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今天在熱點榜單中看到一則消息的時候,心中確實有所想法,具體是什么想法呢?那就是“現在手機動輒性能很強,運存很高,續航很強等”那么穿透表面直接來看內在是否會存在過剩的可能?因為在我心中“只要是人,需求都會變,就算現在拍照很受關注,但你能肯定若干年之后拍照依然是備受關注的體驗嗎?”
※所以,講實話品牌追求體驗的極致確實是非常不錯的,但在追求極致的背后一定要多思考一下2年,3年,4年,5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熱門體驗,只有這樣才不會導致體驗過剩,才可以讓自身輿論輿論不受干擾,永遠是主流檔次!
①技術異化下的,運存膨脹導致的「虛假需求」
這里暫且以24GB和16GB運存為例,講實話現在的手機大多都本著以上兩個參數作為「任意機型標配」,為什么會這樣?還不是想著刺激用戶換機的欲望么?我此刻不得不說一下馬爾庫塞說的一句話“技術理性已異化為控制工具,讓用戶誤以為「更大=更好」,卻忽視真實需求”
同理,在聊聊你們熟悉的所謂應用程序,我跟你講為什么現在手機瘋狂加續航,加運存,加存儲,加處理器,其背后的根源還不是因為應用程序的增大,我暫且不說別的,就來說說人人都要用的微信“講個道理。。。如果你好友很多,群很多,那么你的微信基本幾十個GB,這樣的大小,直接超越一款手游”,這并不夸張,而是實實在在的觀點
所以正是這樣導致存儲和運存逐漸增加,恰似黑格爾「主奴辯證法」,簡言之品牌利用大內存的縱容代碼冗余,同時用戶則投其所好,直接成為「存儲奴隸」,這是真正常?我跟你講絕對正常,所以我不批評,但更不贊同,只是簡單說個現象罷了。
②人性的弱點,在于效率和惰性
所以說,運存越大,講實話自然能帶來「多任務自由度相對得到了明顯的提升」,而這個現象,我常常稱為是什么?多開,就譬如我“當時和兄弟們玩英雄聯盟手游,為了能隨喊隨到,經常把游戲放在后臺”這樣的好處就是可以隨時進入,但我跟你講“如果一臺手機的運存不夠大,那么就算你放后臺也會被系統優化給殺死”
而我的手機運存是16GB,基本上就算放一天也不會自動“被殺后臺”,但是現在想想雖然我的手機能在后臺放至少5個應用程序,然而背后呢?又有多少真實需求呢?講實話最多存在的就是一種焦慮,就像現象英雄聯盟手游,我都懶得進,因為一進去就會想到“兄弟們當時的段位軍備競賽”~
▲「夠用」不管是在什么時間點都是非常實在的東西,就像在16GB普及的現實大環境之下,依然有人堅持使用8GB,而且肯定的說夠用啊,難道他是錯誤的?并不是,在我看來就是一種拒絕對品牌定義的「進步」,要知道不管是什么吊東西,「需求」才是本位,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這一點呢?反正我雖然是修道之人,但目前很難做到,像手機市場出現什么新產品,新科技,新功能,我還是會追求一些,但并不是那么的盲目~
永遠記住一點,無用之用,才是最大的用,就像潛龍勿用,并不是字面解釋“不用”,而是站在不用不用的基礎上來用,所以講實話24GB運存雖然可以帶來的極致的體驗,而且卡頓基本不存在,但是則會自然形成是人在購買手機的時候都會選擇24GB存儲,故而導致正巧需要的可能真香,但如果僅僅8GB運存就夠用的人,那么則就是一種性能冗余,我們時刻要回歸「需求自省」的態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