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稱為“中國雷達之父”,卻也是被歷史遺忘的天才科學家。
歷經半生漂浮坎坷,做過愛因斯坦的得力助手,從過惠特克、達爾文等學術大家。
為報祖國,他在最艱難時決然返鄉。
卻因不屈政權,被判下放、經歷改造,掃了十幾年的廁所。
這個有中國“愛因斯坦”之稱的人究竟是誰?歷經漂泊坎坷后,他又是否得到了平反?
束星北,這個在今時今日已經鮮為人知的“物理學大家”。
他不僅培養啟蒙了李政道、程開甲、吳健雄等杰出的物理學家。
更是有著“中國‘愛因斯坦’、雷達之父”的稱號。
可這樣一位中國科研做出如此貢獻的人,又為何會被遺忘?
究其源頭,還要從他的經歷說起。
1907年,束星北出生在江蘇江都一戶名門之中。
富庶的家庭,為他的成長和教育提供了絕對的保障。
1913年,得到啟蒙后的他被家人送進了私塾念書。
此后,他的求學之路可以說是暢通無阻。
1924年,以優異成績考入杭州之江大學,一年后轉入濟南齊魯大學專攻物理。
可因為那時國內的研討氛圍并不熱烈,于是,為了尋求更長遠的發展。
束星北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
當時的歐洲可以說是培養科學家的搖籃。
抱著對學術知識的渴求,1926年,束星北自費踏上了赴美留學的道路。
從堪薩斯州拜克大學到舊金山加州大學,在攀登學術的高山上,束星北一刻也不曾停歇。
可棲身異國,生活的艱難卻也令他舉步維艱。
為了實現自我的價值,他謝絕了親友的資助,決心勤工儉學。
做過重體力勞動、游歷歐洲期間,為了生計,也曾到莫斯科中國大使館干事。
輾轉來到柏林后,進入柏林大學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的他。
拜謁到了愛因斯坦門下,成為了愛因斯坦的第一位中國助手。
在愛因斯坦身邊,束星北不僅學到了很多物理知識,還探尋了對量子力學的研究。
由于德國法西斯極度排斥猶太人,愛因斯坦的科學研究重重受阻。
無奈之下,束星北又在1928年,轉投到了英國愛丁堡大學。
并師從理論物理學家E.T.惠特克和C.G.達爾文。
兩年后,順利拿到碩士學位的他又繼續前往劍橋大學讀研究生。
1930年8月,才華漸顯的束星北經推薦進入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繼續做研究生和助教,并師從著名數學家特羅克教授。
在麻省理工,僅用一年的時間完成碩士論文的他,不僅順利獲得學院的理學碩士學位。
此時的他在學術界的名聲也逐漸響了起來。
可輾轉國外數年,在他的心中卻始終有著一個鮮為人知的牽絆。
在當時,束星北可以說是物理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無人不知,
而他更是被冠上了“中國愛因斯坦”的稱號。
但身為中國人,他身上的家國情懷卻也是最讓人動容之處。
盡管那時的他在外已經享譽盛名。
但在家國發展和個人之間,他堅定的選擇了前者。
1931年,“九一八”事變的爆發,成為了束星北回國的契機。
一直縈懷祖國、熱戀故土的他,深知身處危難之中的祖國繼續科學技術。
于是,他毅然舍棄國外的優厚待遇和先進條件。
于9月辭聘歸國,并在同年和葛楚華女士結了婚。
從名師、上名校的海龜碩士,早在束星北回國前他的事跡就傳了回來。
于是,在得知他歸國棄筆從戎后,無數名校向他跑來橄欖枝。
最終,他進入了南京軍官學校,任物理教官。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他將在此大展宏圖之時。
短短半年,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就發生了。
1932年7月,蔣介石到學校視察,在他以“匹夫有責”為題慷慨演講時。
束星北當面責問其有關“9·28”及“1·28”的情況。
因此觸犯蔣介石后,無奈在朋友勸說下離開了軍校。
也正是因為這件事,他被取了一個“束大炮”的名號。
但“英雄不怕無用武之地”。
離開軍校之后,他又先后就職于浙大和暨大,講授力學、理論物理、相對論等課程。
1937年,升為浙大教授之后,束星北度過了一段平靜卻快樂的時光。
在那里他可以潛心研究、傾心教育。
也是在這里,他培養出了為了的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及兩彈一星元勛程開甲等精英。
然而誰也不曾想到,在他潛心為祖國培養未來之勢時,等待他的會是這樣的結果!
這是1972年,李政道回國,就周總理問及就中國教育人才“斷層”的情況,望其提出建議。
或是介紹一些海外留學的學子回國發展時,做出的答復。
可他究竟為何會被“忽視”?
時間倒回1950年,彼時,新中國剛剛成立,正處在特殊時期。
歷經十多年的抗戰,本以為黎明即將到來。
可哪曾想,迎接束星北的卻是人生的至暗時刻。
早在抗戰爆發之時,束星北便和王淦昌、錢鐘韓等人投入了浙大慰勞隊,慰問前方戰士。
1944年,為打擊日寇,拯救民族,他又義無反顧加入軍令部。
主導訓練班和技術室講學,并領導研發雷達。
終于,經過一年的晝夜奮斗,我國第一部雷達成功問世。
抗戰勝利后,預見內戰即將爆發的他又不辭心血,親手將雷達拆除。
之后,不愿參與政治紛爭,他再次投身祖國的教育事業。
可讓他沒想到的是,他不參與紛爭,紛爭卻主動找上了門來。
1951年,浙大展開思想改造和三反運動,蘇步青教授受到沖擊。
繼上次弄的蔣介石下不來臺后,此次為給數學家蘇步青打抱不平,他直接闖進辦公室和“節約委員會”主任大打出手。
最終,他被扣上“干擾運動”的罪名大加批判,而這也為他日后的下放埋下了隱患。
1955年,受極左路線的沖擊,他成為了被“審查”的對象。
盡管此次“肅反”后,他沒有反革命政治的問題。
但在1958年,他卻還是被山東肅反小組定為了反革命分子,并被冠上“右派”的頭銜而遭到下放。
被發配青島的他被勒令禁止再從事任何研究。
每天只能從事著修水庫,扛泥料,掃大街,洗廁所等活計。
當好友和舊同事被調去參加新中國原子彈研究時,這名中國核物理學研究的先行者,卻逐漸被人淡忘。
直到1972年,他的學生李政道訪華,向周總理提起自己的恩師,束星北才終于昭雪。
但此時的他已經是一位70歲高齡的遲暮老人。
束星北的一生充滿了坎坷和波折。
可即便是身處泥濘,他依然不曾放棄對學術的探究。
有一次他的女兒去看他,卻見未清掃的雪地上,密密麻麻的寫滿了數學公式和演算符號。
而平反昭雪后,盡管已經垂暮,但他也依然選擇投身科研。
1979年,當我國第一枚洲際導彈需要計算彈頭數據艙的接收和打撈的時間時。
72歲的他僅靠一個小小的計算器,便得出了結果。
不僅為國家節約了經費、更爭取了寶貴時間。
可世人總有一別,1983年,76歲的束老因病與世長辭,并將自己的遺體捐給了青島醫學院。
這個直到死亡都在燃燒自己的偉人卻在歷史的長河中連帶著他的成就,逐漸被遺忘。
這結果著實令人唏噓......
本文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馬上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