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這東西就不用多說了,印巴空戰就是最好的例子。
巴基斯坦殲-10CE能在最遠181公里處擊落印度陣風,靠的可不只是超遠射程的霹靂-15E,更關鍵的其實是雷達。
現在已經確定,我國第四代氧化鎵4英寸晶體材料取得了重大進展,說白了,一旦能批量生產,我國在雷達方面就能領先美國兩代,而且氧化鎵雷達有可能就會用在六代機身上。
文|局外人
先簡單介紹一下,雷達材料主要有四代:
第一代、硅,第二代、坤化鎵,第三代、氮化鎵,第四代、氧化鎵。
俄羅斯只有蘇-57裝備了氮化鎵雷達,而美國的F-22和F-35的雷達至今竟然還在用坤化鎵,毫不客氣的講,在雷達方面,我們擁有斷崖優勢,只看一件事就知道了:
我們的氮化鎵雷達KJL-7A都出口到巴基斯坦了。
好東西肯定是自己先用,只有研制出下一代了,才會出口上一代,很明顯,在雷達材料方面,我們確實領先了兩代,這點必須自信。
現在已經有消息稱,國產氧化鎵雷達可能要來了。
直到現在,我不理解為什么有的人還在鼓吹B-2?
沒錯,B-2作為全球唯一現役隱身轟炸機,肯定有獨到之處,但是也不能鼓吹“天下無敵”吧?
我們不是伊朗,氮化鎵材料都拿來做充電器了,就應該明白這背后的產能到底有多充足,之前網上一直在傳一個梗:美國想獲得氮化鎵材料,甚至都得從我們這里購買充電器。
這還真不一定是梗。
2023年我們對美國實施金屬鎵出口管制后,F-35的產能立刻下滑,長達十年的爬坡結束,2022年一年還能生產150+架,僅僅一年之后,立刻降到了百架以下。
沒辦法,稀有金屬就是這么稀有,否則黃金也不會這么貴。
前段時間,網上瘋傳解放軍兩艘815電子偵察船抵達波斯灣這件事,你們都知道了吧。
先不說這件事是真是假,重點是這件事在網上發酵之后,為什么很多人都特別相信?就是因為815A的雷達性能太強了。
這是真不是夸張,近些年美軍在西太的海上軍演,不能說每次,但是時常能看到815的身影,只要815A如期赴約,包括美軍在內的所有官兵都得打起精神。
說好聽點,這是“沒有硝煙的戰場”,說直白點,就是折騰你的,但是你能怎么辦?
再說一件事,沒記錯的話,就是某國外手機品牌率先不配充電器的吧?
你們難道都忘了嗎?
氮化鎵都這么凄慘了,氧化鎵的差距就更大了。
氧化鎵的禁帶寬度高達4.9eV,遠高于上一代氮化鎵的3.4eV,更別說上上代碳化硅(和坤化鎵是同代)的3.25eV,禁帶寬度越高,在強輻射、高溫等極端條件下的穩定性就越強。
而且一眼就能看出來,氧化鎵和氮化鎵的差距,遠高于氮化鎵和坤化鎵的差距。
換成你們都能理解的關系就是,氧化鎵是五代機殲-20和F-22,氮化鎵是四代機殲-16和殲-10,而坤化鎵則是三代機殲-8。
我知道有的人想說什么,美國也有氮化鎵,憑什么說我們就比他們領先兩代?
注意,有和沒有是一回事,有和量產是另一回事,明白意思嗎?
舉個例子,我有300架裝備了氮化鎵雷達的殲-20.,而美國只有10架裝備了氮化鎵雷達的F-35,這根本就不是一個概念。
如果你還認為中美的雷達差距不大,那我就得再說另一件事了。
原本美軍是想搭個便車,直接借用貨架產品E-7預警機,搞一款美軍自用版的新型預警機項目,本來就是圖省事省錢的,結果又超預算了。
沒辦法,就只能下馬,然后大張旗鼓的搞衛星預警。
這原本很正常,這條路走不通,就走另一條路,結果沒過多久,衛星預警這條路也走不通了,現在美軍又想回歸預警機大家庭了,重新考慮E-2D。
你能說他什么,說他多情吧,到最后又買了E-2D,說他專一吧,他也確實拋棄過預警機。
無語,且不知道怎么評價。
我沒記錯的話,有段時間網上甚至還出現過“預警機無用論”,一會說隨著射程400公里的超遠程空空導彈的出現,預警機很難生存,一會又說相比較衛星,預警機更容易被擊落。
現在我嚴中懷疑,說這些話的人都是拿了美刀的。
再說了,也不看看E-7是誰的‘杰作“,2012年美國波音開始為澳大利亞生產E-7,后來韓國等國也買了,十幾年過去,好像一共才生產14架,這產能真的是感人。
F-15EX也一樣,第一批訂單的八架足足生產了三年。
除了美國空軍好高騖遠之外,項目管理能力不足有很大關系,說不定也和LGBT有關。
本來E-7就是個貨架產品,美國非得加這加那,各種先進裝備往上面堆,不超預算就見鬼了,在這方面,他們還真得和我們好好學習學習。
空警-3000肯定會成為下一代預警機的模版。
有消息稱哈,只是有消息稱,這款預警機對隱身戰機的探測距離指標是360公里。
如果有多平臺協同的情況下,探測距離甚至能超過600公里,尤其是兩架預警機協同探測的前提下,隱身戰機的隱身作用就幾乎為零了。
全球一共有幾款隱身戰機,兩只手都能數的過來。
在戰斗機方面,除了F-22就是F-35了,蘇-57就別提了,重點不是性能高低,而是在現在這個地緣局勢下,殲-20是不可能和蘇-57為敵的,明白意思嗎?
那問題就簡單了,在美軍還沒有研制出號稱射程超過200公里的AIM-260空空導彈的前提下,F-22和F-35的內置彈艙就只能掛載射程大概在130公里-150公里的AIM-120D,很明顯,他們倆根本不具備擊落空警-3000的能力。
不要再講預警機過時這種話,記住一句話:只要地球是圓的,預警機就不過時。
在雷達方面,材料肯定是越先進越好,東西方已經出現代差了。
在我們都能出口氮化鎵雷達的前提下,而且已經在印巴邊境證明了實戰性能,我不知道為什么還有人懷疑國產雷達的性能,難不成印度空軍故意被擊落的?
那他們圖什么呢?
領先的就是領先,落后的,我們也承認,這才是負責任的態度,這就和電動汽車是一個道理,國外不搞了就是落后,誰規定的?
對此,你怎么看呢?
歡迎友善討論、點贊、關注、收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