿佛墨色本身也在向外擴張,充滿整個空間,營造出恢弘大氣的效果。
5.對比與層次(相對含蓄):雖然整體墨色濃重均勻,但在細微處仍有精妙的自然變化。筆畫的起止與轉折處,藏鋒起筆處墨色更凝聚濃黑,轉折頓挫處因筆鋒的調整和壓力的變化,墨色會略深或略有堆積感。行筆速度的微妙差異,在長橫、長豎或某些連帶處,行筆稍快或提筆略輕時,墨色會相對稍淺、稍“虛”一點,形成微妙的呼吸感和節奏感,避免絕對的死板。但這種變化非常含蓄內斂,服務于整體的莊重感。筆畫重疊處,筆畫交叉或重疊的地方,墨色自然疊加加深,形成視覺上的厚度感。
6.服務于整體風格:《自書告身帖》的墨法特點與其莊重嚴謹的官方文書性質、顏真卿晚年人書俱老爐火純青的境界以及其雄強寬博的書風高度統一。濃墨重彩彰顯了告身的莊重權威;潤燥相生、骨力內含則體現了書寫者深厚的功力和從容的氣度;墨色的渾融一體與結構的寬博外拓共同構筑了顏體楷書特有的正大氣象。
簡言之,顏真卿《自書告身帖》的墨法特點可以概括為:
1.主調:濃重飽滿,黝黑潤澤,如漆如鐵。
2.效果:沉著穩定,均勻統一,充滿力量與體積感,莊嚴肅穆,正大光明。
3.作用:完美襯托其雄渾剛健的筆法(筋力)和寬博恢弘的結構(外拓),是形成“顏體”獨特廟堂氣象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
4.變化:在高度統一的基調下,蘊含微妙、自然、服務于整體雄強風格的墨色層次與節奏。
這種墨法,是其深厚功力、自然書寫狀態與獨特藝術追求的結晶,是“顏體”楷書藝術魅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撰文:王敏善,當代書法家、一級美術師、資深撰稿人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